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 申遗文本中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以其宏大的规模、均衡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15处遗产构成要素如颗颗明珠闪耀汇聚。 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div>它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沿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建筑群、故宫、景山一直向北到钟鼓楼,构成北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东西对称的中心线。</div> 这是一条记载悠久历史的城市轴线。<br>它始于元代,与元上都、元中都城垣格局一脉相承并完整保存至今,750多年历史使其成为展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风貌的四维空间档案馆。<br>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最美的城市风景线,一年四季风景无限。</p><p class="ql-block">春天,永定门城楼两侧桃花、玉兰竞相绽放,护城河畔垂柳在春风中婆娑。</p><p class="ql-block">夏日,太液池中荷花亭亭,白塔倒影随涟漪轻摇,暮色里飘来《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p><p class="ql-block">秋季,蓝天白云下鸽群呼啸着从天坛祈年殿上空掠过,景山万春亭畔黄栌、元宝枫漫山流丹。</p><p class="ql-block">冬天,紫禁城红墙与白雪相映成景,御花园里梅影横斜,暗香浮动。</p> 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中轴线上的门、宫、山、楼这些关键节点再熟悉不过。 永定门,北京老城的南城门,中轴线南端的起点,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时仅辟城门,明清年间逐步增建瓮城、箭楼,最终成为楼阁式建筑。两朝皇帝南巡必经此门,是老北京城通往中原至南方的通道。命名“永定门”是希望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br> 1949年1月31日,浸染着硝烟与沧桑的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大部队正是沿着南中轴线从永定门浩浩荡荡开入北京城。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从此,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真正享受到安定祥和的生活。 <p class="ql-block">站在前门大街Page One书店拍照箭楼和正阳门城楼,视角独特。</p><p class="ql-block">箭楼与其它城楼外观完全不同,向外的窗口设计成了许多防御射箭用的小方洞。箭楼与城楼之间原有城墙相连,形成具有屯兵功能的瓮城,可惜20世纪初就被拆除了。</p>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第一座在中轴线上落成的建筑,它为纪念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造,而它本身也是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br> 之后落成的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也都严格遵循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的规则,分别建设于轴线两边。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它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一个最大,正位于皇城中轴线上,从前,只有皇帝可以由此出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成为国徽的组成要素。600多年来,天安门见证了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壮大与辉煌。<br> 每个初来北京的人都会把这里作为打卡点,去看一看这个北京的象征,中国的象征。<br> 从童年起,我已经记不清去过多少次天安门,每次去心情都不平静。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庆20周年前夜,姥姥带我去看国庆游行彩排预演。坐在观礼台上,看身后的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灯光璀璨,面前的广场人潮涌动,欢歌笑语,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景山是故宫北面的屏障,山上一字排开建有五座亭子,正中央的万春亭正当全城的几何中心(对角线交点),也是全城最高点。<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故宫建筑群</i></p> 站在万春亭上向南俯瞰,紫禁城那一连串黄瓦红墙、宏伟气派的皇家建筑群尽收眼底,其中紫禁城南门午门和北门神武门是重檐庑殿顶式门楼,代表中国建筑等级的最高规格。 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可惜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地名。 万宁桥,在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是横跨什刹海前海上的一座石桥,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单孔拱券石桥,建于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历经740年风雨洗礼、车辙碾压,如今仍在使用,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堪称中轴线上第一桥。因其位置靠近地安门(俗称后门),周边百姓都称“后门桥”。</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i>万宁桥镇水兽(复制品) 摄于后海广福观</i></font></h3> 万宁桥西岸雁翅上的镇水兽,是元、明两代的遗物。它们身披鳞甲,龙头兽爪,形如狮虎,传说是龙子之一,性好水,有防止水患、避免水害的作用。 