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童年

秋风张建农

<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文/张建农</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与众多同龄人有所不同。我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祖籍江苏武进,建国初期被安排到江苏扬中工作。我们在扬中无房无地,全家都住在学校里。校园便是我的家,我的整个童年都在这片充满书香的土地上度过。</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的八中,是一所兼具初中与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里,校舍、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教室、食堂、礼堂、公厕等一排排青砖黛瓦的平房错落有致。校园内有操场、球场、竹园、菜园和小河,还有各种珍稀树木和花卉,品种繁多,宛如一个小型植物园。记忆犹深的是实验室旁边的一块花园,每年春季,花园里百花争艳,其中的一棵绣球树,开满了洁白如雪的绣球花,特别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因为八桥中学是扬中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所以学校里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数理化、英语、政史地等各科教师都很优秀。学校东南角有长长的三排学生宿舍,住满了寄宿的学生及部分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住校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拿着英语书,沿着操场跑道边走边背诵着英语单词,那清脆的朗读声在校园里回荡,仿佛是新一天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父母常会带着我们在护校河边的林荫小道上散步。路边高大的白杨树在风中摇曳,树叶发出阵阵沙沙之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像是在为我们的童年伴奏。</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整个校园安静了下来,只有几排教室灯火通明,寄宿的学生们正在上晚自习课,教室里只有钢笔在纸上写字的轻微“沙沙”声,偶尔还能听到翻书的“哗啦”声,那是青春奋斗的旋律。 </p> <p class="ql-block">  家里,父母都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常常忙到深夜。我们一觉醒来,看到他们还在灯下伏案工作,那专注的背影,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校园里的生活,节奏规律,严肃认真,书香气息浓郁。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来说,也有许多乐趣。放学后、放假时,我们常会聚在一起游戏玩乐,无忧无虑,非常快活。</p> <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便是八中操场上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参赛的运动员来自全县各个社会团体及中学,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在操场上空回荡。点名后,一组组长短跑运动员在裁判员发令枪响的瞬间,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他们奋力奔跑,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跳高、跳远、体操以及投掷比赛项目都非常激烈,观众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操场都沉浸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拼搏的力量,也明白了努力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不觉已过去六十年了。</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我已年过古稀,不再是那个在校园里奔跑嬉戏的小孩,但那段随父母在校园度过的童年时光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在校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受到的正统教育,耳濡目染,良好的学习氛围,远离了社会上的不良习俗,正直做人,踏实做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总之,我的童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那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和希望的地方。在那里,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面对生活,学会了追求知识与梦想。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部分八桥中学老教师</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的一排房子,是六十年代八桥中学教师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4年去八桥中学时,拍到唯一现存的一截六十年代八中围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