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名称的由来

北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彼时它曾拥有元旦、上元、上日等诸多雅称。随着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兴起,袁世凯下令将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这一举措却遭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反对。孙中山先生秉持着“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公开表示对这一决定持有保留意见。为了使中国与国际接轨,他宣布废除农历纪年法,采用公历,并将公历新年,即1月1日的元旦作为新年。这两个政令的颁布,使得春节和元旦在一段时间内相互竞争,公历与农历在新年的地位上难分伯仲。抗战前夕,面对严峻的局势,关于节日的争论才暂时停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过节方式,而百姓大多还是热衷于过农历春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法令,正式将公历年的1月1日确定为元旦,农历年的正月初一确定为春节,自此两个节日各有其重要意义,百姓也欣然接受,皆大欢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