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兰如许</p><p class="ql-block">图:网络 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84615</p> 古城等来了小客人 <p class="ql-block"> “妈妈,初四咱们去邯郸玩吧”!这是女儿清脆的声音,话音刚落,还没有等到我的回答,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讲起了和邯郸有关的诸多往事。什么邯郸是三千多年来从没有改过名字的古城啦,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啦,是成语典故之都啦等等。听着女儿的滔滔不绝,想必她已做足了功课,那我只有不拂美意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一行五人,开启了为期两天的邯郸之旅。一路上,侄女负责开车,女儿协助侄女料理食宿及预约订票,<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和大嫂“坐享其成”,</span>一向难以驾驭的外孙子则专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p><p class="ql-block"> 外出游玩对于我来说是最开心的事情,我喜欢“到此一游”的感觉,不管踏上何方宝地,看到了什么或没有看到什么对于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不用再操心买菜做饭洗衣之琐事,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p> 邯郸图书馆 <p class="ql-block"> 要出去了,那就来个“临阵磨枪”到度娘那里查阅一下有关邯郸的资料吧。</p><p class="ql-block"> 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邯郸离我们所在的城市(河南新乡)只有170多公里,开车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原来只知道邯郸在我们的北边,具体多远还真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另外,度娘说“</span>邯郸这座城市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殷商时期,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长达150多年,西汉时期与洛阳、临淄(现淄博市)、宛城(现南阳市)、成都齐名。</span>它还是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北宋时期更是被称为‘北京’的大名府。正因为如此,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为历史的变迁,也为邯郸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光成语典故就有1584条,2005年10月26日,还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上网一查,原来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安徽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是“</span>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呵呵,长知识了!</p> 邯郸博物馆 网络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站首选邯郸博物馆,这是女儿的风格,她对博物馆情有独钟,即便是把她整天“泡”在博物馆里,她也仍然是“乐不思蜀”。</p><p class="ql-block"> 邯郸博物馆位于邯郸市中心,具体位置是邯郸市丛台区人民东路399号。还没有到达博物馆,远远的我们就看到了一座庞然大物,给人的感觉是雄伟、厚重。“好大啊”!我从内心发出一声感叹!及至到了东门,门头上赫然上书“邯郸图书馆”的字样。嗯?走错地方了吗?是高科技把我们带到这里来的呀?我略微有点儿诧异😱。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的西门就是邯郸博物馆。原来邯郸博物馆、大剧院和图书馆这三个建筑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这三个建筑共同构成了邯郸文化艺术中心,其中邯郸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外观设计相同,中间通过大剧院连接。</p><p class="ql-block"> 真是奇思妙想啊!但因为我们脚步匆匆,没有在外围停留太多的时间,所以我没有看到大剧院“长”什么样子,不知道设计师们是用怎样的构思把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心中瞬间充满敬佩之情。</p> 邯郸微笑的罗汉像 <p class="ql-block"> 从网上知道博物馆建筑总高35.5米,分为地下1层,地上6层,展厅面积15000余平方米,有‘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磁州窑瓷器陈列四个常设陈列。有馆藏文物9927件,其中珍贵文物252件。</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被称之为邯郸微笑的唐代红砂石笑面罗汉像,它体型并不算大,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它、瞅它、望它,它都在对您甜甜地微笑。