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在酒店吃完早饭,10点出发去拙政园。天公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老天爷特意安排的烟雨江南滤镜。退房的时候,果断把行李箱“寄放”,还从前台“借”了把伞,主打一个有备无患。</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园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的意境,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委托文徵明设计,以水景为核心,融合诗画意境与江南造园精髓。遥想当年,文徵明挥毫泼墨,绘就《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笔触间流淌着园林的诗意与风雅。奇妙的是,拙政园自王献臣起,恰似被命运的丝线牵引,不多不少,恰好历经三十一位主人。这神奇的巧合,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默契约定,让人不禁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p> <p class="ql-block"> 依稀可见报恩寺的报恩塔。</p> <p class="ql-block"> 芙蓉榭。临水而建的卷棚歇山顶建筑,夏日池中荷花(古称“芙蓉”)盛开,榭内花窗框景如画。 </p><p class="ql-block"> 天泉亭。八角攒尖顶亭,亭内存有元代古井“天泉”,井水清冽,传说与天上银河相通。 王献臣曾用此井水煮茶待客,文徵明题诗赞其“一泓寒碧映苍苔”。</p><p class="ql-block"> 秫香馆(中部花园过渡)。原为园主观赏田园风光之处,馆名“秫香”指稻谷丰收之香,现陈列明清家具与苏绣精品。 </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眼前这片西部花园里藏着个卅六鸳鸯馆,据说里头养着36只鸳鸯。正四处张望,瞅见一只鸳鸯在水面欢快扑腾,那小模样别还挺自在。</p><p class="ql-block"> 这馆子原本是清末张履谦扩建的宴客厅,卷棚顶搭配弧形屋面,变成天然的“扩音神器”。</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棵古树,别看它如今一副“空心大侠”的模样,树心都被岁月无情掏空,仅靠着一层树皮勉强“牵线搭桥”,在漫长岁月里倔强扎根,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生命奇迹”。</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的布局暗藏玄机,温馨提示:念对“奥衍”,园中紫藤会为你多开两串花。 </p> <p class="ql-block"> 中餐在拙政园门口吃的苏式鳝丝面,味道真是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是搭乘下午2点半的高铁,从苏州奔赴上海,本想着时间绰绰有余,可是游览完毕都2点了。这下别说悠闲赶车了,跑断腿都够呛,只能忍痛把车票退了。一不做二不休,临时决定先去虎丘逛个够,再出发去上海。</p><p class="ql-block"> 虎丘在苏州市姑苏区,那可是号称“吴中第一名胜”,妥妥的苏州地标,相当于苏州的“城市名片”。它的历史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吴王阖闾就葬在这儿,而且下葬三天后,居然有白虎蹲在墓上,“虎丘”的名字就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古朴的园林让人一秒穿越,传奇的历史故事更是让人脑洞大开。这里还有“虎丘塔斜、剑池幽深、千人石奇”三大奇观,就像三位神秘大咖,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剑池。形如宝剑,池水幽碧,崖壁刻有王羲之“剑池”、颜真卿“虎丘剑池”等名家手迹。相传阖闾墓入口藏于池底,1955年抽干池水发现墓门,但未发掘。 </p> <p class="ql-block"> 虎丘塔(云岩寺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建于959年),高47.7米,向东北倾斜2.34米,被称为“东方比萨斜塔”。 塔身残存宋代彩绘牡丹,塔内曾出土秘色瓷莲花碗等文物,现藏于苏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今天儿子肚子不舒服,直接把老母亲的围巾改造成了“限定款肚兜”,主打一个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这独特的时尚单品,保暖又可爱,成品造型都给大家拍下来了,看图感受下这别样的“时尚美学” 。</p> <p class="ql-block"> 历经一路的奔波,到魔都了。一下车我和儿子就直奔酒店,迫不及待地把行李安置好,就马不停蹄地朝着南京路进发。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