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郭派艺术传承的又一次高光时刻——写在郭派弟子张智收徒仪式举办之际

未名湖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晋剧郭派艺术传承的又一次高光时刻</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郭派弟子张智收徒仪式举办之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龚晋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 <h3>晋剧郭(凤英)派艺术是与晋剧丁(果仙)派、牛(桂英)派、冀(美莲)派艺术齐名的艺术流派,并称“丁、牛、郭、冀”四大艺术流派,是晋剧小生行当的集大成者,创派人郭凤英生前素以“活周瑜”著称,给晋剧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富资源。</h3></br><h3>张智,山西大同怀仁人,一级演员,一级导演,是郭凤英一手培养的得意门生。十二岁进戏校学艺,正值郭凤英担任戏校副校长,慧眼识珠,给张智以武生开蒙,陪张智喊嗓、练功。张智不辜负恩师厚望,天天辅之以背诵《滕王阁序》等古诗文练习晋剧道白,不等毕业,已经是方方面面让郭凤英非常可心的新生艺术人才。</h3></br> <h3>▲张智幼年学艺时与恩师郭凤英合影</h3></br><h3>张智由戏校毕业后,进入山西省晋剧院青训班,这是戏曲大家、时任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曲润海先生亲自提出、亲自策划、亲自督办、亲自落实的人才培养项目,张智如鱼得水,很快在晋剧舞台上崭露头角,由一出新编晋剧《双劝宫》、一折原汁原味的郭派名剧《小宴》,迅速火遍晋剧流布地区,并被推送到香港演出,大获成功。</h3></br><h3>《双劝宫》改编自晋剧传统名剧《打金枝》,张智在剧中扮演将门之子郭暧。该剧一改晋剧舞台多以女小生扮演郭暧的演出风向,塑造了晋剧舞台郭暧“男演男”的新形象。《小宴》是晋剧本戏《凤仪亭》的一折,以翎子功为主要特色,用二龙戏珠、翎子直立等绝活表达人物情绪。张智承接郭凤英的艺术真谛,并在表演节奏、翎子花法上有所调整、增加,让剧中的吕布更加富有人物性格,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h3></br><h3>随着时间推移,张智以一出新编古装戏《桐叶记》获得中国政府文化最高奖“文华表演奖”。之后,在改编传统戏《富贵图》中扮演男一号倪俊,稳稳地在晋剧观众中收获了“晋剧小生王子”的美誉。接着,创排晋剧《钟馗嫁妹》,让朝天蹬三起三落、男喷火等绝活呈现于晋剧舞台。新编现代戏《油灯灯开花》的诞生,让张智在现代戏表演上积累了经验,他以本色性格出演剧中的乡干部角色,又一次引发晋剧观众的广泛好评。</h3></br> <h3>▲张智在晋剧《富贵图》中扮演倪俊</h3></br><h3>张智是一个在艺术上天赋极好、精进善学、清秀俊朗,而不输他人、不输舞台、不输时代的杰出人才,他深知艺术“吃青春饭”的规律,在还未到不惑之年的时候,毅然弃演从导,奔向中央戏剧学院潜心学习戏曲导演艺术,开创了自己的又一片艺术天地。升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京剧院院长之后,在保护“非遗”、推出新人、创排剧目、打造队伍、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方面,持续书写着令同行和观众惊羡的艺术人生。</h3></br><h3>如今,在举国上下深入推动中华复兴大业的大背景下,张智深感戏曲人才培养和艺术有序传承的重要性,为了让恩师郭凤英开创的晋剧小生郭派艺术,尤其是恩师郭凤英生前倡导的晋剧小生“男演男”艺术,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再次开门收徒,观众也高兴地与他一起迎来了郭派艺术传承的又一次高光时刻。</h3></br> <h3>▲张智新收弟子之一杨学东(上)演出《三岔口》剧照</h3></br><h3>个人艺术到了一定高度,就已经不是个人艺术,而是社会财富。张智新收弟子五人,分别来自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阳泉市晋剧院、山西文华晋剧院、河北省张家口市华梅少年晋剧团,都是极有培养前途的优秀艺术人才,有些已经在全国戏曲舞台频频亮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收徒与之前收入门下的五人,已经可以组成晋剧郭派艺术传承“十大员”新生代阵容,特别是晋剧小生表演艺术“男演男”阵容,这无疑是祖国戏曲艺术繁荣昌盛之幸!是晋剧艺术青春不老之幸!随着时代发展,必将在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历史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h3></br><h3>谨以此致以最真挚的祝贺!</h3></br><h3>2025年1月19日清晨于太原</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