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见闻:人物篇 2025.1.16

水杉

<p class="ql-block">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作为一个喜欢"在路上"的人来说,深有感触,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因生活在柴米油盐之中,基于生活的各种开销,旅行也只能计划为之。</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的感觉真的很好,它会让你遇见不同的风景,感受各地的风俗文化,发现新鲜的植被,品尝丰富的美味;它会让你遇见不同的人,唠唠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不同的人生观;同时也会让你遇见另一个自己,那个被生活磨圆后依旧对新知抱有探索欲的自己,面对千年历史文明,深感知识匮乏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简单聊聊旅途见闻的人物篇,分享给感兴趣的你们。</p><p class="ql-block"> 坐上火车,遇见谁,尤其是能够聊聊天的,我相信是有"同船渡"的缘份的。上车落座后,对面是一对来自东北吉林的中年夫妻,两个人如我们一样四十多岁的年龄,但虽已步入中年,夫妻两人却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还经常玩一些击掌、弹脑嘣的嘻嘻笑笑的小游戏,与太多沉稳少语的中年夫妻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意中开始了交谈,大哥聊起了他的旅行,他说他每年都花一部分时间全国旅行,累了一年了,就用这种方式犒劳一下自己,孩子大学在校住宿不用照顾,所以每次都带着媳妇一起,除非她太不想去,便一个人出发。为了节省开支,同时感受走到哪算哪的慢节奏的旅行体验,一般会选择普通列车或卧铺出行,从来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随意随心而行。而后大哥和我们聊了一些他旅行中的奇闻异事,尤其对各地饮食风俗这块侃侃而谈。我很欣赏人到中年能保有这种生活态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每个人亦有每个人的生活压力与困惑,而人到中年难得拥有一段放下压力,完全追随内心的旅程,旅行不再只是带孩子见世界,带老人散散心,其实哪怕只是那么一小段,只为疲惫的自己,来体味放牧心灵的松弛,来和自己对对话也好,这样便会对现代社会普通焦虑的人们来一个真正的疗愈。</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有缘的同乘之人是一位来自山西吕凉19岁的小男生,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寒假放假乘上了回家的列车。孩子非常有礼貌地放行礼,微笑点头打招呼入座。由于夜半时分,绝大多数人都在昏昏欲睡,只有男孩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于是,我轻轻地对女儿说:"看这位同学多么好学呀"。声音很小,男孩听到了,微笑着告诉我们他读的什么书,于是我们便开始攀谈起来。从闲聊中不难看出,男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从小爱看武侠小说,便对里面描述的神奇的武功感兴趣,特别是武功、秘丸疗伤的环节,以致随着长大,才发现武功太过高深,而丸药、中医药才是普通人便可习得的术业,于是在没有任何环境熏陶的情况下,自己生生对中医药痴迷,从小学开始就到图书馆寻得古今中医医书来看,到高中时已经读完最著名的多部论著,现大二了,就已经开始开药配方,练习针灸理病,当然现阶段只对自己、家人以及信任的朋友进行调理。由于这些年自己用中药调理身体较多,所以我的兴致也较浓,问了男孩许多问题,他详细地用自己习得的知识感悟为我解答,同时也向我这位阿姨讲了很多很多他个人通过这么多年自学获得的一些中医知识,他说大学教条化的教学只能教授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医药知识,而真正好的中医都是个性化的,而且学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发现古代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医学精髓都要结合易经等五行知识。所以他每个假期都会到寺庙去读经修行,也与师傅结缘,拜师学习。听他的介绍,虽然我有很多东西是似懂非懂,或略懂一二,但我对男孩的学习精神、对知识的坚持不懈的钻研与痴迷,深感钦佩与赞许。男孩十分实在的和我也唠唠家常,说父母期望他像其他孩子一样考公,他虽没有明确反驳,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他说以他的性格不适合到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去强迫自己迎合,他的理想和目标就是真正地用一生时间去研读中医,将来有能力了便开个医馆,用自己的知识为别人疗病,让自己所学真正发挥出一些更实实在在的作用。男孩还针对我们不同的身体症状,给了一些温方的调理建议,其间还在自己头上扎个针灸来提神。越深聊,我们越为小小年龄的他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而感慨万分,难怪第一眼见到男孩,便看到了他身上的一种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清冷、沉稳、谦逊而又脱世的古风之感。就这样,与孩子的攀谈,让我渡过了火车上零晨后最难熬的好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天亮了。于是,基于投缘,我们加上了微信,相信孩子一定会学业有成,如他所愿做些实实在在的于人们有益的事,定会实现一番作为。</p> <p class="ql-block">  再想聊到的一些人物,便是旅行团里的一些人了,同团的人当中,有一位小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骑着摩托车从北京(工作地)到新疆,再从新疆到青海绕回到老家湖北,酷爱骑行的他努力工作,每年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周游全国,而这次参团旅行,是为了带着上中学的妹妹四处玩一玩。车上还有蓄长发留长须的来自北京的道教老者,我们尊称他为"道长″,道长的生活,让我们了解到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下,中国传统教派依旧在传承,并非仅在寺庙之中,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修行的方式更加灵活,出世、入世,或出世入世相结合皆可,修行重在修心。总之,值得聊的人和事还有很多,走出去,接触不同的人,就会让你了解不同的人生,融合不同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会发掘:人与人是相同的,人与人又是极为不同的,这句话并非矛盾,阅历越多,就会越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学会不单单以自己的观点与视角去审视世界,观察别人。世界之大,由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才会成就各行各业的人才,才会让世界的方方面面得以进步与发展,存在便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迈出脚,不论在家乡,还是在旅途,学会让心在路上,时时刻刻发现世界的美好,让生活丰富起来,快乐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