鼓楼、烟袋斜街一带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小商小贩或挑担或推车,蛐蛐儿笼、蝈蝈儿罐,泥人张,大阿福,耍猴儿的,唱戏的,拉洋片的,演皮影戏的,还有锔盆锔碗,冬天售卖冰糖葫芦冻柿子,到了夏天,推着冰棍车的奶奶一声“卖冰棍儿……”勾引着孩子们的馋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钟楼</font></i></h3> 小时候家住在什刹海后海边,离鼓楼钟楼很近,总能听到随风飘来的钟声。<br> 一直以为中国的传统建筑是钟、鼓楼相对,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早晨先敲钟,傍晚再击鼓,即所谓“晨钟暮鼓”。十分奇怪为什么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却是南北排列。<br>查阅资料才知道,从元朝定都北京时起,中轴线上的钟鼓楼作为城市的报时中心,承担着重要功能,为方便全城报时,将其建于城市中心位置,钟楼靠北、鼓楼靠南,形成了南北纵列的布局,钟声和鼓声就可以更好地传播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钟楼上的巨钟,曾是全城的报时中心</i></p> <p class="ql-block">该报时铜钟铸于明永乐年间,钟通高7.02米,钟体高5.55米,下沿直径3.4米,壁厚为0.12-0.245米,重63吨,堪称“古钟之王”。</p> <p class="ql-block">站在鼓楼向南眺望,前方是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大街和景山万春亭。</p> 北京,这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60余年的建都史。自她筹建之始,便依据《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结合北京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br> 元大都城依据什刹海水系东岸确定了全城的几何中心和南北中轴线,又以其东西长度确定了大都城东西城墙位置。什刹海,这片天然的水域既是整个都城规划建设的依据,也是城市的核心所在,在其影响下的城市整体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刚上小学,我就随父母搬家到西山脚下,离开了四九城,远离了市中心。从此,西山大院里的人们都把坐班车去市区叫作“进城”。好在,每逢寒暑假,辅导员会带着我们游故宫,爬景山,看天安门,返回的路上捎带着再去一趟北京动物园看看狮子老虎大象和猴子们,那时候叫西郊动物园。 结束17年军旅生涯后,重新回到这片童年生活的地方,中轴线已经大变了模样。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为了连接市中心和亚运村,中轴线自鼓楼向北一路延长,从鼓楼外大街到著名的熊猫环岛被人们习惯称为“中轴路”,我的家就在路侧,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光璀璨。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更是让北中轴路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最终,中轴路、北辰路、国家体育馆、鸟巢水立方直至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使中轴线继续向北延伸。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烟花组成的巨大脚印在中轴线上空凌空飞跃,穿越历史的长空,从永定门出发,逐一跨越天安门、故宫、钟鼓楼,最终抵达新建成的国家体育场鸟巢。这是东方大国崛起的生动注脚,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阔步迈向未来的前进步伐。<br> <p class="ql-block">闲暇时,喜欢去参观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先农坛……都有或曾有关于中轴线、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展览,瀚海集珍,会有不少收获。</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皇城屋檐上的仙人骑兽和十大神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和戗兽。摄于首都博物馆</i></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分明,体现在屋顶样式有着严格的规制。分别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和卷棚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i>皇城建筑上的黄琉璃龙纹瓦当</i></fon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i>摄于首都博物馆</i></fon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皇城建筑上的兽面绿琉璃瓦</font></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摄于首都博物馆</font></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i>皇城建筑上的黄琉璃兽首</i></fon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i>摄于首都博物馆 </i></font></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皇城建筑上的铜门环</font></i></div><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167efb">摄于首都博物馆</font></i></p> 梁思成先生曾赞美北京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p class="ql-block">而今,这条伟大的国都城市中轴线已经不再是从前意义上的7.8公里,它南端延伸到大兴机场,北端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向北,直抵燕山山脉,全长近60公里。</p> 它像一部长长的乐谱,谱写着城市发展的交响乐章。前数百年,它演绎了序曲、呈示部,如今正以激昂跃动的曲式上演展开部的华彩乐段。<br> 它像一套厚重的辞海,鸿篇巨制中记载着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值得一读再读,方能更深刻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 文中故宫建筑群照片为好友小虫儿拍摄,其余为本人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