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市文化馆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湖东北侧,地处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以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p> <p class="ql-block">适逢春节,广州市文化馆举办了一场国潮主题的游园会,会场内有珐琅彩工艺、漆扇、捶丸等非遗体验项目,借此机会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深度融合,以新颖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不仅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广州春节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公共文化中心建筑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毗邻主入口,与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相结合,形成整个园区的核心空间节点。主楼中心阁高约39米,与曲艺园形成南北走向的空间轴线,统领整个园区的其它各园,并与城市新中轴线的广州塔遥相呼应。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共文化中心内展出了许多非常精美的非遗工艺品,如牙雕、玉雕、榄雕等,让人目不暇给。</span></p> <p class="ql-block"><b>中华腾飞(广州玉雕)</b></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缅甸翡翠制作,原石颜色丰富,且各种山水画。作者根据原料特点,作品正面构思万里长城和飞龙在天形象,远景长城渐变成为腾空而起的飞龙。作品背面则保留原石图案,不作任何雕琢,只在上部用阴文小楷雕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文。</p> <p class="ql-block"><b>仿古纹龙流盉(广州玉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八仙过海(</b><b>广州榄雕)</b></p><p class="ql-block">广州榄雕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广州榄雕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以镂空雕最具特色,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b>国色天香(北海贝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海贝雕</span>是以北部湾天然珍稀贝类为原材料,取贝壳海螺天然色泽、纹理线路,通过精细设计、精雕细琢、镶嵌组装等十几道工艺铸就的艺术精品。其材质高雅,工序繁多,技艺精湛,特色浓郁,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品精选江贝、插螺、红飞螺等多种名贵珍稀贝壳,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经过剪取、车磨、雕刻、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作品通过松树、花、孔雀的形象寓意光明、繁荣和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椰风琵琶椰雕座屏(</b><b>海南椰雕)</b></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排康嵌贝制作工艺,将品琶上的椰树风光超画得相栩如生,精美艳伦。博酒和琵慧的结合:表达了海岛风情声名远播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曲艺园建筑面积约0.64万平方米,北接公共文化中心,东侧为广府园,西侧和南侧为海珠湖环绕,独拥南侧大片绿地,并对海珠湖形成开阔的湖景视野,风景秀美,相邻大石山景相邻。</p> <p class="ql-block">从曲艺园另一侧入口进入,登上了曲艺园。</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可以俯瞰广州文化馆的全貌,同时远眺广州中轴线地标广州塔,实现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p> <p class="ql-block">围绕着大石山的方向往前走,就到达了园区的另一核心区域,此处我们看到晓霁桥与对岸的云影桥相互映衬。</p> <p class="ql-block">观赏着园林的此处景色,在云影桥与大石山的相互配合下,一幅美丽的园林景色画卷映入了眼帘。山石嶙峋,形态各异,杨柳随风摆动,一切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整个园林布局精巧,移步换景,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感受着大自然与人工雕琢的完美融合,诗意甚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假山小池》——陆游(宋)</b></p><p class="ql-block">凿池容斛水,垒石效遥岑。</p><p class="ql-block">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p><p class="ql-block">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p><p class="ql-block">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p> <p class="ql-block">广府园建筑面积约0.21万平方米,位于园区的中间位置,承担着体现广府文化的重要角色,通过园林空间和建筑元素的传承,突出广府的文化、民俗和工艺,强调广府建筑适应地域气候、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兼容并蓄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广府园的主要设计以锅耳墙、灰塑、砖雕、木雕等工艺凸显岭南流派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园内有10多个展馆,展出有香云纱、熏香、茶艺、药材、钩织等不同品类的文化展示。从衣、食、住、行等不同的维度展现岭南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相互结合。</p> <p class="ql-block">岭南茶文化是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据《广东新语》描述,岭南种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开了岭南茶文化的序幕。 岭南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岭南人爱饮茶以及岭南茶文化的特点。 </p> <p class="ql-block">亲朋好友聚首一堂并不是单纯为了喝茶,在茶香四溢的背后,重要的是感受人与人之际的情感传递,需要的是那一份人情味浓。</p> <p class="ql-block">绕着园内的小径步行,园中的借景设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从圆窗往外看,在蓝天的帮衬下,更能体现园景的素朴之美。</p> <p class="ql-block">广绣园建筑面积为约0.18万平方米,北临翰墨园,西侧与广府园隔河相望,东侧紧邻园区的次入口,地处平庭,东侧丘陵稍有起伏,西侧河道在此蜿蜒展开。建筑以广府典型的府宅园林为蓝本,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特色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主庭水院,趣味横生的视觉通廊将东西两侧的山、水景观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广锈圆设计小巧精致,以广府典型的府宅园林为蓝本,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特色。把亭台楼阁的设计发挥到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b>《亭台》——秦韬(唐)</b></p><p class="ql-block">雕楹累栋架崔嵬,院宇生烟次第开。</p><p class="ql-block">为向西窗添月色,岂辞南海取花栽。</p><p class="ql-block">意将画地成幽沼,势拟驱山近小台。</p><p class="ql-block">清境渐深官转重,春时长是别人来。</p> <p class="ql-block">翰墨园建筑面积约0.21万平方米,位于公共文化中心的东南侧,是新馆中唯一一个完全建立在山地上的场馆,不同功能、不同体量的主次空间,通过爬山廊道层层递进,在最高处建藏书阁,成为翰墨园和整个文化馆园区的对景之一。建筑采用传统样式,以岭南元素为主,并结合江南园林中的堆山砌石,以竹造景,营造文人翰墨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馆里展出了许多陈金章教授的作品。陈金章教授1929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化州县杨梅镇,在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名师指导下学习中国画。他曾言道:“必须要去写生不写生就画不出现代山水画,不要一味临摹古人的画先到生活中去磨炼把自己所见的山山水水全部烙印到脑海中,才能画出现代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倚流亭</p> <p class="ql-block">园林中,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台矗立在草坪的边缘,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登上亭台,凭栏远眺,整个园林的美景尽收眼底,绿树、碧水、奇石、花草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卷,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2023年广州文化馆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挂牌“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广州)中心”,入选首批“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单位、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品牌”优秀案例、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Dan Tang (2025年1月31日拍摄于广州文化馆)</p><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会场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