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4西湖一日游:孤山西冷印社

京京

<p class="ql-block">西冷印社导游图</p> 一月底曾从孤山后面去过西冷印社,当时因时间的关系只游玩了一部分。今天天好和洋洋约好再去一次,补上那剩下的另一部分。西冷印社旁边是【楼外楼】杭州西湖著名菜馆,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凡有宾客,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的正门,左侧两个标识2009年,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p> 西泠印社在2009年就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 <p class="ql-block">西冷印社东面墙上有一石刻版画全景图。上面题有: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冷。</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能看见一方池塘:叫莲池,里面有一假石山。石的底部上刻李伏雨所书“莲泉”二字。看右图</p> <p class="ql-block">池塘旁大树下,有一纪念西冷印社八十五周年的印章雕塑纪念碑,被称为西冷印社门柱。</p> <p class="ql-block">柏堂:社史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正门匾额是吴昌硕所书“西冷印社”。</p> 上图“柏堂”二字,俞樾题写。俞樾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的师父。中图是“西泠先贤图”人物为印社四创始人和前后五任社长,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为背景,下图是创社四精英。 七届社长小视频 <p class="ql-block">“印人书廊”启功题</p>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p class="ql-block">印人印廊</p> <p class="ql-block">【竹阁】:相传最初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筑,现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因周围多植竹,遂名。</p> <p class="ql-block">【前山石坊】:1923年西冷印社成立20周年时立,坊额上的字为张祖翼所书。两旁石柱上的楹联是: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冷纪廿年。由丁辅之撰句,叶为铭书写篆字。它高3.30米,宽2.19米,为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坊右下崖壁上有“渐入佳境”题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仿龟钮刻青石石章,1988年为纪念西冷印社85周年而立。</p> 这里是网红打卡点,我也来一张。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仿桥钮刻石石章,为花岗岩。上刻“戊辰秋日,印人雅集,同庆建社八十五周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国时期,当年为保护西冷印社浙江省会警察厅的石碑布告。</p> <p class="ql-block">【石交亭】:建于1912年。取名寓意“结交金石”。旁边岩壁刻有篆书"静观" 二字,横列,1983年由社员李伏雨所书。</p> <p class="ql-block">这个图书室创建于1941年。</p> <p class="ql-block">【仰贤亭】有三面,每一面碑额题字都是不同的名人。我只拍了正面。以后有机会再补上。【亭的三面都悬有匾额,其中正面园洞门门楣“仰贤亭”匾额为赵朴初题写,东门“仰贤亭”匾额由王个移书,南墙外“仰贤亭”匾额是1979年9月沙孟海书。】</p> <p class="ql-block">【印泉】1911年久雨墙圮,掘地得泉。 1913年以印泉命名,是早期日本社员篆刻家长尾甲所书。</p> <p class="ql-block">【鸿雪径】:筑于1913年,是一段上山石梯。</p> <p class="ql-block">上山转角处的墙壁上,有一方形太湖石锲有“印藏”二字。1963年在此外取出93枚李叔同在1918年存放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凉堂:是宋绍兴年间古迹,后遗址久湮。现是1924年重建的。从此处往左拐可到后山。</p> <p class="ql-block">去后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凉堂后面左图是数峰阁遗址,右图是数峰阁碑廊。</p> <p class="ql-block">【宝印山房】:两旁挂有清道人李瑞清所书金文五言联:“天地有正气,山水函清晖。”</p> “昊昌硕、日下部鸣鹤结友百年铭志碑”。 <p class="ql-block">观乐楼</p> 吴昌硕铜像由原日本雕塑榮精園家朝仓文夫其高足西常雄铸(下图) 介绍吴昌硕一生内容 孤山后山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1日我和朋友游中山公园,走到孤山后面看到经过维修整理的西冷印社现在对外开放了。就决定进去看看。西冷印社的后山门石碑建于1918年,文革时期被毁。1983年修茸社址时才得以恢复。两旁石柱上刻有叶为铭于1918年所题“印传东汉今尤昔,社结西泠久且长”</p> <p class="ql-block">石坊南面,则刻有上海张文锦所题碑文一则(盖闻湖山雅,故坛坫嬗其芳华,文字清缘金石,商其邃密秘事,昔修于上巳。印社今结于西泠,猥以虫雕,宠之骥坿,觞咏叨陪,畅叙甚慰。友声之求刻画,敢云能为,所赖周行之示。渊源若接,衍籀斯一脉之传。绰楔常新,擅南北两峰之胜。戊午立秋,上海张文锦题。)两边是丁上左撰、费龙丁书的“以文会友,与古为徒”对联。</p> 坊后有108级台阶到后门,两边是松树和杜鹃,静静伫立于孤山北麓。举目北望,西边是千古风流的西泠桥,东边是亭亭玉立的保俶塔,面前是满池青翠的绿荷,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走上去数了一下好像没有108级台阶。 <p class="ql-block">石窟门门楣约长一米,上刻“湖山最胜”,系康有为1919年手书,后勒于石。石门两侧对联:“高风振千古,印学话西泠。”石门外墙旁立“国保”标志。我们从后山门进入西冷印社。