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北方人,今年是在南方过年,早晨按北方人的习俗下饺子的时候,看着锅里被开水沸腾的水饺,不禁思想起家乡的年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从集市上买回许多年货;鞭炮,年画,明星彩照,春联美食等,应有尽有,平时见不到的稀奇,都摆在了桌案上,浓浓的年味,摆了满满的一桌,喜气洋洋地,令人欢欣鼓舞,那真的是新年快乐啊!</p> <p class="ql-block"> 过年使平时,自由散漫惯了的百姓生活,有了些许的仪式感,大人们忙碌,小孩子雀跃,是规矩也比平时有了一些:就是说话要说吉祥话,不可信口说没规矩的话。所以小孩子,在快乐开心的同时,也多了些严肃感。</p><p class="ql-block"> 正式的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年三十一大早开始贴门神,然后烧香拜佛,放鞭炮,吃饺子。中饭后,就开始给故去的祖先整理纸钱去上坟了。接下来,小孩子就盼着快点天黑,天黑了就可以点上花灯笼,一窝蜂似的到各家放过鞭炮的门口,去捡没有爆炸的哑响鞭炮,集的多了,去剥出炮仗肚子里的火药,点火烧着,找乐子,期间被炮仗炸开手指也是 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年初一,是父亲第一个起床,烧一锅开水,煮三十晚上母亲包好的饺子。而母亲不要像平时那样最早起来了,要等父亲下好了饺子,碗盛好再起来,直接吃饺子。这也是一个规矩我不敢问父亲,问了母亲才知道,母亲说:女人在厨房辛苦了一年,只有年初一早上这一顿饭,由男人来做,以回报女人一年的辛劳。听了身上有了一股电流,为母亲感到了一丝的幸福感。其他地方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们整个村子都是如此。如今父亲不在了,我陪母亲过年的时候,也是学着父亲的样子给母亲下饺子,可是母亲总是不等我叫,就起来了。默默的看着我下饺子,觉得我不会的地方,就提醒我一下……</p> <p class="ql-block"> 年初一的一大早吃了饺子,家族里的男人,再次聚集一起,带上烟花纸炮,白酒去上祖坟,上好祖坟后,就到村子里的长辈家,逐户团拜。这是最快乐的时刻,村东头的三表婶子是个开朗大方的女人,到了她家小辈们,齐声说:三婶子新年好!给你磕一个吧!表婶子忙说,都好都好,省了吧!年跑远了,赶快进屋,喝茶,吸烟,嗑瓜子。在一阵一阵欢快的祝福声中,团拜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正如三表婶子说的,年似乎真的跑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