怀念足球名将迟尚斌

陕北后生王骥

<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期间又让我想起了很多失去的亲人和朋友。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优秀教练员迟尚斌。一晃他离开我们三年了,2021年3月6日,我的朋友中国足坛名宿迟尚斌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岁。</p> <p class="ql-block">迟尚斌球员时代曾代表中国男子足球队出战第七、八、九届亚运会足球赛,第六、七届亚洲杯足球赛,第二十二届奥运会预选赛,第十二届世界杯预选赛等重大比赛,并担任了5年国家队队长。</p> <p class="ql-block">退役后,迟尚斌作为教练员曾在日本联赛执教,后出任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多家俱乐部主教练,曾率队创造了甲A联赛55场不败纪录。2000年至2002年,他作为国家队助理教练,帮助中国男足打进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p> <p class="ql-block">2014年至2018年期间,迟尚斌参与了央视体育频道组织的《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他率领的来自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的西北赛区的娃娃组获得了全国总冠军。我们感谢他为央视体育频道这一推广足球运动节目的付出,更要感谢他为中国足球做出的一切。</p> 第三届全运会因工作结缘 <p class="ql-block">1975年的9月7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我担任足球和网球比赛两个项目的赛事评论员工作。当时提出指导赛事的政治口号是这样,“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体育路线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打出新风格,赛出新水平。” 当时是文革时期,全运会组委会主任是陈锡联,秘书长是庄则栋。足球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先农坛体育场进行。</p> <p class="ql-block">当时正在参加拳击训练、同时钻研运动医学的我,由于工作需要,我结识了一些参加全运会足球比赛的运动员,和迟尚斌有了工作上的接触,同时还认识了他们辽宁足球队的王积连。王积连1946年2月15日出生于大连,身高1米73。迟尚斌1949年9月19日出生,身高1米79。我身高1米85,虽然身高占有优势,但他们二位年龄都比我大,在他们面前我就是个小弟弟。迟尚斌说:“你有一半山东血统,俺们大连人也有山东血统,你最高,可惜没干足球守门员,我们不能叫你小王,叫你大王,你就叫我大迟!”此后,迟尚斌见我一直称我“大王”,王积连却叫我“大王骥”,这样的称呼在我们后来的交往中,一直延续了下来。</p> 上山下乡当知青是我们共同的经历 <p class="ql-block">聊天也聊多了就露底了,大迟得知我曾经是1969年去陕北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他告诉我,1969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他们少年足球队也曾集体下乡插队,那时候他20岁。</p> <p class="ql-block">当年,他和八名大连市体校的足球运动员,集体插队到大连东北的庄河县青堆子公社东风大队蔡屯小队。白天,他们下地干农活,收工后利用休息时间踢足球, 当地老乡都喜欢足球,对他们也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大迟告诉我:“我们这些知青相当规矩,外村的知青有不少打架的、搞对象的、偷村民鸡狗的,我们从来没有,一有空就凑一块儿踢球。每天累得就是想干坏事,也没劲儿去干。最关键是总抱有一线希望,盼望省(足球)队来招人,谁都不敢出错。”</p> <p class="ql-block">提起干农活,迟尚斌说下稻田育秧苗的记忆最深:“1969年3月我到了(蔡屯)小队,被安排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劳动。当时刚开春,我们被安排去平整水田(稻田),队里没有牛,就靠人下去用铁锹平地。那个时节,(稻田)地里还都是冰碴儿,我们也得挽起裤腿光着脚下去,因为当地的农民就是这样做的。那个苦,简直没法说……”。</p> <p class="ql-block">我在陕北农村插队时也有在稻田里插秧的经历,两条腿上经常有蚂蝗趴在上面吸我的血,我们两个人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都付出了“血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大迟说,后来一起插队的九个人中,有两个人先当兵走了,剩下迟尚斌和其他几个人仍坚持在农村劳动,就像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唱的“盼星星、盼月亮,只盼得深山出太阳……”一直等到辽宁青年队招人,他才转回城里继续踢球。迟尚斌在农村插队生活了一年多,青堆子可谓他的“第二老家”,他笑着告诉我,“现在说话还有青堆子口音呢。”</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就是到现在平时聊天时时不时地还蹦出几句插队当地的陕北话呢!</p> 迟尚斌一直是中国足球的领军人物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在第三届全运会之前就知道他们二位,他们曾经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德黑兰亚运会的足球比赛,我还保存着1974年8月1日公布的参加第七届亚运会中国足球队20人的名单,其中有守门员李松海,后卫徐根宝、戚务生,前锋李宙哲、王积连、容志行,中场迟尚斌 ……这几个人对于我来讲一点不陌生。