</p> <p class="ql-block">后山外景。白色房子是【鹤庐】:1923年由丁仁(1879-1949)捐资建造,与题襟馆相连。匾额“鹤庐”为吴让之隶书。下半部分是西冷印社的北门。</p> 1963年西冷印社就被立为省政府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这是1923年王一亭画的石刻送子观音图,旁边的“行善之人善结果,赠以佳儿佛日可,观世观人更观我。”是吴昌硕题,时年八十。</p> <p class="ql-block">【小龙泓洞】开凿于1922年。洞璧上的(小龙泓洞记)为叶铭隶所题,他是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浙派篆刻始祖丁敬(1695-1765)别号龙泓山人,所以此洞以他号命之为小龙泓洞。</p> <p class="ql-block">此洞内坐像是吴昌硕。因吴昌硕的别号老缶,故这个石龛称【缶亭】。听说以前里面的像是日本人做的雕像,文革中被毁,这个是1978年由中国雕塑家周广明先生创作。但上方的额和两边的字是王一亭所题楹联“金仙阅世,石室遁形”</p> <p class="ql-block">【规印崖】:印有规,曲崖似之。印社守西泠先哲遗规,垂示后学。因题此崖以纪焉。高时显。是杭州人高时显隶书题铭勒于壁。</p> <p class="ql-block">【闲泉】:由吴郡张均衡出资在文泉东山崖处凿得"闲泉"凿于1921年。</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清代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立像。左侧石壁上刻有(闲泉记),1919年4月印社清明雅集,祭已故社友,并铭“石渊”两字于壁上,隶书横列。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首任校长经亨颐先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题襟馆】:又名隐闲楼,建于1914年。由王一亭,吴昌硕,吴石潜等筹资而建。是社员活动场所。上图是题襟馆正面,下图是侧面隐闲楼。</p> <p class="ql-block">左任伯年1886年画的(吴昌硕饥看天图)。右杨憩亭所画(赵之谦小像)。</p> <p class="ql-block">房上题襟馆匾额由金尔珍1914年题书。</p> <p class="ql-block">1919年康有为为西冷印社挥联二十副。其中有“湖山最胜”书作,以彰西湖、孤山之胜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景平台可看湖中三岛。</span>这里是眺望西湖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留个影,因上午太阳对照只能拍背影了。</p> <p class="ql-block">远眺雷锋塔。我觉的这里拍照应该是下午来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锦带桥】:是杭州西湖最小的桥。它以最小最短之桥载入我国桥梁之最。桥长三尺,青石宽50厘米,高70厘米,厚20厘米。</p> <p class="ql-block">【四照阁】始建于宋初后废。1914年,重建此阁,汪承启为文记之:“左眺平湖之秋月,右挹曲院之风荷。两峰夏云,排闼送青,两湖春涨,拍岸澄碧。”</p> <p class="ql-block">【剔藓亭】</p> <p class="ql-block">【华严经塔】:修建于1924年,是一座八面十一级密檐式石塔,也是杭州市境内唯一的一座密檐式石塔。是西冷印社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是孤山上唯一的一个古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西冷印社最高位置,网红打卡点。想拍全比较难,只能分两次拍。因为太远所以只能看到身影。面部不清楚只能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塔前有一泉池,池旁石壁上有一铁篆“西冷印社”四字静静地嵌在岩石上,精整隽拔、苍劲有致。是钟以敬所写。可称得上集浙派大成之作。他的作品是不准出境的。下为吴昌硕隶书题记。</p> <p class="ql-block">【文泉】:在泉池左侧,是2018年在绿化整修和池塘清淤时发现的。它是清光绪年间的大学问家俞樾题写。</p> <p class="ql-block">丁敬坐像,旁边是一段古木化石。</p> <p class="ql-block">丁敬石像下岩壁有袁枚楷书八行,行字不等,中有“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飞,看碑伸鹤颈,柱杖坐苔矶,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句,这是罗聘画《丁敬身先生像》中的题诗。</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在一级国宝前的留影。下图是为了保护石碑而建的石室,它整体外形仿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造型结构是仅有孤例,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价值。</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它是浙东第一古碑,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碑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出土时碑额已断缺,高93厘米,宽42厘米,共存217字,碑文首主要内容为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文刻划浑厚、遒劲,书体介于篆隶之间,为国家一级文物。关于详细介绍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可以放大看。</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早碑石。有“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的美誉。此碑是西冷印社的镇社之宝。因为光线的原因拍的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经憧】:石柱上有弘一大师所书“阿弥陀佛经”。此经幢为六角形攒尖顶石柱状,高110厘米。1923年由吴隐儿子吴熊捐资建造。该经幢是我国佛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结合的一外重要史迹。