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您就会觉得心里暖暖的,让您仿佛看到了一颗慈祥、善良的灵魂。人常说微笑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看着它憨厚朴实的微笑,看着它喜乐的面容,您还会想起您往日的不快和烦恼吗?您还会“面目可憎”、“仇恨满腔”吗?不会,绝对不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据说它也曾历经过很多磨难,但它那份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喜乐,让它就这样甜甜的一笑千年。它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微笑着静等您来,还让您离开之后对它难以忘怀,想着它童真般的笑容,想着它菩萨般的和善。它所给您带来的心灵震颤,无法意表不能言传,只能让您自己去想、去悟、去体味、去激发您心灵深处善良的情愫。所以它被称为邯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后来走在邯郸的街头,总能看到“一笑千年”或“一眼千年”的字样,是不是指的就是这尊喜乐罗汉呢?</p> <p class="ql-block">*战国铜鎏金嵌玉三龙形饰 网络*</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战国铜鎏金嵌玉三龙形饰、战国透雕螭龙纹金牌饰、汉刻度天禄架熨斗、百战国青铜马等镇馆之宝。但因展品众多,恕我不能一一列举。即便是以上这些宝贝的名字,也都是从网络上获知的,在浏览的过程中很难记住这些宝贝奇怪而又拗口的名字。我是在遵守博物馆规定的前提下适当拍照,回来后把宝贝一一排列,并将其“对号入座”的😂!</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游览博物馆的辛苦并不亚于跋山涉水,跋山涉水虽然辛苦,但山高水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视野开阔,</span>能让人放开手脚和胸怀,您可以在高山之巅高声呐喊、放声歌唱,可以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一旦爬到山顶还可以体味“山高我为峰”的豪情。看博物馆则不行,众多的人流聚集在这不是太大的空间,让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您还得随着浏览的人群亦步亦趋缓慢前行,并且要小心翼翼,不可大声喧哗;但它的优势在于您能“穿越时空、一眼千年、心驰万里”,让您见识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诸多宝贝;虽然您对所浏览过的文物不能总是记忆犹新,但它却能在不经意的瞬间涌上心头,让您细细琢磨、回味无穷……</p> 丛台公园的傍晚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二站就是著名的邯郸道了。与博物馆比起来我更喜欢邯郸道,因为有点儿小喜欢诗歌文墨的我,可以在这里循着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去寻觅邯郸古城过往的过往,曾经的曾经……</p><p class="ql-block"> 因为住的地方离丛台公园很近,中午小憩一时我们就溜溜哒哒到了丛台公园,在丛台公园我们瞻仰了赵武靈王的铜像之后,就前往邯郸道而去。</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孤陋寡闻的我真不知道邯郸还有个非常著名的邯郸道。及至来到近前,感觉周边都非常繁华。如今的邯郸道好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街区,是不是它的方圆附近都被称作邯郸道,我还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邯郸道到底有多宽多长。于是又上网查询,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是古都邯郸城的中心大道,历史上曾是秦始皇、荀子的故里。总长</span>1399米,宽3-4米,南起城南街,北至丛台路。并说它承载着中华3000多年的历史底蕴,所以有“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之美誉。</p> 邯郸道上走一遭 <p class="ql-block"> 看着屏幕上出现的一首首诗词歌赋,望着行色匆匆的游客,动中取静,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翻阅起这一首首诗文来自哪里出自何人?于是,宋代陆游的《木兰花慢·阅邯郸梦境》、唐代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宋代曾觌(di)的《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李白的《邯郸行》、温庭筠的《邯郸客舍歌》、胡曾的《咏史诗·邯郸》及杜牧的《登铜雀台》都一一呈现在眼前。原来这些诗作都出自邯郸,它们不仅描绘了邯郸的自然风光,也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邯郸的历史与人文景观。就连清朝皇帝乾隆爷也曾在这里作赋填词,他的两首关于丛台的诗,分别是《七古·邯郸行》和《七律·登丛台》,留下了“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丛台下,渭桥边,豪华瞥眼二千年,返朴还淳此或贤”。读着这样的诗句,怎不让人浮想联翩:那时,那情,那景会是怎样的春华秋实、繁花似锦呢?<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酒十千醉不辞”,又是怎样的美酒</span>能让日理万机的皇上也流连忘返、醉不辞行呢?如今的我们能否追寻着众多诗人及帝王的足迹,细细地品味邯郸的前世今生,用心灵去感受这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呢?