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总听见身旁的人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我却以为,年的味道不仅在于那一日的喧嚣,更在于岁月长河中生命的交接与传承。儿时,父母为过年忙碌,而今,我们为子女操持。浓浓的年味,永远萦绕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心间,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年前一个月,奶奶便开始为我准备新棉袄、棉裤,偶尔还有新棉鞋。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自己裁剪缝制衣物。对于六零七零后的童年而言,一件棉衣便能度过整个寒冬,没有多余的衣物可换。因此,穿上新棉衣棉裤的喜悦远胜于如今过年穿新衣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 当时,布匹和棉花都是限购品,奶奶会将积攒了一年的布匹巧妙搭配。“这块布适合做胸前的装饰”,“这块小布料只能用在裤脚处”……记忆中,奶奶总是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一边做一边给我讲故事。摇曳的灯光下,我迷迷糊糊地入睡,而那件由不同花色布料拼接而成的新衣,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 过年前一天,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灶台上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揭开木锅盖的那一刻,笼屉里白胖的馒头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那股香气馋得人顾不上刚出锅的烫,只想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品尝那最纯正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过年时,棉衣或棉裤的肩带上要缝缀“枣炮串串”。一块小花布下缀一颗枣,枣下再缀一个小鞭炮,长长的枣炮串串在两个肩膀上甩来甩去,十分喜庆。小伙伴们互相夸耀着,有时还会揪下一个鞭炮来放,嬉笑打闹间,还会互相拽对方的枣来吃,那是一段充满童趣的欢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年夜之前,各家各户院子里或门口都会摆上火塔塔,是用煤炭和柴火垒起来的。摆火塔可是有讲究的,会摆的人家垒的火塔高,点燃后能燃烧许久,寓意着家人步步高升,日子红红火火。那一堆堆火塔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年夜那一整夜都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满村各家串门,你家吃个糖,他家揣个冰海棠,三三两两,推推搡搡,村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那种简单纯粹又快乐的“年味”,至今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年夜之后,依然有惊喜。奶奶会在我熟睡的枕头底下悄悄压上枣,有时还会压花生和那个年代才有的硬硬的水果糖。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还会压“岁岁钱”。村里身体孱弱的孩子,父母长辈还会在枕头底下压包着红布的菜刀,寓意赶走邪祟,保佑孩子身体康健。那小小的惊喜,成为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年的“味道”是枣香、是麦香、是鞭炮的火药味、是火塔塔的炭烧味,还有初一早晨翻起枕头的惊喜味!如今,我也为人父母,深深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和奶奶的慈爱。我也会在年夜的时候,给孩子压“岁岁钱”,也会等家人睡着以后,延续“藏鞋”的习俗,让家人能感受到更多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年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减淡,有些习俗已经不知道它的寓意了。但长辈传承下来的,一定都是万家灯火,阖家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我希望把这种习俗继续传承给孩子们,让他们继续传承给他们的孩子,把这些美好的习俗代代传承下去,让他们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美好的中国习俗,和记忆中难以忘记“年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