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窄门里有最美的光

Q小姐🌻

<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这句话:不为标签所束缚,我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写作,这是作家余华老师的语录。说起余华,便想起了他的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曾经有幸深深拜读且印象深刻。这句话也是他诠释了自己对于内心真实的追求,身为一个作家,更是一股清流存在于世间。</p><p class="ql-block">
他执笔写下了地主家儿子福贵,从衣食无忧的富裕,因为游手好闲染上赌博,最终把家产挥霍一空,一家人从此过上了苦日子。经历困苦磨难,当他决定改变自己命运时,却被抓去充军,回来之后,女儿因生病高烧无钱医治变成了聋哑人,母亲也生病因无钱医治而去世。</p><p class="ql-block">
你以为悲惨已经足够多了,这样的苦难却只是开始。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无良医生抽血过多而死去,女儿凤霞难产出血过多致死。福贵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重大打击,这是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子女相继离世后不久,福贵的妻子因承受不住命运的苦楚,也离开人世,女婿二喜则在工地上意外身亡,只留下福贵和外孙苦根二人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苦根也因为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没吃过饱饭,竟然在吃豆子时被噎死。从此便只剩福贵孤身一人,与老牛为伴,为活着而活着......</p><p class="ql-block">
死了的人已死去,活着的人继续好好的活着。俞敏洪老师曾在访谈中说道:“写着这么悲苦的书,折磨读者,自己却这么快乐,享受自己的生活”。苦难虽不可避免,但是人间依然饱含温暖。余华写下极致的悲剧,但也始终留着温情的救赎......</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去看余华老师,他已两鬓斑白,他告诫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走圣经里的窄门,更不要走马克思所说的崎岖的小路。应该先走宽广的大路,走在人生的正道上,有能力之后,再去探寻人生的窄门,那时才能领会到什么叫宽广。</p><p class="ql-block">
只有历经世间沧桑,尝过人间冷暖,从绝望中崛起,在低谷中重生的人,才知道如何去选择余下的人生。生命不能承受之其轻,却能承受之其痛,心有多坚韧,决定一个人的路能走多远,唯愿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力量。</p><p class="ql-block">
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生活在你我周边的普通世人。在他的另一篇《许三观卖血记》里,许三观就是他笔下的英雄,他用自己身上的“鲜血”,为家人搭建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直至庇佑到自己老迈。</p><p class="ql-block">
六十岁时有着七十岁的身体,因经常卖血头发全白了,掉了7颗牙。他悲伤的告诉妻子:再也没人要他的血了,因为医生说他身体里死血比活血多。现在他也不用负担三个儿子的生活,也不再有缺钱的时候,他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最后一次卖血,仅仅只是想吃一盘炒猪肝,而这一次,他是为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黑暗中我和你走过,如果说我不曾见过太阳,撕开云雾,你就是光。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生命的窄门,是从人生正道上延续下来的升华,而你必须经过这段必须走的路,才能去选择想走的路。走过了窄门,你才真正的知道什么叫世界的宽阔。</p><p class="ql-block">
悲剧之所以悲,是因为打破了人们美好的向往,冲击了人性的逆来顺受。就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闻名于世。人们都愿在失去中,因再次获得而心花怒放。却也会因为,在得到中继续得到而愁眉苦脸。悲也好,喜也罢,都是一场人生体验,也许我们最应该去问一问福贵: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悲?他可能会回答: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想,也许那只相依为命的老牛,就是他的光。是他走过窄门之后,一道最美的光。</p><p class="ql-block">(新年寄语:祝大家新年快乐🎈团团圆圆,稳稳当当,希望我们往后余生都幸福顺遂 平安喜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