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麓公祠的荣耀与传承

坭土芳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始建于1747年的南麓公祠,位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在这个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为流传的“诗书世家”、 “父子进士”、 “三世科甲"”、“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林”典故,均出自杨氏十二世杨士薰家族南麓公祠的后裔,古今中外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麓公,名杨士薰,乃是百侯杨氏的第十二世祖。他10个儿子中的其中一位杨之徐,是百侯杨氏家族首位考中进士之人,从此揭开了家族科举功名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之徐不仅自身成为进士,还培育出了三个翰林儿子,造就了“一腹三翰林”的罕见奇迹,这一成就于中国历史上实属难得,也是客家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麓公这一脉之下,先后涌现出八位进士,成为当地声名远扬的书香世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纪念第十二世祖杨士薰(南麓公),已然成就“一腹三翰林”的杨氏家族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修建了南麓公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既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祖先的尊崇以及对家族根源的认同感,更为有效地凝聚了家族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麓公祠的建成,标志着百侯杨氏家族在科举功名方面达到了巅峰成就,也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岁月的流逝,南麓公祠渐渐年久失修。为让祠堂重现昔日光彩,杨氏后人于 1999 年 1 月 26 日发起修缮工作,并成立了“一腹三翰林”纪念馆筹建委员会。修缮工作得到了海内外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众人纷纷捐款捐物,全力支持祠堂的重新修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 年 10 月 9 日,南麓公祠修缮小组成立,正式收回了祠堂的使用权和管理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 年 1 月 14 日,南麓公祠修缮动工仪式举行,意味着祠堂重修工作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12 年 11 月修缮完工,南麓公祠恢复了往昔的庄严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 年 1 月 30 日,南麓公奉主入座,南麓公祠祭祀庆典隆重举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都举办春祭活动。今年乙巳年正月初五,在新一届的南麓公祠理事会的组织下,祠堂内外张灯结彩,宗亲们敲锣打鼓,舞狮舞龙,一同参与祭祀活动。这一传统不但延续了家族的历史,也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了解家族的荣耀、传承以及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祠堂不单单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更是家族荣耀和文化的显著象征。南麓公祠,恰是这样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以及家族荣耀的所在。这座祠堂的修建与重新修缮,均见证了百侯杨氏家族的辉煌过往与传承延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祭仪式乃是家族传承的象征。它时刻提醒着后人,家族的荣耀不单源于个人的成就,更源自代代相传的文化与精神。家族的辉煌历史得以延续,家族的文化与精神也将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显赫的家族,必定以文化作为根基,以人口的繁衍作为发展的动力。人,不单单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南麓公是家族中一位满是正能量的引领者,培育出众多后裔功成名就,将众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动家族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祭祀文化,承载着血脉相连的认同感,是家族归属感的依托。南麓公的后裔众多,人才济济,在埔邑堪称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族人传承家族精神,奋勇开拓进取。</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杨始怀(广州景润园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