</p> <p class="ql-block">【隐闲】:是吴隐题的行书石刻。在经幢下的石崖上。</p> <p class="ql-block">潜泉(隶书):左上是吴隐石雕坐像,右上是吴昌硕篆书(潜泉铭),下方是吴隐的隶书潜泉题记。潜泉是吴隐的号。</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石室后景</p> <p class="ql-block">后面石柱上有楹联一副:“西泠印结千秋社,东汉石传三老碑。”是1933年童大年题书(1874~1955),他上海崇明人,篆刻家,西泠印社元老。</p> <p class="ql-block">汉三老石室北面由朱景彝1924年题:"东汉文章留片石,西泠翰墨著千秋。"</p> <p class="ql-block">【岁青岩】是西冷印社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吴隐的重孙所立,旨在铭记和表彰其先世岁青公的高尚徳行。</p> <p class="ql-block">篆刻难认,只能从网上抄下岁青岩石刻释文:吾先世明赠太仆岁青吴公,讳从义,崇祯庚辰进士,官长安令。蚤岁以谱主。初,魏珰抗节,与宋陈东欧阳澈相若,甫埭长安。值寇警,亟奉母出。城破,袌印投井殉。其井至今存。忠孝兼尽,节义可风。水石之贞,曷以加焉? 孤山之麓,潜泉之东,有岩石拔坠起崎,嶔挺特如古忠臣畸士,棱棱风骨,遗世独立。 隐 每过岩下,辄缅怀先烈,切高山景行之慕。拟即以先世表德,为斯岩名。从孙善庆亟赞成之。爰题字勒石,与岁青岩并峙。公讵待岩而传,岩且托公而寿。人杰坠灵,洵湖山胜概云。戊午良月谷旦,九世孙隐、十一世孙善庆 同谨识,安吉吴昌硕篆。</p> <p class="ql-block">右侧篆书【芋禅】两字出自俞曲园1881年的手笔。跋语隶书,6行,行12字。左侧【留云】二字是1917年镌刻的李黼堂遗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𣎴知名的石碑刻,许多字迹已经模糊。</p> <p class="ql-block">此石刻为隶书字体:记述昆弟六人共同购买山地并建造墓地的往事。上方刻有“大吉”二字均无署名。是《大吉山买地券》,它刻于东汉建初元年(76年)全文22字,寓意吉祥之地。此拓本为清拓。</p> 篆刻【印传东汉】石壁,是李伏雨书(是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 <p class="ql-block">小盘谷是当时江西布政使李桓建的起居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石刻“人间何处有此境”,由吴圣俞在1850年以隶书横列书写。</p> <p class="ql-block">小盘谷往前走,汉三老汉石室后面有一条在崖石上直接修出来的下山路。路旁的石壁上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面有康有为题的“湖山最胜”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上面长了青苔,字迹有些模糊。我们刮去了一些青苔,露出了(最胜)两字。</p> <p class="ql-block">【遁庵】:建于1915年,取自创始人吴隐别号,门匾额为朱祖谋所书。奄堂柱上有一隶书六言联,为张祖翼所写:“既遁世而无闷,发潜德之幽光”,</p> <p class="ql-block">【还朴精庐】:建于1919年,吴昌硕篆书,题记“以还朴名之”。内悬“西冷学堂”为饶宗颐所书。</p> <p class="ql-block">【鉴亭】:吴善庆的从祖父吴隐是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吴善庆之父字鉴亭,1919年,他在孤山上建鉴亭一座,即以父字之名,并撰《鉴亭记》一篇,勒石于亭内,以纪念其父。亭内匾额“鉴亭”二字,是朱祖谋书。石柱上有一隶书七言联:(叶为铭1920年冬题)上联:乐石吉金以为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联:苍官青士伴斯亭。</span></p> <p class="ql-block">亭内石碑旁有鉴亭联,吴隐撰,吴昌硕题书:</p><p class="ql-block">上联: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p><p class="ql-block">下联: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勒石置于亭内现用玻璃复盖。亭内垒石并嵌碑其上,碑刻《鉴亭记》。</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西冷桥</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亭】建于民国16年(1927年)。是圆形重檐钢砼结构,造型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形式。在西湖建筑中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云亭】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叔叔许炳璈建造于1920年。他是清未明初岭南金石书法家、诗人。许氏字奏云故以云名亭。这是一个六角方柱石亭,也叫回音亭。在人少的时候对西湖大声喊叫可以听到回音。云亭二字是吴昌硕题写。</p> <p class="ql-block">其凿石贮山水,称【云泉】。石上的字是他手笔。山边石上题有一片云、玛瑙坡、得云石,取孤山一片云之意题之。但现在字迹已看不清了。</p> 【冯小青墓】碑石内容由柳亚子创作,当时还未出家的李叔同书写了这段文字。 <p class="ql-block">【放鹤亭】,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南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林启纪念馆】:匾额是老浙大校长潘云鹤题写</p> <p class="ql-block">林启最大的政绩在于兴办教育,开创了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林启治杭四年,在兴学建校方面有突出贡献,他是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浙江蚕学馆、以及养正书塾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林启塑像建于2004年,由中国美院雕塑系老一辈雕塑家沈文强制作。</p> <p class="ql-block">从断桥走到少年宫广场的路上,有一个杭州抗击非典纪念雕塑。上面是由金庸先生题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