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到新年,初一初二迎来送往,拜访亲友,今天在家休整,不由想起记忆中的年味。</p><p class="ql-block">那时过年有热热闹闹的,也有平平淡淡的,甚至有盼望期待的。</p><p class="ql-block">儿时过年的情景,有一年是最深刻的,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八九岁吧,还是70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的早上,小朋友们都开始各家拜年了,我和妹妹却围着缝纫机站着,眼神里充满了渴盼与期待。妈妈飞快的踩着缝纫机,为我和妹妹做新衣服呢!因为妈妈上班忙,没时间,过年了,我和妹妹没有新衣服穿。妈妈心里不忍,初一的早晨辛辛苦苦为我们制作新衣。第一件做好了,我穿在身上,感觉漂亮极了。第二件才是妹妹的,至于两个弟弟是没有新衣服的。他们对衣服倒没什么要求,只要有炮放就高兴无比了,但是父母也没钱为他们买炮,于是他俩就到外面捡人家没放完,放了一半的炮,过个小瘾。</p> <p class="ql-block">穿上新衣服,我才和小伙伴们出去拜年,欢天喜地的。</p><p class="ql-block">想想,那时过年真是简陋,糖果,花生,瓜子都是稀罕物,糕点也是难得的美食,鸡鸭鱼肉更是少见,能有白面吃,不吃杂粮都很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看书,过年也不例外,有时间就窝在家里看书。能借到的书都是破破烂烂,无头无尾的,像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三里湾》,还有《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要能借到,我都如饥似渴的阅读,读完赶快还给同学,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就像《黄生借书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读,印象更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早上,两个小女孩围着缝纫机看妈妈做新衣服时的情景,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年味,一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