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情未了——致《齐鲁晚报》

济南农民夜深沉

  (2012-06-27 07:47:27) <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25日收到二哥刘明耀转来的来自海外(台湾)的邮件:</p> 劉先生: <p class="ql-block">       我是國防醫學院校友會秘書長。有人轉給我們您所著有關令尊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您父親是本校大陸醫專11期畢業。文章非常感人,尤其父子都是國防醫學院出身,對政治的交代也不偏不倚,我們很想轉載您的文章在校友季刊,有關季刊內容請參考本會網頁源遠季刊電子書。</p> <p class="ql-block">       只是齊魯晚報會同意嗎?您有父親到加拿大與您團聚或祝壽的照片嗎?有江灣的更好。最近ㄧ期將在7月初出版,請僅早回信。</p> <p class="ql-block">       鄭美玉</p> <p class="ql-block">       事情缘于6月17日齐鲁晚报怀念版刊发了二哥的一篇文章《父亲——我心中的一片浮云》,此前,我已经将该文转发在博客里。接到邮件后,我马上给齐鲁晚报编辑车向平发了邮件“请示”,今天一早看到回复:</p> 刘明衔先生:        您 好。 <p class="ql-block">        我已请示领导,《父亲——我心中的一片浮云》一文可以转发。</p> <p class="ql-block">       另,请您征求一下刘明耀先生,他的《齐鲁情未了——致《齐鲁晚报》》一文可否在齐鲁晚报“编读往来”栏目中刊发。</p>            祝夏安                    齐鲁晚报 怀念版编辑  向平 <p class="ql-block">       车编辑所说的《齐鲁情未了——致《齐鲁晚报》》一文,是二哥看了齐鲁晚报刊发的文章后的感慨,用了一早上写就,然后由大嫂帮忙打字(他的电脑没有中文软件,文章是手写),发给齐鲁晚报。我已经分别回复表示感谢,同意刊发。</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二哥刘明衔撰写的文章全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哥作为客座教授在山东大学讲学。</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69, 50, 176);"> 齐鲁情未了——致《齐鲁晚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69, 50, 176);">前天,六月十七日星期天是父亲节,《齐鲁晚报》刊登了我写的《父亲,我记忆中的一片浮云》。一大早,接到四弟打来的电话告知此事,大哥赶紧去报摊买回报纸。看到报上登出我和三弟与父亲1979年的合影,心情十分激动。两天来,当年父母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的同事和我们在总院的发小纷纷告知读到该文后的激动与感想。我深深地感谢《齐鲁晚报》开辟《怀念·人间》栏目,让平民百姓写文章寄托哀思,抒发情怀。特写此信,聊表谢意。</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至今我已发表206篇论文。万万没有想到,我的新作,竟是以中文发表在家乡的报纸上,读者是大众,是自己的乡亲。</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济南市西郊位于白马山的山东军区直属医院。后随父亲和母亲调往济南市北郊金牛山的济军总院,我们的宿舍大院坐落在无影山北坡,山顶是山东省气象台。小时候一有空,我们就去看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放气球。看着那巨大的气象气球升空,小朋友们总要情不自禁的欢呼,直到那气球化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儿,消失在高高的天空。那时,我总在想,那高高的天上有什么,那辽阔的远方有什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小到大,我仅仅去过老家济宁,父亲工作的地方——惠民和青岛。我多么想有一天离开山东,那怕仅仅跨出山东境界一步。英语有句谚语叫做Be  careful  what  you  are wishing  for 。中文的大意是——小心你所许的愿。没想到,十五岁那年,我参军离开了济南,离开了山东。然而,部队的所在地,正是离开山东境界一步之遥的江苏徐州。更有趣的是,我们的部队和辖区,仍然归属于济南军区。</p> <p class="ql-block">       有过当兵经历的人都知道,部队里十分讲究老乡观念,我的同年战友们,几乎全部来自山东的昌邑和胶南两县。很多人互相有亲属关系。宋家的锄,张家的镰,大严家的闺女会打拳。许多弟兄都来自相邻的村。我们几个城市兵,显的有点儿扎眼。那时候,我对山东老乡一词是有些反感的。考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后,在学习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时候,每当提及疫情高发地区时, 总要提到山东,引起一片善意的笑声。山东几乎成了流行病的同义词。我这个地地道道的的山东人,脸上真有几分挂不住。</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五年前,赴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真没想到,我的一生至今,只有儿时的十五年是在山东济南渡过的,其余的几十年都是在异国他乡。山东竟成了我梦牵魂绕的故乡。成了一经提起,就让我怦然心跳的地方。每当看到有齐鲁的字样就会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激动。</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零年,我作为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特使,来济南出席齐鲁医院的百年院庆。作为特邀嘉宾,坐在前排,观看丰富多彩的演出。二零一一年,在多伦多接待了齐鲁医院代表团。我与刚刚离休下来的老书记在一起喝啤酒,听他述说齐鲁医院近三十年的巨变。同年十月,我又作为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代表,来济南出席山东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百年校庆和院长论坛。我感到自己俨然已成为半个齐鲁(医院、医学院)人。我自豪地告诉山东大学的师生——俺是个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济南人。</p> <p class="ql-block">       几周前,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率团访问了多伦多大学。两校校长签署了长期合作的意向书。我作为多伦多大学的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和接待活动,我自豪地告诉我的加拿大同事们,山东是我的故乡,济南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今天,我既代表多伦多大学,又代表山东人,我为多伦多大学与山东大学的联手感到由衷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的根深深地扎在齐鲁大地上。我希望为故乡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的发展牵针引线。愿更多的齐鲁人为山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山东从流行病的代名词变成一个健康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的山东人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养不息。</p> <p class="ql-block">       愿《齐鲁晚报》作为一个在山东家喻户晓,在全国颇具声誉的报纸,成为连接老百姓的纽带,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媒介。用老百姓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对亲人对故乡的情怀,让情感的交流象滴滴雨露滋润我们故乡的泥土,呵护我们民族的根,我们的魂。</p>                                                         刘明耀 <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p> <p class="ql-block">                                                 于济南大哥家中</p> <p class="ql-block">       徐显明校长率团与多伦多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后与有关人员合影。前排右一是二哥。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多伦多大学始建于1827年。根据201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多伦多大学在加拿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十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