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我踏上了前往福建蒲城的旅途。多年来,大舅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心间浮现,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我却从未涉足。这个蛇年春节,我终于下定决心,去探寻大舅的足迹,也会一会许久未见的表兄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车到蒲城,就看到三表姐在宾馆门口翘首以盼,那熟悉又亲切的面容,瞬间驱散了我旅途的疲惫。不一会儿,表哥也匆匆赶来,他热情地接过我的行李,寒暄间,儿时一起玩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稍作休息后,我们便驱车前往大舅的家——上同村。</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诗如画,山峦起伏,田野广袤,充满了乡村的质朴与宁静。很快,我们抵达了村子。大舅的老房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岁月斑驳了墙面,却带不走那些温暖的回忆。抚摸着那扇陈旧的木门,我仿佛看到大舅当年忙碌的身影,眼眶不禁微微湿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舅家的隔壁,是一座占地壹仠多平方三进式的地主庄园,虽然已破败不堪,但从精美的马腿,精致的二楼小姐闺房不难看出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另两个表姐也赶到了宾馆。二十几个人围坐在餐桌前,桌上摆满了蒲城的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唠着家常。从儿时的趣事,到如今各自的生活,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房间。</p><p class="ql-block"> 在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深厚与温暖。虽然大舅已经离去多年,但他留给我们的那份牵挂与思念,却将我们紧紧相连。看着表兄妹们的笑脸,我深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血脉亲情永远不会褪色。</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在表兄妹的陪同下,参观了蒲城非遗中心,浦城县,东汉置汉兴县,为福建省置县最早的五县之一,是中国丹桂之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浦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俊杰。宋理学家杨时称“浦城之为邑,盖东南贤士大夫之材薮”;宋参知政事真德秀谓“有宋南方人物之盛,实始于浦城”。一个闽地山城,因此赢得“名贤区薮”“上相之邦”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浦城历史上出过8个宰相、20个尚书、21个侍郎。五代至清,登进士280人,其中状元4人,探花2人,再中博学宏词科4人;“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立传者达31人。历代先贤中佼佼者众:五代有军事家章仔钧、范滔和被誉为“芝城众母”的练夫人;宋时浦城人物盛极东南,其中有《文苑英华》主要编纂者杨徽之,“西昆体”诗派鼻祖杨亿,宋代第一个福建籍宰辅章象,“王安石变法”实际主持人章惇,政治家吴充、吴育兄弟和徐应龙、徐清叟、徐荣叟父子,文武双全的章楶、状元章衡,中国第一个武博士何去非,艺术家章友直,还有文学德义振动一世的理学家真德秀;元有诗歌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明有与郑和齐名的外交家潘赐;清有第一个福建籍尚书祖之望及闽派古琴创始人祝桐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蒲城之行,不仅让我走进了大舅生活的地方,更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份珍贵的亲情。在这个蛇年春节,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美景与美食,更是心灵的慰藉与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