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刚过去的乙巳正月初一、初二,人们大都宅家而居,足不出户。当然了,此时在城市里过年,邻居、亲友们一般也不相互串门拜年,偶然在电梯间、院落里路过遇见,也是一个轻点头,一声“过年好!”形式上的见面寒喧而已,和从前在农村乡下拜年的感觉大相径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夕夜,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关”“过年”之时,属于一年当中最让人渴望和最富有激情的时刻。当晚除了欣赏春晚节目、相互微信祝福、置办年夜饭菜之外,更重要的是随了家族传统习俗,履行一些颇有仪式感的祈福祭祀活动,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直延续到深夜,自然也成了年节当中的“熬年”和“守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一一早,尽管炮竹声声不绝于耳,户外鞭炮燃放时释放的“火药味”亦从窗隙悄悄侵入室内,但现时的我们早已淡定如常,少了孩提时代的激情和亢奋。想想童年时经过除夕一整夜的熬炼,疲态尽显,本想睡个大懒觉,但还是勉强振作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麻利地起身穿起新衣,欣然融入过年的狂热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年初一,本来无事可为,因为大事小情腊月底都已基本办妥,人常说“炮一响、年一过,啥都安顿好了”,说得好有道理。吃饭竟然成了一天当中的头等大事,很少打开的电视一整天开着,重复着除夕的春晚节目,生怕有精彩片断被忽略过去,有一眼没一眼地捡拾着昨日的遗漏,当然一不小心也会犯起迷糊,一激灵睁眼继续“补课”,节目到底也看不完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出门天下知,但局限性是必然的。现时的网路上,自媒体信息泛滥如潮,主播达人滔滔不绝,遇上年节时更是趁风撒土,一发不可收,真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股脑地兜售、“贩卖”着什么,直把众人的眼球吸引了过去。要知道,“直播的尽头就是带货”,迟早总会被他们的“真心”“打动”而拉下水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二来临,众人们其实是较为充实的,经过初一一整天的休整又来了劲头,再加之大众对财富和财神的渴求、敬仰、膜拜,女人们回娘家省亲拜年的激奋不已,这一天人们仿佛又被打了强心针而激活了,陀螺般地转动起来。过年时,其实全在于心情,忙碌是主线,吉祥是心愿,团圆才是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年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祭拜祖先、怀念故人、慎终追远。在我们老家,祭奠活动一般在初一上午“游完喜神”之后进行,当然也可择日行事。初三日,我携儿子回乡祭祖,近家族男性聚合起来,去坟茔一同祭祀逝去的先人。族人立于坟头,浮想联翩,与至亲生前印象深刻的场景一幕幕再现眼前。自己越来越以为,上坟烧纸是家族血脉与精神传承追思的一种形式,是在特定场合举办的一堂特别实践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坟是对过去人的思念,烧纸烧得是往辈对先辈未报的恩情。你发现了没有,上坟烧纸时无论你站在哪个方向,烟火总会吹向你,把你的脸烤得炙热,这其实就是“故人轻拂亲人眉,为你抹去半生灾。”的具象呈现。同时,也是一代代言传身教给晚辈的一些重要信息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鞭炮声总有沉寂下来的时候,年轻人们也会再次出发远行。年,就这样过了。心,却依旧,无波无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而成了一种形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活着其实就是人最为幸福的事情了,无论富足,还是拮据,心情愉悦才是关键,要感恩知足,快乐向前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