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黄连树:见证岁月沧桑》

李文玉

<p class="ql-block">  在大清沟街南面的鱼岭上,有一棵古老而神秘的黄连树,它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守望着大清沟街上的风云春秋,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棵黄楝树粗约 382 公分,树身高约四五丈,其身姿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散发着无尽的生命力。春夏之时,它的树叶翠绿,形如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而到了秋天,树叶转为金黄,远远望去,恰似黄帝出巡时御用的黄罗伞,高贵而庄严。此树原本有六大主枝干,然而70年代的一个秋天,由于连绵的阴雨导致生产队伙房燃料短缺,无奈之下派人砍去了两大主枝,如今仅余四大主枝。据相关考证,这棵黄楝树大约是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 年前后,距今已达490年),此地盖关公庙时栽植或自然生长的。曾经的关公庙占地约 2 亩,共计 14 间房子,由关公庙、火神庙、西佛庙、奶奶庙、七星庙等组成,庙院内还有三棵柏树、五棵石榴树,被人们称为“三柏五石榴”。可惜的是,在 1959 年“破四旧”的浪潮中,这些庙宇被拆毁,其梁柱全被拿去盖中小学教学楼的门窗,原有的神像、石碑、铁钟等也都遭到了毁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集体年代,古老黄楝树下是生产队社员们休息乘凉的好去处。粗大的树枝上也是孩童捉迷藏、玩耍的好地方。七十年代,在这棵老树的下面靠东南不远处有一处瓦房,那是西头生产队的羊圈,由西头生产队一位陈姓社员负责管理,由于经常在树下面取土垫羊圈,致使大树的根部受到损伤。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生产队羊群也没有了,对树根的损害也就幸运地停止了。再后来到20世纪初,社会各方面综合发展,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街上村委号召有识之士筹款2万元,从远处拉来大块石头、水泥,为黄连树修建了护堰,将其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老的黄楝树,犹如一位历经沧桑老者,默默地见证着大清沟街历史的变迁,它所经历的风雨和磨难,仿佛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它依然屹立在那里,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那些背井离乡的乡人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亲人们时候,黄楝树就会出现在他们思乡的梦中,为他们带去精神的安慰和嘱咐。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样的历史遗迹,让它们能够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