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萍:迪拜追忆

秀萍

<p class="ql-block">年前,去了一趟迪拜。感觉很复杂。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刺激、惊艳加上异域风情的古老。这应该是迪拜给我的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迪拜之前,就知道那里是昂贵之都,是富人的天堂,却不能说是穷人的地狱。贵是因为当地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沙漠旁边建起了一座现代都市,因此水贵,食品贵,交通也贵。当地人很亲切随和,不管你来自哪里,下飞机前,空姐给每个人都赠送一张可用一天的WIFI卡,方便初来乍到的你乘坐出租车,或者使用电子支付。</p> <p class="ql-block">去之前,我想象的迪拜是满大街走着穿大白袍的男女,可当地的出租司机和外面人穿的基本差不多。少了些异域风情,但却安心许多。飞机在当地时间深夜1点多,降落在迪拜机场。预定的宾馆虽然在市里,却位于靠近机场一侧。对于司机来说,本来市区距离机场就不远,如果还是靠近机场,跑的距离短赚不到多少钱,那他可能会不高兴。</p><p class="ql-block">很多地方的出租司机一旦这种情况,爱给脸色,或者想办法绕道,可迪拜的这位并没有表示出不满意,也没提出什么要求。这反而让人感到有些抱歉,自然愿意多给点小费。</p><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迪拜的出租车从机场出发的起步价是比市区贵的,充分照顾到了司机们要等很长时间的问题。不给小费也可。</p><p class="ql-block">走进宾馆大堂,安静舒适,灯光恰到好处地演绎出圣诞的气氛。到处都是纯金装饰和巨大雕塑,透出真正的豪贵气。豪而不俗的氛围也许和宾馆是欧美的外资有关。</p> <p class="ql-block">迪拜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几乎所有的景点都有站,只要买一张交通卡就可以到处跑了。为了发展旅游业,人造景点很多,独特的帆船酒店,哈利法塔,迪拜购物中心等代表着迪拜的现代与摩登,古老的黄金市场,路边街市则代表着迪拜的过去与传统。接纳西洋设计为主的现代化,也保留几百年前的建筑与街市,让迪拜充满了活力。景点很多,可以用新奇特予以概括。对于除了沙漠和油田,缺少绿树山峦湖泊的迪拜来说,想要吸引游客,只能标新立异。具体大家尽可网络查阅。这次去的地方很多,不能一一道来,就说说印象深刻的吧。</p> <p class="ql-block">在古老集市转悠,会被浓郁的阿拉伯风情所吸引。几家连着的店铺不仅销售围巾,也有服装等。店家过分的热情,常常让游客很不高兴,有人甚至不胜纠缠,露出厌恶的表情。如果不想买什么东西,确实对那种过分的拉客感到反感。实话实说,大多数还是比较懂得照顾游客情绪的,只要你摇头人家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到围巾很好看,一问价格,也不算贵。拒绝了一家,然后沿着河边溜达,一个用围巾装饰的阿拉伯头饰柜台下面,写着10元,就好奇地问店家,真的是这个价格吗?店员是个阿拉伯小伙子,个子不高,很热情。他黝黑的皮肤,眼睛很亮,不像是坏人。跟着他走进店里,挑选了一款喜欢的颜色。他还帮我按照阿拉伯头巾的式样围好,并热情地提出可以帮我照相。于是左一张,又一张地照了起来。可一付款,问题就来了。说好的10(当地货币)秒变30元。争论了一下,他说10元是指美元。实际上也没多少钱,相当于人民币60元,就给他了。更何况人家还给你服务了那么多呢。这时同来的一队国人也和邻接的店家达成了协议,30一条的围巾买了好多条。后来问导游,我们都没有花冤枉钱,他们认为很值。之前和我搭话的那家店主,也过来好奇地询问我是多少钱买的?一听我买的比他给出的少了大约人民币20元,立刻撇起了嘴,这反而把我逗笑了。</p> <p class="ql-block">迪拜古街隔着一条河流,对于迪拜来说就是母亲河。除了集市之外,导游还领着走进了有钱人家的老宅,体验席地而坐的习俗,欣赏图案精美的家居装饰图案,白色红色相见的色调,周正的图案,庄重而不失活泼,令人感到很舒适。更吸引眼球的是迪拜的老房子上面插满了木头棒,很是有趣。香料街套路很多,去了先给块巧克力,然后再暗中磨刀霍霍,等着套几个大肥客,迪拜人对中国游客似乎情有独钟,到处能听到他们抄着生硬的中文吆喝,很多橱窗也悬挂着中文条幅,表示欢迎。昔日没有中国人身影的迪拜,如今成了最欢迎中国人的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隔岸就是黄金街,走进去就会被精美的黄金首饰迷惑,而我则在街头入口的小憩处,看到了一位忧郁的阿拉伯男子,他坐在木椅上,一身长袍,是柔和独特的灰蓝,显得高贵。他炯炯的目光,平静如水,让人看到就会过目难忘。手上的戒指虽然不多,镶嵌着宝石,很有存在感。特别是他头上戴着的围巾,不张扬却非常有品位。或者他就是哪家的王子?亦或是等着我这样的女性前来搭讪?好奇之余很想和他攀谈,终于没有鼓起勇气。</p> <p class="ql-block">在迪拜乘坐电车,总能遇到当地人给游客让座。当然这一般是在上午。乘客多为出行的上班族,或者打扮精致的女性。只要你的目光和人家遇上就会对你微笑,然后示意要让坐,搞得我很惶惑,不知道这是当地礼仪,还是人家看我属于老弱病残,赶紧拒绝并致谢。短短几日,居然就遇到过两次。但是并不是所有迪拜人都这样,傍晚人多的时候,那些疲惫的打工族似乎就没有那样友善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了迪拜,不能不去看看清真寺。在著名的朱美拉清真寺,虽然身为女性穿的并不暴露,但是还被勒令穿上当地的黑色长袍,戴上只露出眼睛的围巾,才能进入。里面正在举行礼拜,清一色的男性,游客可以在后面观看,但是要文明,要安静。寺内精美绝伦,把阿拉伯文化的纤细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当地最美。</p> <p class="ql-block">迪拜很魔幻,也很成功。海纳百川,接受多种异国文化,向全世界寻求财富,应该是迪拜经济向好,获得成功密码之一。为此他们可以淡化民族特色,在闹市不强调宗教色彩,让世界的好东西都汇聚到此。这真是引来八方客,幸福自己家。或许国际化就该如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