</p> <p class="ql-block">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时,中国还没有恢复拳击运动,直到二十年之后1994年,我作为国际拳联技术代表来到伊朗参加了国际拳击邀请赛工作。并担任赛事的医学仲裁(Medical Jury)。我们俩从事不同的体育项目很难同时出现在一个赛场上!</p> <p class="ql-block">(1994年在德黑兰国际拳击邀请赛,前排左第一人,伊朗拳击协会主席,左第二人国际拳联主席安瓦尔-乔杜里教授,后排右侧第一人是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到三届全运会时,辽宁队已经是国内的一流强队。因为这届全运会足球比赛竞赛规则限制,“一支队伍只可以报名6名‘超龄’队员,每场上4人”,比赛中辽宁队只能用迟尚斌、王积连、戚务生、李应发4名国脚带领年轻队员打比赛。</p> <p class="ql-block">辽宁队最擅长打“424”阵容——迟尚斌、陶义田是前卫,王积连和王长太打双中锋,林乐丰是左后卫,右后卫郭新源,李应发和戚务生担任中卫,左边锋杨玉敏,右边锋于景连,门将是许建平。辽宁队的发挥受到一些影响,但最终仍然打进了决赛。</p> <p class="ql-block">在决赛中和广东队踢平,90分钟比赛结束双方打成0∶0。按照国际规则进行加时赛之后,如果再踢平就要靠罚点球决定冠亚军。当时为了执行最高指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保证闭幕式准时开始,赛事组委会决定比赛到此为止,不再打加时赛,也不用踢点球决出胜负,最终成绩是辽宁队与广东队并列第一。用今天的话来说,“下了一个双黄蛋”。</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迟尚斌在北京国际邀请赛上射门。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体育》 汪大昭摄</p> <p class="ql-block">几年后我调到一个基层体校担任拳击教练,正好王积连也在那个体校教足球,我和王积连又成了同事,从他那里我得到了一些辽宁队以及迟尚斌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在体校一起工作的男教练员们合影,第三排右起第三人是王积连,最后一排左起第三人是本文作者)</p> 在广岛的日子 <p class="ql-block">1994年广岛亚运会,我是国际拳联的技术代表,拳击比赛项目的医务仲裁(Medical Jury)。当时迟尚斌在日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在大阪执教的一支日本青年足球队,获得了当年全日本青年赛冠军。</p> <p class="ql-block">(右侧为本文作者在广岛亚运会的组委会招待会上)</p> <p class="ql-block">我和迟尚斌都看过日本电影《日本海大海战》,见面聊天儿也爱聊这部电影,甚至于这部电影之外的关于旅顺的一些故事,包括旅顺监狱、203高地、电光炮台、沙俄军人墓地……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足球和我负责的项目拳击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他从大阪来到广岛,两个从事不同体育项目的人,能够在同一个运动会中相遇,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两个人都很忙,我原想约几个来广岛参加亚运会工作的朋友,也是当年在国内看过内参片《啊!海军》的朋友,一起坐船去广岛东面的江田岛,参观那里的海军学校,也就是影片中平田一郎的那所学校。</p><p class="ql-block">在比赛间歇日向组委会要一条船去江田岛参观,不算是过分要求,可是张百发看我又看得太紧,在开幕式上,我没有着正装都受到他的批评,再就是由于时间太紧,未能如愿一同前往。我和迟尚斌都在广岛,居然没有时间在一起吃一顿晚饭,我只托他给我在东京的一位朋友,带去一包国内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在广岛亚运会开幕式主席台上,左侧为北京亚运会组委会负责人张百发市长,右侧是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1995年,广岛亚运会后的第二年,在日本已经工作、生活八年的迟尚斌接到大连市政府和万达集团的邀请,希望他回国执教万达足球队。迟尚斌二话没说,立刻与签约的日本公司解除合同,即便要交违约金,也执意要走(后来听说没交违约金)。他说,来日本就是为了发展咱们中国足球,把在日本学习到的足球训练理念和方法带回国内,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担任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电视记者。希望大迟把日本联赛的经验尽快融入咱们的甲级联赛。当时我在央视体育频道《运动休闲》栏目中做了两个板块“球迷漫谈”和“宿将说球”。在“宿将说球”中我邀请李维淼在电视上分析赛事,迟尚斌看了电视节目后通过王积连转告我说:“大王,你选对人了,他不仅将球讲得好,普通话也标准”。(当时央视还没有《足球之夜》和《天下足球》节目)</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的95甲A记者证)</p> 重逢在央视《谁是球王》 <p class="ql-block">广岛一别之后又是好几年。在央视我跟着辛少英导演一起做《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系列节目时,我和迟尚斌总算又见面了。一见面我们就聊旅顺的海菜饼子,渔船刚带上岸的寄居蟹,当然,还增加了我们后来在日本吃河豚的新内容……</p> <p class="ql-block">2014年,辛导率领节目组在完成了用多元文化报道世界杯的《豪门盛宴》连续直播后,趁着足球的热度,开始了《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在这个足球年,央视体育频道和中国足球协会共同组织了10万多人参加了这一活动。《谁是球王》在全国分为八个赛区,每一个赛区安排一位国内著名教练担任这一赛区的总教练,带领运动员参加全国总决赛。迟尚斌应邀担任了西北赛区的总教练。</p> <p class="ql-block">辛少英总导演在《谁是球王·》比赛现场</p> <p class="ql-block">他进入我们节目组,从来没有谈过自己的成绩,低调、谦虚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令人敬慕。