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儿时的味蕾乡愁

铮铮铁骨

<p class="ql-block">  60 后儿时味蕾上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对于出生在 60 年代的湖南人来说,儿时的记忆总是与那独特的味道紧密相连,成为了心底深深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物质相对匮乏,但湖南的水土依然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美食,简单却充满温情。春天,田野里的荠菜鲜嫩欲滴,挎着小篮子跟着长辈去挖荠菜是最快乐的时光。挖回的荠菜被洗净剁碎,和上猪肉馅,包成皮薄馅大的馄饨。馄饨在沸水中翻滚,捞起后盛入青花瓷碗,撒上葱花、虾皮,那一口鲜香,是春天最美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夏日,街头巷尾弥漫着绿豆汤的香气。精心熬制的绿豆汤,绿豆开花,软糯香甜,加入冰糖、百合、薏仁,再冰镇一下,喝上一口,清凉解暑,仿佛能驱散整个夏天的燥热。还有那井水里冰镇过的西瓜,一刀切开,红瓤黑子,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甜蜜的滋味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新收的糯米被酿成甜甜的酒酿,长辈们会用酒酿煮上一碗汤圆,那甜美的味道,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而金黄的桂花则被制成香甜的糖桂花,无论是洒在年糕上还是泡在茶水里,都能让人陶醉在那浓郁的桂花香中。</p><p class="ql-block"> 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红薯。刚出炉的红薯热气腾腾,外皮烤得焦焦的,剥开外皮,露出金黄色的瓤,香甜软糯,温暖了整个寒冬。还有那腌制的腊肉、腊肠,挂在屋檐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光,蒸熟后切成薄片,咸香可口,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时令美食,湖南的小吃也是儿时味蕾上的珍宝。清晨,街头的豆花担子前总是围满了人。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加上白糖或者酱油,滑嫩爽口,开启了美好的一天。午后,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卖着麦芽糖。用牙膏皮或者破铜烂铁就能换一块,咬上一口,黏牙却甜蜜无比。</p><p class="ql-block"> 这些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江南水乡的味道,是童年欢乐的味道。如今,60 后的湖南人或许早已离开故乡,奔走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但那些儿时的味道却如同心灵的锚,无论漂泊多远,总能在记忆深处找到归属,勾起那份深深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那些儿时的美食或许已经渐渐远去,但它们却永远留在了 60 后湖南人的心中,成为了无法磨灭的珍贵回忆和永恒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