</p> 邯郸道夜景 网络 <p class="ql-block">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邯郸了解甚少,即便是上学的时候学的“一枕黄粱再现”的典故,也只是摇头晃脑的熟读而已,并不知道它的意义及发生在何时何地。岂料想数十年后的今天,早已白发苍苍的我却站在了当年卢生走过的邯郸道上,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p><p class="ql-block"> 静坐邯郸道,想象着昔日的卢生,我突然有了一个奇妙的幻想,我多么希望也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仙翁赐于我神奇的睡枕,让我在梦中极尽繁华或一眠不醒。我在想入非非的同时掩面而笑,瞥眼来来往往的游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有和我一样的期盼</span>和我一样的“痴心妄想”吗?</p><p class="ql-block"> 众多的历史典故在这里汇集,从回车巷到廉颇的“负荆请罪”再到“将相和”,从“围魏救赵”到赵武靈王的“胡服骑射”,从“南辕北辙”到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从“纸上谈兵”到毛遂的“毛遂自荐”。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您的眼前浮现,您怎么能不去思考,不去学习,不去和古人对话呢?看着、读着、想着,不知不觉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深入了解这些成语来龙去脉的同时,自己可能也会变得“聪明”一点,这是不是应该也算一个很不错的收获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路走来,我时常看到“邯情脉脉 郸等你来”的字样,感觉邯郸真不愧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把中国的谐音字也用到了极致。呵呵😄</span></p> 夜晚的街道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的离开邯郸道,我们驱车前往响堂山,女儿说这里有一处皇家石窟,值得一观。</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交通真的十分便利,即便是在离邯郸约七十公里的响堂山,公路也修的十分平整顺畅,它像一条没有尽头的生命,引领着我们在广袤的原野穿行。</p><p class="ql-block"> 人,真的很难满足,当我坐在温暖舒适的小汽车里向前飞奔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的先人们在这崎岖的、荆棘丛生的山路上“走鏢”的情景,那长长的马帮队伍,那清脆悦耳的驼铃声声和那富有诗意的古道西风……那充满着艰辛与无奈的长途跋涉啊,让我们该向何处去寻踪觅影?</p>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平面图 网络*</p> <p class="ql-block"> 驱车大约五十分钟左右已经到达响堂山,呵呵,真是人多车多餐饮多啊!震天的锣鼓已在山门敲响,上山的人流正在“鱼贯而入”,接驳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p><p class="ql-block"> 我是冲着响堂石窟是皇家石窟而来的,它为什么是皇家石窟呢?只有到度娘那里寻找答案了。“响堂山石窟之所以被称为皇家石窟,主要是因为其开凿者是北齐的皇室贵族。 北齐文宣帝高洋命令在鼓山之腰开凿石窟,雕刻佛像,这些佛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故响堂石窟的规模和艺术成就使其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皇家石窟。它的具体位置是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最初开凿于北齐,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响堂山石窟因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含常乐寺)和水浴寺石窟(小响堂)。南响堂在西纸坊村北的鼓山南麓,现存7窟;北响堂在和村西鼓山之腰,现存8窟,两地相距约15千米。南北响堂共有石窟17座,大小造像4000余尊,并有北齐所刻维摩诘经等重要石刻。”</p> 响堂山山门 <p class="ql-block"> 呵呵,此次前来瞻仰的,我不知道是南响堂还是北响堂,但凭感觉好像是北响堂😂……</p><p class="ql-block"> 看着并不是很高的山峰,我信心十足,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但真的乘坐接驳车到了半山腰,望着不宽且拥挤的登山道,看着“裹步前行”的人流,踩着凸凹不平的阶梯,我有点儿“不寒而栗”,随之便“望而却步”、“逃之夭夭”,曾经“山高我为峰”的“凌云壮志”也在瞬间消失殆尽!😂。 </p><p class="ql-block"> 呵呵,一向怕苦怕累的我做到了“到此一游”,却没有“身临其境”!是侄女发来的一枚枚佛雕头像,让我感知了石窟中佛祖们古朴端庄、肃穆恢弘的仪容。</p> 响堂山石雕 <p class="ql-block"> 别了,美丽的古城!别了,正在崛起的邯郸!</p><p class="ql-block"> 将近古稀之年的我有幸在新春佳节之际踏上您充满神秘色彩的沃土,已经非常知足。几时再走邯郸道,何日重续漳河情,都不得而知,但我心中充满期待。因为我还没有去过“邯郸学步”的学步桥,我想到那里去看看桥体上朴素典雅、栩栩如生的雕刻具有怎么的风格;我还没有去过广府古城,我想去欣赏那号称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于一体的广府古城有着怎么独特的“颜容”;我还想亲临娲皇宫,去感知女娲补天的时候是一种怎么的心情、怎样的艰辛和她百折不挠的豪情;我还想去漫步只有75米长1.8米宽的蔺相如回车巷,去细细探究大将廉颇“负荆请罪”时的勇气和上卿蔺相如策马回车时豪迈的姿态、宽广的心胸!