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开岩

pzw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曾听一生走南闯北的祖父说过,紫凝山麓北面有一个叫开岩的地方,是一处风水宝地,此后多年一直记得有这么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年长后从书本上知道了昭明太子和《昭明文选》。传说昭明太子曾三次上开岩。念及祖父当年说过的话,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于对昭明太子的景仰,一直有去一次开岩的想法。去年元旦两好友访问了开岩寺,回来路上告诉我开岩离我老家不远。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初二一早手机导航了一下,发现相距只有6里地!嘿,我心仪了那么多年的开岩,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于是与家人一起开车过去,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景区前面有一座昭明太子庙,但不管是建筑与造像都很粗陋。在开岩寺旧址上新修的药师殿规模也较小,不见僧众和香客,远无当年兴盛景象,正应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p><p class="ql-block">昭明太子是否真的三上开岩没有被确证,但据天台县志记载,开岩寺建于梁普通三年,梁武帝赐额“天花尊者开岩院”,比天台国清寺还要早76年。原来开岩还与梁武帝萧衍有渊源。记得曾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段达摩与萧衍的对话:梁武帝问达摩:“我一辈子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无数,有何功德?”达摩对曰:“全无功德。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达摩意指梁武帝仍有功德的执念,因而是有漏之因。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达摩自知缘机不契,才有一苇渡江,少林寺面壁九年,禅宗在汉地兴起。</p><p class="ql-block">“山麓有开岩,平田一盂,矮山一带,自展体局。”开岩地势似峡非峡,似谷非谷,似涧非涧,谷底平坦宽几十米,两边岩壁直立高几十米,“缘涧而入,山尽水穷,崔岩壁立,则开岩之谷口也。谷口有绝涧,疏石出水以渡游人。人履石巅,水走石下,激湍飞流,目炫心惊者,山间之钉步也。”</p><p class="ql-block">我们去时,进入开岩景区的道路封闭了,未能深入景区,但到这里更多的是因为一种缅怀,“人如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夙愿已了,其他都不重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