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简 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崇圣寺,5A级景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除三塔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现在的宗圣建于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殿,为庑殿顶单檐五开间,采用庄严的金龙金风玺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殿,供奉的是高5.7米的佛教密宗的重要护法神——大黑天神像,雕像三面六臂,忿怒相,肩、臂缠蛇,披骷腾璎路,手持长矛。两旁供奉的是四大护法天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弥勒殿,为单檐庑殿顶七开间建筑,采用庄严典雅的和玺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弥勒殿前供弥勒菩萨,后供韦驮像,两边列梵王天、帝释天和六部龙众。弥勒造像,高3.7米,坐姿,袒胸露腹,大肚凸出,手掐串珠,笑口常开。韦驮立像,高3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韦陀菩萨,又称韦陀天,他是佛教中的重要护法菩萨,不仅护持正法,还保护修行佛法的众生。韦陀的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韦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韦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一面观音殿,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五开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殿内供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及4米高的观音八化身。观音殿的格子门为全国知名的大理剑川木雕。门上刻有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观音十八化故事,上一层是绘画,下一层是文字解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八化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汉堂内供五百罗汉与二个明王,五百罗汉像平均高1.8米,为铜铸贴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雄宝殿,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清代重檐九开间,有三层台基,殿面阔51.7米,高26米。《张胜温画卷》被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高2.03米,长119米的巨型佛龛内。而将“佛本身故事”(如来佛祖从诞生、出家、成佛、创立佛教、广传弟子、普及佛教、敬为佛祖、圆寂的故事)绘成18幅图案,雕刻成大雄宝殿的十八扇格子门。大雄宝殿,是崇圣寺等级最高,处于寺院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僧殿,铸有9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国王,像高4米。出家的九位国王是:段思英、段素隆、段素贞、段思廉、段寿辉、段正明、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理国段氏传二十二代(公元938年~1253年)共315年,其中共有九位国王先后走向佛坛,逊位为僧。大理国国王逊位为僧。有多种历史原因:一是世系转换,或非孀系传承,引发王位之争,被迫退位,二是在位时间较长,自然禅位;三是高氏专权,频繁废立,被迫逊位。一场政治斗争结束后,失败者皈依佛门,一心向佛,不事争斗;得势者或高居王位,或操纵权柄。但对失败者都保持风度。大理国300余年,不仅对外亲和,没有向宋王朝发一枪一炮,一兵一卒;内部来说,虽然国王世系变幻,大姓专权,妄行废立。却不见血雨腥风,真有点“四方八表,佛力维持”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禅宗六祖:达摩慧可大师,僧灿大师,道信大师,弘忍太师和慧能大师,坐像通高6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崇圣寺的雨铜观音殿,1999年雨铜观音殿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南诏最后一个王舜化贞时期,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毁于文革。1999年重铸观音像,殿内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11吨。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造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崇圣寺大门正前方的大鹏金翅鸟广场上,铸有高6.9米的双面大鹏金翅鸟雕像。它是以三塔出土文物金翅鸟为蓝本创作而成。原件高18.5厘米,净重125克,此尊雕像经过复制放大而成。大鹏金翅鸟栖息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昂首引颈,头顶饰羽冠,头及尾羽屈起作火焰状,尾羽镶水晶珠5颗。广场上防件亦在双翅上嵌有仿制水晶珠,整件雕像为铜铸贴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理三塔,实名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北角的应乐峰下,屹立在规模宏大、号称”百厦干佛”的崇圣寺山门前,塔以寺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6年—1872年的战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重建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重铸建极大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重铸的建极大钟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重铸的南诏建大钟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铸的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理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迟恭韬、徽义和徐立三位工匠来大理设计指导当地人民修建的,尉迟恭韬传说是位神匠,负责塔体的设计、施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干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也是唐建筑风格在西南的实践案例。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11000多尊铜佛,用铜40500多斤,负荷非同一般。其中,从主塔中共清理出各类文物68000余件,包括南诏国、大理国时期的金、银、铜、钱币、印章、瓷器、铜镜、符文经书等文物,尤以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数量最多,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大理国塔尖顶部的银鎏金镶珠金翅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塔原来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相传地母庙始建于塔之前的一座庙宇,而三塔则是已有干年历史的遗迹,三塔又名干寻塔,舍利塔之说,据说顺时针转塔三圈象征着吉祥,此塔也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正所谓”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传说中还有镇风水之说。过去曾说过苍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鹏,这与大理民间传说有众多的龙的神话,用金鹏克龙是一致的。现存的塔还有弘圣寺塔、白塔、蛇骨塔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理国也被誉为“妙香佛国”。当时的崇圣寺也是全东南亚唯一一个开过金光的佛寺,被誉为“佛都”:大理国22位国王中有9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大理国国王朝拜不同庙宇,其中就有地母庙,民间称之为“地母娘娘庙”,相传,她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古人自然崇拜中的人物之首。正所谓古代有一个成语:皇天后土,无论是在唐宋还是明清时期,都有她的身影,因此有很多这样的庙宇出现。</p> <p class="ql-block">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塔倒影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塔倒影公园位于崇圣寺三塔以南1公里处,公园坐北朝南,背靠崇圣寺三塔,以园内潭水能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进入公园大门,迎面而立的是一座完全由大理石砌成的白族建筑特色的照壁,照壁中部是一幅巨大的由大理彩色花纺构成的天然山水画。公园占地27亩多,中心部分是一片十余亩左右的水潭,水潭呈椭圆形,潭水洁净清幽。倒影公园最具有特色的是潭水能映出三塔的倒影,同时也可摄入漾波亭,其倒影之清晰,常令游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桥客过桥米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南特色美食过桥米线,汤底浓郁,过桥米线的灵魂在于汤底,采用传统工艺熬制高汤,选用优质排骨、筒子骨、鸡肉等食材,经过长时间炖煮,汤汁鲜美浓郁。搭配多种鲜嫩的肉类,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等、蔬菜豌豆尖、韭菜、香菜等。以及爽滑的米线,营养丰富,口感层次分明。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米线晶莹剔透,搭配五彩斑斓的蔬菜和鲜美的肉类,色彩丰富,令人食欲大增。体验,顾客需将各种食材依次放入滚烫的汤中烫熟,再与米线一起食用,这种独特的食用方式增加了用餐的趣味性。总之,云桥客过桥米线以其浓郁的汤底、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用餐体验,成为云南美食的代表之一。云南旅游一定要品尝正宗的云桥客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六种食材加米线计十七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