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藏族班长

关中游子

<p class="ql-block">  幸遇万玛仁青 我们亲如兄弟</p><p class="ql-block"> 1976年4月,骑兵团改编,我们连的番号改为甘南独立骑兵营第三连,换防到了二郎滩,接替五连担负农副业生产任务。二郎滩是1958年支边青年和部队一起开垦的军用农场,那片上万亩的滩地,春耕春播、护秋、收秋、收割油菜籽等农事及牧马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年,我当兵的第二年,班里调来了新班长万玛仁青。他是藏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1972年12月入伍。他有着一头天生的自然卷头发,幽黑的脸庞布满痘印,藏族同胞的面部特征明显。他是部队在当地特招的一批少数民族战士中入党最早的战士。文化程度不高,但很刻苦,常常带着小字典学汉字。部队在当地行军拉练、执行任务、支援群众、参加爱民劳动时,他都是最好的翻译。</p> <p class="ql-block">  班长个性极强,工作上吃苦耐劳,上进心和责任心很强,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甘落后。他酷爱学习,肯钻研,写字工整,小挎包里随时装着红宝书和《汉语词典》。工作训练间隙,我也帮他识字、学习,我们心灵契合,互相帮助,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班长爱好文体活动,有吹笛子的特长,爱看我们打篮球,比赛时在场外给我抱衣服,给运动员们提开水、拿毛巾、端洗脸盆,为大家喝彩、鼓掌、加油助威。</p><p class="ql-block"> 他管理集体严格,器重有文化的人,为人正直,跟我合得来,我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张昌排长调走后,副排长刘富龙和新任的万玛仁青班长对我都很好。在每周一次的连务会上,我们的班长经常表扬我。连长路英也喜欢我。</p><p class="ql-block"> 在二郎滩的一年,万玛仁青班长刚毅果断的性格、不知疲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他带着我们班爬遍了二郎滩周围的每一个山头、村庄、沟壑和小溪,带我们了解民情社情、护秋巡逻。我们俩性格投缘,热爱学习、能吃苦,打柴、寻马、抓羊、宰羊,他每次都带着我。</p><p class="ql-block"> 他体谅我、关心我,认为我年龄小,从内地来高原体力跟不上,常常帮我喂马,替我站哨,干体力重活,我也不甘落后,样样工作争着干在前面。在每周的连务会上,我经常被评为表现好的模范同志。老班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由衷地为我高兴。自此,我们成了最亲密的挚友,一辈子的战友和兄弟。</p>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秋收,全靠人海会战,用镰刀割油菜。全区两个营,又从独立师调来两个连,共七个连队,在二郎滩展开了割油菜比赛。地头红旗招展,田间地头每个连、每个班、每个战士都争先恐后不甘落伍,奋力拼搏,争当第一。 </p><p class="ql-block"> 班长万玛仁青身先士卒,带领我们班奋勇当先。我们每人一天能割一亩多地。早上出发前,每人要磨好三个刀片备用,再挑上水桶和磨刀石,中午不休息,炊事班将饭菜送到地头。我打小在老家割过麦子,于是自告奋勇冲在前面领头,班长在后面督催收尾,中间夹带着体力较弱的战友一起向前冲锋。战友们互相鼓励,互相带动,互帮互助,一同奋战。</p><p class="ql-block"> 大家浑身是汗,手上打满血泡,穿的绿色军衣变成了油腻腻的“皮夹克”。割完一块地,大家腰都直不起来,便就势平躺在秸秆上,一动不动,仰望着天空,或是闭着双目。班长则穿梭其间,嘘寒问暖,关心着每一位战友。就这样来回往返,大家不叫苦不叫累。当时,工地指挥部还办有《秋收简报》,专门宣传好人好事和通报各单位每日收割进度,我们十班多次被评为第一,班长和我都受到表彰。</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下午,连长派我们班去牙利吉公社后面的山包上抓羊、宰羊,作为当地生产队慰问各秋收部队的伙食。班长突然阴沉着脸到我跟前告诉我: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了!他是偶然间从公社的藏语高音喇叭上听到的噩耗,一直不敢相信。我也不敢相信,于是我俩便在一旁打开他平时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果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悲壮的哀乐声和噩耗内容正不停地滚动播放…… </p><p class="ql-block"> 班长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我也不由自主,悲从心起,脑海里还是主席的音容笑貌和语录本上那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言…… </p><p class="ql-block"> 全班战士顿时也围了过来,哭声连成一片,班长哭得最伤心,接下来的几天都不太说话,也不好好吃饭。看得出来,作为藏族同胞的他们,对毛主席的感念和深情,真的很浓!</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底,我们四排被撤掉了,老班长也复员了。他是自愿要求复员的,他是当地的城镇兵,复员后可以直接安排工作。接着,我被连队党支部推荐去了甘南军分区教导队参加骨干训练,直到1977年2月骨干培训结束,我重新回到连队任八班副班长……</p><p class="ql-block"> 万玛仁青,我的老班长,是他曾经热心地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特别是以他藏族同胞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过我,熏陶过我的心灵。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憨厚朴实、乐于钻研,积极上进、身先示人,严以律己、宽厚待人…… </p><p class="ql-block"> 从他那里,我找到了希望和目标,一步一步引领着我积极向上,入了团,入了党,提了干!</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在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再次见到老班长时,他已被安排在甘南州民政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末,在第91个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去甘南参加原骑兵团战友聚会,有幸再次见到了我的第二任老班长万玛仁青同志。</p><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年了,我和老班长再度重逢,他又一次感动了我!他仍然充满热情地继续为当年骑兵团战友们的“战友聚会——回望第二故乡——怀念老营房”活动而奔波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部队不在了,营房不在了,但甘南草原的老兵还在,我们的精神还在,真挚的感情还在!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首歌——《我的老班长》……</p> <p class="ql-block">  一晃60多岁了,互联网信息发展很快,我们也不断地学习,紧随着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保持着时刻地学习和交流。光阴荏苒,岁月淡化了我们的记忆,好在技术缩短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加深了我们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文治 网名.关中游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 渭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