</p> 蔺相如回车巷 网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另外,我还没有吃过发源于1821年的大名五百居香肠,不知道它</span>色泽纯正、越嚼越香的口感是否浪得虚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还没有闻过又名“驴灌肠”的永年驴肉,是怎样的</span>鲜美可口,回味悠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还没有品过郭八的火烧,不知道这</span>作料齐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span>的火烧儿是怎样加工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还没有尝过被称作“</span>千年经典,华夏一绝”且是赵匡胤钦赐御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旨骨酥鱼”,不知道它是以怎样的美味走进皇家的餐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么多好玩儿的地方我还没游览,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还没品尝,我怎能一去不返,又怎能舍得与史章悠悠的大名府、卫河长长的邯郸城一别无期呢……</span></p> 成语典故石刻 网络 <p class="ql-block"> 此次之行,我们还捎带着到殷墟博物馆走了一遭,只因时间仓促,在此没有做太多停留。但当我正在二楼展厅司母戊大方鼎(复制品)旁边诧异、惊愕此鼎为什么是复制品的时侯,忽然听到了一个解说员正向一个旅游团讲解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说司母戊大方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国青铜器中的珍品,其造型雄伟壮观,鼎身布满精美的纹饰,体现了商朝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大鼎</span>高度为133厘米,口径110厘米,重约为832.84千克。迄今为止,司母戊大方鼎仍然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它1939年春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民吴培文在</span>整修祖坟时发现的。当时吴培文带领众兄弟用了三个晚上才将它从十三米深的地下挖掘出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其外形酷似马槽,村民们称之为“马槽鼎”。因当时正处于</span>日军侵华期间,日本人也得知了司母戊大方鼎的有关信息,并对武官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为了防止司母戊大方鼎落入日本人之手,吴培文及村中百姓凭着机智勇敢和本乡本土的优势与日军展开了周旋,并费尽心思把这件“镇国之宝”藏匿在了吴家大院的焚书坑内,之后吴培文便逃离了家乡,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得以回归故里。也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大鼎被作为蒋介石60岁寿辰的贺礼运往南京,并在南京展出,曾轰动一时。国民党在撤退台湾时,是想把大鼎带到台湾去的,但苦于没办法把它装上飞机,大鼎才得以留在大陆,后来就留在了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博物院建成并对外开放。当时,国博院展品甚少,就向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调集展品,司母戊大方鼎便从南京运往北京。此后,司母戊大方鼎就留在了中国博物院,以方便全国人民及外国友人参观欣赏。</p><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p class="ql-block"> 虽然在殷墟博物馆待的时间不长,却让我知道了司母戊大方鼎的前世今生,足矣!</p><p class="ql-block"> </p> 殷墟博物馆前 <p class="ql-block"> 后注:其实,我爱人的祖籍就是安阳的,但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从没有关注过😳。只是偶尔听公婆念叨过好像是他们还在家乡生活的时候,即便是挖个垒灶台的土坑坑,也是需要报备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这次到达殷墟博物馆时,我就向爱人发送了殷墟博物馆的位置,爱人看了后回复说他们的村庄离殷墟博物馆大约只有五、六里地。看了爱人的回复,我不由暗自发笑,结婚四十二年来,我误打误撞第一次来到了爱人的家乡,并且还是以“游客”的身份😜。若他们许氏的列祖列宗地下有知,是不是会怪罪我这个从不给他们“修房盖屋”送“纸钱”的不孝子孙呢😄?暮然之间心中也升腾出些许“激动”和“自豪”:呵呵,人轻言微的我,虽非此处生,却为此处人也!是不是在千年之后我也将成为挖掘出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等诸多文物———史称“殷墟”这块风水宝地的祖祖呢?哈哈哈哈🤣🤣🤣</p> 赵武灵王像 邯郸学步雕像 网络 秦始皇出生地 武灵丛台上 武灵丛台下 殷墟博物馆门头 殷墟车马遗迹 <p class="ql-block"> *殷墟镇馆之宝亚长牛尊*</p> 司母戊大方鼎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