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失的河床打捞文明的琥珀,——读《丰川拾遗》随感,郝秀琴原创,赵华东插图

止水孤鱼(郝秀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华东,出生于内蒙古丰镇市,曾任《乌海日报》社美术编辑,《温州商报》及《温州人》杂志社美术总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编辑绘画有《丰镇年俗图》长卷、《古风隆盛庄》长卷、《古韵老街门》《新农村》漫画集、《中国税收》漫画插图、《全国报纸美术合集》《绘天下》新闻漫画系列专版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在遗失的河床打捞文明的琥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读《丰川拾遗》随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郝秀琴</b></p><p class="ql-block"> 收到华东先生从浙江温州寄来的两本画册《丰川拾遗》,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翻阅。那些曾在我脑海中渐渐淡去的古街、故巷、古院落、古房屋、古庙宇……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重新浮现在眼前。一幅画就是一段历史,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与华东先生相识多年,虽未曾谋面,却并不陌生。在艺术的江湖里,有些人即使未曾相见,却早已通过笔墨神交多年。华东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与我心灵相契的挚友。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在艺术领域深耕多年,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品格,如同他笔下那些细腻而克制的线条,不张扬却充满力量。</p><p class="ql-block"> 华东先生的版画既承载着传统工匠精神的厚重感,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灵动气息。《丰川拾遗》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鉴赏与珍藏的画册。它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温柔期许。感谢华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遗失的河床中,打捞起文明的琥珀,触摸到时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镇市拥有几十条宽阔的大街和数百条纵横交错的小巷,然而,华东对已经拆除的毛店巷怀有特别的情感。他的画作《令人眷恋的毛店巷》生动地再现了这条古街的原始风貌,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祥和。画中展示了一些传统的砖石结构房屋,屋顶覆盖着历经风霜的瓦片,墙壁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房屋之间,一条狭窄的小巷蜿蜒而过,小巷两侧,更多的房屋和几棵树木映入眼帘,树木的枝干在冬季显得格外光秃,但整体环境却透露出一种冬日的静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雪中老屋也优雅》这幅画作展现了一座在雪中的老屋,画面中充满了宁静与优雅的氛围。老屋的建筑风格古朴,屋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显示出冬季的寒冷气息。房屋的窗户和门框用鲜艳的红色装饰,与周围的白色雪景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老屋前,两位中年男女肩并肩行走在雪地,正在享受欣赏着安逸的雪天。 </p><p class="ql-block"> 画作的背景是模糊的山峦和树木,这些元素为画面增添了深度和层次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成功地捕捉了雪中老屋的优雅与宁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旧毛小街道》这幅画描绘了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古老街道,街道两侧矗立着传统建筑,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画作中,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和窗户上精致的装饰细节被精心捕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画的内涵,更深化了其历史氛围和真实感。在画面的右下角,华东的签名与创作年份静静地镶嵌其中,为这幅饱含深情的作品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个人色彩,使观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艺术家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电影院》与《县城大戏院》这两幅画作共同勾勒出一幅怀旧画卷,它们以细腻的笔触重现了昔日电影院的繁华盛景。画中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复古风情,正面上方赫然悬挂着“人民电影院”的招牌,其立面装饰着各式电影海报,不仅彰显了时代的文化特色,也让人仿佛能听到银幕上的对话和观众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在电影院前的广场上,一座雕像静静矗立,仿佛守护着这片充满记忆的空间。周围,几位行人悠然自得,他们中有成年人也有孩童,或匆匆走过,或驻足观赏,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的休闲图景。广场上的人们衣着各异,从他们的装扮中不难窥见不同的年龄层次和社会身份,这些细节的刻画为画面注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故事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市街小角楼》堪称市井烟火中的历史褶皱,在北方老城的肌理中,总有一些建筑如同历史的刺青,以倔强的姿态抵抗着时间的风化。人市街小角楼便是这样一处存在——它既非地标性建筑,也无显赫身世,却在市井烟火的熏染下,成为一部砖石砌就的庶民史诗。</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或许能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深切回忆,对那些曾经作为社区文化生活中心的地方的无限怀念。同时,它也折射出社会变迁中文化娱乐场所的演变轨迹,以及人们对历史与传统的珍视之情。</p><p class="ql-block"> 菜贩的吆喝声与秤砣的碰撞声交织成市井的交响曲;说书人的惊堂木与茶客的哄笑声此起彼伏,民间野史在此酝酿发酵;褪色的红灯笼与斑驳的雕花窗棂,不仅见证了隐秘的情欲交易,也映射出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p><p class="ql-block"> 如今,小角楼的命运已然尘埃落定,但它的存在本身已构成一部启示录:在城市化浪潮中,如何平衡发展与记忆、效率与温情,是每个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或许,真正的城市更新并非推倒重建,而是在废墟上种植新的记忆——让小角楼的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让市井烟火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继续燃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川拾遗》中的每一幅画,如同老房子的砖瓦,一块块堆砌成岁月的城墙,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却依旧坚固如初。这些渐行渐远的老房子,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它们联结着过去与现在,让那些温暖的、悲伤的、欢乐的、痛苦的往事,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旧的街区或许会被重新规划,但那些老房子所承载的故事和记忆,却永远不会被抹去。它们是城市的根,是文化的魂,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每当我们走过那些熟悉的街道,那些老房子就像一位位沉默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丰川拾遗》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们的智慧和勤劳,他们用双手建造了这些坚固的住所,为后代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家业的兴衰,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没落,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是我们共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过这些街道,那些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所代表的历史和记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珍惜这些老房子,珍惜这些记忆,让它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那些老房子,那些故事,那些记忆,都是我们永远的故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川拾遗》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部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瑰丽篇章。