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江涛</p> <p class="ql-block"> 过年啦!今天是大年初二,把手机放在一边,读本书,喝杯茶,晒太阳,找一点清闲,寻一份安静。</p><p class="ql-block"> 自从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以来,春节少了一些烟火,多了一份宁静。年轻的,大都去景点、乡村、山野、海外度假旅游,年长的,依照传统习俗,初一到初五,亲朋好友之间,串串门、拜个年、嗑瓜子、聊聊天、约饭局。今年的春节多一天假期,外出的人似乎多了一些,马路上、小区里冷清了不少,人少了、车少了,忽然间静了下来,倒有几分不适。</p> <p class="ql-block"> 其实,静是自然界的本原,世界本无声,有了人,有了人类的流动,有了车水马龙,才有了喧嚣,有了繁华。</p> <p class="ql-block"> 静是一种状态。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在交通便捷、信息交互的时代,常常被各种舆论、压力和欲望所裹挟,人的内心难以安定。静成为一种奢望,让我们暂时远离纷扰,回归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有时候,静是一份坚守、一次等候,一种修复,是自我保护,是自我革命。在小道旁,看见枯黄的小草,静的几乎失去生命,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春暧花开,绿色的新芽萌发,一株、一簇、一片,生机勃勃,催人奋进。正如古人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看清前行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静是一种修养。是外在的安静,更是一种内在的修炼。通过静心,可以培养耐心、专注和智慧。静心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遇事不慌不乱,从容应对。这种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正如《大学》中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是通往智慧与境界的必经之路。《心经》全文260字,却道明了人与事,“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p> <p class="ql-block"> 静能让人清醒。在每一次欣喜、兴奋之后,静下心来,会让我们找回自我,守住初心。有时候我们干成了一件事,或者是有了一点成绩,回到家中给自己泼一瓢冷水,从头到脚,会让我们知道,我还是我。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没有什么可以自满的,唯有感恩和感谢,善待每一个人。生我养我的人、扣动心扉的人,与我握手的人,向你问路的人,帮助过你或者批评过你的人,其实他们都是你的贵人。“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在哪里?无论金钱、官位,还是更大的诱惑,你还在那里,守住本心,纹丝不动。今年除夕,收到单位理发师发来的短信:“我不能保证人人满意,但我会尽心尽力做好”,也许这不是谦虚,而是一份难得的清醒。</p> <p class="ql-block"> 静能让人思考。一天、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回顾总结一下,静静的回忆,是一份享受也会获得成长。职业生涯40年,我到过扬州、苏州、福州、武汉、上海,短的工作三四年,长的十余年,远离家乡,没有家人的陪伴,孤独中学会了独自思考、独自面对。无论在哪里,总有一个习惯,每当要做一些决定,做一个选择时,常常会在办公室、公园里、小河旁、大树下,静静的做一些推算,分析各种的可能和发生的问题,选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有时候静下心来,不急不忙,让子弹飞一会,不在看不清、想不明、估不准的情况下做决策,会减少很多的误判。我不敢说工作做的怎样,但如果再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安静思考,一定会做的更多更好。</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静,不仅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静,是美好的,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都要弹好每一个音符,都要发出人生的最强音,把“静”画成一道最灿烂美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涛涛江水,感谢您阅读我的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