</p> <p class="ql-block">《谁是球王》总决赛左二张璐、左三迟尚斌</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7日,《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西北赛区决赛在宁夏银川结束,来自新疆的民间足球高手在娃娃组、青少组、社会组三个组别中均以大比分获胜,取得西北赛区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新疆夏马勒巴格中心小学的“新疆喀什儿子娃娃队”以11:1的悬殊比分战胜来自甘肃祁连山的甘州区民族小学“祁连雏鹰队”。作为西北赛区教头,时任大连阿尔滨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的迟尚斌,当时在球场边担任解说,他感慨地表示:“新疆孩子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应该在全国校园足球中推广!”他说,新疆三个组别,尤其是娃娃组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特别是控球意识相当好,关键是如何进行下一步系统训练。</p> <p class="ql-block">历时近半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终于在北京国家体育馆迎来了终极对决,2月14日19:30分,央视体育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八大赛区明星教头金志扬、迟尚斌、彭伟国、高红、徐阳、余东风、张路、宫磊再次齐聚现场,助威指导。</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2迟尚斌和《谁是球王》西北赛区小队员</p> 迟尚斌对于中国足球有独特的见解 <p class="ql-block">迟尚斌在日本执教时,对于日本的“百年足球发展计划”已经有很深的了解。他很直率地跟我说,我们中国做足球训练计划,不论哪一届领导,都是按照自己在任期间能够获得多大的成效来做计划、来制定目标的。日本足球界做的计划则是一个100年的足球发展规划,要靠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中国女足虽然有过世界第二的经历,成绩不稳定。如果我有机会给中国足协制作计划,我起码也得弄一个50年的计划呀。</p> <p class="ql-block">我对他说,我们中国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学习苏联,每五年一个计划。现在不错了,足球已经从娃娃抓起了,小学和幼儿园课间操都开始上足球操了。迟尚斌说:“我说你可能不爱听,我看你们央视新闻播的那个小学足球操,就是拿着足球做操。你不能拿着个足球做操就是足球操啊,你把足球放下,你拿出排球做操就是排球操啊!其实你这是艺术体操哇,和足球训练是两回事……”我们俩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得知他和中国足协领导以及一些官员交换过一些意见,但是人家没有采纳,或者是采纳的很少。当然,中国足协领导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那个圈子里,特别是领导高层的圈子里,像迟尚斌、王积连这样的人很难有话语权,也很难进入那个领导圈子,只能在基层俱乐部或者在体校培养几个真正的国脚。</p> <p class="ql-block">迟尚斌告诉我们,要培养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当然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也就是早期的选材的重要性。足球是脚上的运动,纯是脚上的功夫。足弓的高度包括横足弓和纵足弓的高度决定脚踝关节的弹力也就是直接影响到启动的速度和追求冲刺般的奔跑。在日本是很注意幼儿足弓的保护。我们知道了他把在日本学得的先进足球选材理念和经验逐渐运用到自己的训练和选材当中。</p> <p class="ql-block">(在总决赛现场,右迟尚斌,中间时任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的林晓华、左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体育馆进行决赛那一天。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林晓华也来到现场。迟尚斌和我都认识林晓华。早在1989年4月,我作为中国拳击队教练带领拳击队一行11人去泰国曼谷参加《泰王杯国际拳击邀请赛》时,林晓华担任我们拳击队的翻译。我们三个人为了中国校园足球发展又走到一起。在这个足球决赛上当然不能过多谈拳击了,谈的更多的还是足球哇。我还是跟迟尚斌说,当年我带国家队拳击队出国比赛,教练员只有我一个人。全队11个人。迟尚斌一笑,说道:“诶呦。你这人数也是够上一支踢整场的足球队呀!”</p> <p class="ql-block">(1989年,我作为中国拳击队教练,带队参加曼谷泰王杯国际拳击邀请赛,林晓华,担任我们拳击队的翻译)</p> <p class="ql-block">(国家体委发的参加泰王杯比赛的红头文件)</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和泰王杯的奖杯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3 月 12 日,中国足坛名宿迟尚斌的追悼会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大连天气阴沉、迷雾笼罩,千余名各界人士、生前好友和球迷有序轮流入场,向这位中国足球的功勋人物表达敬意,送别迟尚斌指导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有足球!</p> <p class="ql-block">今天整个社会都看到中国足球队乱象丛生,然而迟尚斌、王积连等人却是中国足球界的一股清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