画册精心收录了22幅描绘隆盛庄的画作,每一幅都宛如一扇时光之窗,透过它,我们得以一窥这座百年古镇的风貌与灵魂。</p><p class="ql-block"> 华东以其精湛的技艺,用色彩与线条捕捉了古镇的烟火气息,将那些即将消逝的记忆永恒地凝固在画面之上。无论是晨曦中泛着微光的石板路,还是黄昏下静谧的古巷街景,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隆盛庄的岁月长河之中,感受着历史的深沉脉动。</p><p class="ql-block">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华东还将我的组诗《交给历史的一段光阴》编入画册中。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使得《丰川拾遗》不仅承载着对历史的深情追忆,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成为一部多维度的艺术杰作。当画中的街巷与诗中的意象相互呼应、交织共鸣时,隆盛庄的形象愈发立体而鲜活。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承载着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的精神家园,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观者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川拾遗》的出版,不仅是对隆盛庄历史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一次深刻探讨。其中,《驼队出关》这幅画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驼队穿越长城关口的壮丽场景。</p><p class="ql-block"> 画作背景中,连绵起伏的山脉巍峨耸立,象征着长城的雄伟与险峻。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连接着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承载着无数商队的梦想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商道上,一列驼队正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行进。骆驼背上满载着货物,或许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它们不仅是贸易的象征,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这幅画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生动再现。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桥梁,见证了无数商队的艰辛与勇气。</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幅画,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商队穿越长城关口的艰难与坚韧,体会到他们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卓越贡献。这幅作品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的辉煌,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真礼拜寺》这幅画作生动地展现了宗教信仰与文化多样性的交融。清真寺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画中细致描绘了清真寺的拱门结构,这一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元素不仅象征着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更体现了其宗教文化的独特韵味。华东采用写实的绘画手法,精准而细腻地捕捉了清真寺的建筑之美,使其宗教意义得以真实呈现。同时,画作也传递出伊斯兰文化的神圣与庄严,令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文化的深厚积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堡台墩》这幅画作以其朦胧而梦幻的氛围,勾勒出一幅充满历史与神秘感的画卷。台墩作为隆盛庄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地域的象征,更是文化的符号,与隆盛庄的历史和文化紧密交织。</p><p class="ql-block"> 在隆盛庄人的心中,台墩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与思念的源泉。它见证了隆盛庄漫长的历史,是隆盛庄古镇的魂,是非遗文化的璀璨招牌。台墩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乡愁与创作激情,成为游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思念,是梦中的乡愁,是童年时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台墩以其古老的身份唤醒了隆盛庄的历史,然而,如今的台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水泥圪墩。通过这幅画,我们得以再次领略台墩的历史风貌,那古朴沧桑的形象在画面中重现,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与记忆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街古巷》《古色小院》《沧桑旧屋》《百年拱门》这些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风貌的深厚底蕴,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一条古老的街道,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小院,一座历经风雨洗礼的旧屋,不仅是对古镇建筑的忠实记录,更是对古镇文化与历史的深情传承,蕴含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历史的沉淀。它们记录了时间在这些建筑上刻下的痕迹,展现了古镇隆盛庄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 阅读欣赏《丰川拾遗》,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聆听到岁月的低语。每一幅画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忘守护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文化遗产,让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根脉在新时代中继续生长、绽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随文点评汇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郝秀琴作家:</p><p class="ql-block"> 你的这篇随感写得真好,字里行间满是对《丰川拾遗》和华东先生的真挚情感与深刻感悟。从开篇收到画册时的迫不及待,到对画中重现的古老元素的感慨,一下就把读者带入了浓厚的怀旧氛围。对华东先生的介绍,寥寥数语,却将其艺术成就与谦逊品格勾勒得十分清晰。对画册的评价也十分精准,点明它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回望历史和期许未来的价值。结尾的感谢真挚动人, “在遗失的河床中,打捞起文明的琥珀” 这句更是神来之笔,把画册的珍贵意义升华到了新高度,点赞,点大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潘茂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郝秀琴,笔名琴子,网名止水孤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实力派女作家,诗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研究班。</p><p class="ql-block">著有长篇小说《倒流水》《雪伦花》《孤独的羊城》《参商情缘》《直销难民》《血之梦》《浮云若梦》。散文集《漂泊羊城》《色彩流动的河》《等你,在最初的地方》《韶华之约》《六合琴声》《隆盛庄记忆》及诗歌集《杯底世界》等14部著作。亲自主编隆盛庄系列丛书10部(15本)。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大奖。</p><p class="ql-block">多部作品被国家图书馆、现代文学馆、清华、北大、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名校图书馆收藏,还被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美篇编辑:止水孤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美篇插图:赵华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