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与未婚妻(尽管已领了结婚证,但没办婚礼按家乡习俗惯例依旧各住各家,仍是未婚妻)乘了长途公交车去上海购物,准备筹办婚事。 走遍了申城的华联、一百等百货商店,也去王凯拍了结婚照,还去闻名遐迩的外滩情爱长廊亲身体验了属于年轻人的那份灼热爱情。</p><p class="ql-block"> 提着大包小包的着实是累,等终于想到去找客栈开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穿街走巷一路寻找旅店,奇了怪了,所到之处门口的小黑板上都挂出了“客满”的谢客招牌,进了店也还是让人家无情地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 出了门继续找,我就不信偌大一个上海就容不下我俩。 </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大众浴室的门口有介绍可以留宿,就好像迷失在汪洋里的一叶孤舟见到了希望的岛屿。我放慢了脚步侧着脸看未婚妻的反应,她是一脸的无奈,从这无奈的脸上我读出了“随你便吧”的潜台词,于是我别无他求地跨了进去,可柜台的营业员说“可以住店,但必须等到晚上10点以后,且男女得分开(澡塘嘛)。”一听此话她的脸一下拉长了,“已经迁就到住澡堂了,还要有‘但是’和‘必须’的附加条件,我今晚睡马路了。”看她发起了脾气我也只能干着急。 “我们继续找”,我唯唯诺诺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我的习惯是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会买上一张当地的城市地图,突然我灵机一动,地图上不是有住宿的标记嘛,这次总算也派上用场了。于是展开地图像煞有介事地找了起来,孤陋寡闻的我一看有一家靠近外滩的“和平饭店”兼营住宿,心想沪城澡堂里可以留宿,这和平饭店也有兼营,肯定住宿费亲民,于是不加思索地带上未婚妻心急火燎地登上了公交车赶去,到达目的地一看,傻眼了呗,这“和平饭店”你以为是“三菜一汤”的大众饭店?😀</p> <p class="ql-block"> 真是欲哭无泪,天快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家里弄招待所,服务台开票阿姨的意思是,本来这里也是客满的,还好今天有一间已被客人包用了一个多月的客房有空闲(客人今晚去异地开会去了明天才回来),可容许我们暂住一晚。当问及我们有没有结婚证的时候,我满脸堆笑地连说了三个“有、有、有”。</p><p class="ql-block"> 进了房间她就一屁股坐到床沿上并慢慢地把鞋袜脱下了“不脚底嫩看”,我一看弱不禁风的她足底真就走出了几个水泡,顿起怜怜悯之心,并竭尽所能地帮她按摩解乏,终于让她破涕为笑。</p><p class="ql-block"> 已是饥肠辘辘,稍作休息就去了就近的外滩,在黄浦江上的水上餐厅里点了几个菜,再叫了两听可乐,赏外滩夜景,品人间美味,咱们乡下人也懂情调嘛。</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无心逛商店,又开始了艰苦的寻旅征程,并终于在人民广场的一家地下旅馆找到了我们的栖息地。那地下旅馆的简陋程度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客房里的全部是有一张比行军床好不了多少的双人床,一边放个床头柜另一边直接靠墙,外加一张破旧的写字台和暖水瓶与塑料盆。估计此地下客栈是利用“备战备荒为人民”时期的防空洞改良而成,通过狭窄的走廊一路往里走去真的是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 房间没有窗户,里面空气混浊,相邻房间还是用木板分隔的,别说那隔音差了,就隔板的缝隙里还能退过光线,第一次的同床共枕却因白天的劳累倒下不久就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啥时候隔壁的夜归人(夫妻档)回房间了,没多久那不可描述的床震声就开始不停地撞击你的耳膜,我刚想支撑起身体就被她按下了,“干嘛呀?看见了要晦气的”,门外走廊里两个服务员有聊不完的家长里短,这一晚让闹得好久才睡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十年代的上海人民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 好多年过去了,再回想起那两天的经历,和那种《北京人在纽约》里华人初到纽约时寄人篱下的窘态没啥两样,清晨起床我们就开始整理东西归心似箭准备回家,回家的感觉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