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南公河口,古称“河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兴于宋代,盛于明清,是福州内河直通闽江的一个重要口岸,见证了贡赐贸易的历史,承载着闽籍琉球人的乡愁记忆。南公河口曾是海内外客商进入福州城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以琉球为主的37个国家贡赐来往的主要交流场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集散地。</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南公河口街区是基于南公河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建立的,致力于打造集海丝印记、贡赐文化、异域风情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展示馆,展示了南公河口的历史沿革、文化融合、民俗风物和建筑之美。南公河口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南公河口街区旁的新港河上,河口万寿桥已历经数百年风霜,该桥最早由福建市舶府太监尚春出资兴建,故又称“尚公桥”。日久圮坏,清康熙七年(1668年),鼓山僧人成源、里人柯应采等人赞助并募资再建石桥。为对抱病造桥的僧人成源表示祝福,人们便把此桥取名为“万寿”。</p><p class="ql-block">河口万寿桥是目前福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造型最漂亮的古桥,也是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983年,河口万寿桥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河口万寿桥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万寿桥两侧分别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古榕树,两岸古榕伸展树枝紧紧握在一起,象似用身躯保护万寿桥的坚固。人们称之“万寿绘春,古迹留影”。</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河口天后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