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音容在

书画

<p class="ql-block">他是我同曾祖的兄弟,单名一个涛字,小我一整岁,出生于1944年。那年农历有闰月,他的生日在闰四月,日子比我大两天。所以在平常年,过农历生日,他反而比我早了。有时开玩笑,他会说,生日比侬大!</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四出殡。亲戚朋友都来送别,管白事的总指挥也是够忙的!</p> <p class="ql-block">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记忆中最早是在1948年春天,村里重建新的庙宇,扯好铜锣架,要抛上梁馒头,那时我6岁,他5岁,要争抛梁馒头,争不过人家,想起用长布棉袄兜起,让上梁师父抛在衣兜里,高兴地跑回家。</p> <p class="ql-block">想起1958年5月,我们的大祖父出殡,是他和我持的引魂幡,翻山越岭,到了中南乡的大岩湾茔地。清晨出发,傍晚才回到家,却一点不觉累。</p> <p class="ql-block">他的婚姻较迟,1982年才结的婚。我的弟媳是汉溪乡大溪岩人,我和他的朋友们翻过黄茅屋岭,去迎归新娘和抬回嫁妆,步行去,步行回。</p> <p class="ql-block">他文化没我高,年岁没我大,但社会阅历却比我丰富得多,家族内的故事也比我知道得多。</p> <p class="ql-block">又使我想起,1963年的深秋,已开始有霜了,曾两次挑着竹笠、蟹网随他去长乐江、小乌溪江纚(Sa的第三声)蟹,是他教我如何抲蟹、缚蟹,才不会被蟹钳着手指。</p> <p class="ql-block">他的手艺也不错。印陈米糕,夹蛋卷,雕蜜枣,是每年一笔不小的副业收入。</p><p class="ql-block">他还学得一手较好的瘦金体字,还会拉二胡,吹笛子。农闲时间,也会在家里自娱自乐一番。</p> <p class="ql-block">他结婚虽迟,他的儿子才40多岁,但事业已很有成就,在宁波经营着一家公司。</p> <p class="ql-block">前年,他不幸患病,但他仍很乐观,也很自信。我俩在闲谈中都讲起,我们的曾祖父只活了45岁,他的祖父母都只有30多岁就去世了,我的祖父、父亲也只有50岁。现在我们庆幸遇上了好时代,国富民强,生活平稳安康,年龄都已超过了80岁,够心平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终因患上不治之症,儿子虽尽心竭力,总无力回天,于农历乙巳年的第一天,不幸病逝。但争气的是,硬是挺过了甲辰年,用一天的时间,增了一岁,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他可以欣慰的是,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媳妇,还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孙女在陪伴着他的妻子,他可以安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