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亲

麦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春节习俗,正月初三四,出嫁的女儿走娘家,外甥走舅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在家时,每年的正月初三,是我们三姊妹走娘家的日子。那时孩子还小,提起走舅家,兴奋地一夜都睡不着觉,晚上睡觉时,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都要提前暖在被窝里。 那时父母正值盛年,我们还年轻,对回娘家的热望时常挂在幸福的脸上,溢满在暖暖的心里,弥散在日常生活的琐事里。重温那些熟悉的味道,心中满是期待,回娘家的路,感觉风都是甜的,心是暖的,天上的云朵也像是棉花糖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我们带孩子要来,前一天下午娘家父母就忙碌了,父亲早早用盆子装着面粉去排队压面,母亲在家忙着剥葱摊鸡饼,拾掇整理屋子,弟弟在后院挥斧劈柴,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清晨第一缕光透过云层,照亮烟花碎纸铺满的地面,我们已带着孩子欢欢喜喜赶往去娘家的路上,每一步都踏着幸福的节奏。娘家的热炕早已窨好,灶膛里的柴火早已架好,锅里的汤早已熬好。一进娘家村口,远远就能看到父母,站在自家门前向我们招手,娘家兄弟左牵右抱,热热闹闹进了家门,孩子们的欢笑声充斥着整个院落,起早赶路的寒凉微冷被家的温暖包裹暖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娘家,对于出嫁的女人是最高兴的一件事,这一天有父母兄弟照顾,有亲邻问暖,有家的片刻安宁,娃有人带,还有可口的饭菜,当片刻的懒人。对于娘家,你永远是他们牵挂的女儿、姐妹,似乎娘家才是心目中最亲近的地方,曾经母亲是,我也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不懂事,很不明白母亲为啥经常带我们走舅家。从记事时起,我们最爱走舅家,一去舅家就要住一段时日,父母不叫不回家,我们姊妹几个几乎都是在舅家长大的。舅家就是母亲的娘家,俗话说:娘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舅家很远,有十几里的路程,全是土路,不通车,一路沟沟绕绕,曲里拐弯。每次去舅家都是走路去的,尽管走的是高低不平的小路,尽管一脸的疲倦,但是去舅家的心情似春风拂面。远远看到舅爷、舅婆还有舅舅,影影绰绰地出现在我们去舅家的路上,这一路的艰辛倦累荡然全无。见到我们几个精疲力尽的孩子,舅爷他们跑也似的奔过来,背的抱的,一路欢笑地朝着舅家的方向走去。有几次,舅舅推着自行车在进村口的路上接我们,车梁后座都不够我们坐。硬挤上去,侧着身子,猫着腰,车小有限,不敢动弹,幸福感还是满满的。母亲跟在后面,轻松地甩着手,迈着轻盈的步伐,看着宠她的带着她宠的,嘴角微扬,眉心舒展。虽然那时小,不懂事,但母亲脸上洋溢的幸福,我能感觉到。外婆说,他爹,快去压面去,顺便去菜园子割点韭菜,吃汤汤面。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人们都说家是温柔的港湾,娘家就是出嫁女人最好的歇息地和避风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两地奔波,心无归处,所幸工作的地方距离娘家很近,两三里的路程。每逢周末,娘家便成心中牵念的归所。纵使时间过去很久,还是依然记得曾经让我热泪盈眶的情景。周六,孩子从不会睡懒觉,早早起床收东西,兴奋的跑出跑进,“可以回家喽,看外公,看外婆,还能和姐姐弟弟玩。”一周的时间,就等周末,也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其实,那时我何尝不是,心里总似春风荡漾,累了,我们还是有家可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清早很难等到车。顺了孩子的心意,有时沿着公路走路回家,有游山玩水的情趣。公路两边是遍野的庄稼,还有几处果园。一股清新的空气,被露珠打湿的青草味扑面而来,混和着吸进肺里,沁润心脾。不必说湛蓝的天空,不必说洁白的缕缕轻雾,也不必说远近高低起伏的庄稼,只说这田野的静谧和田间特有的沁人的香味,就已经让我深深地陶醉。它弥漫了我的周身,荡涤了我的形骸,将我幻化成空、成无,积压已久的自失的心绪也被弥散开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上,见到熟悉我的乡邻,她们都会对我说:“就知道你要回来,你妈一大早就在村口等着,这不,才回去。”我向家的方向尽力搜寻,终于看到母亲了。她正在家门口,做着活,伸长脖子瞪着老眼向村口张望。一听到有人说:“麦歌带娃回来了!”母亲立即从凳子上站起来,向村口小跑过来,摸着孩子的头说:“舅舅婆早做好你爱吃的长面。”拉着孩子的手,小跑着回屋里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常想起刚工作的时候让我感动的那些日子。那时被分配在长中,心中虽是不甘,还好长中临街靠镇,每月逢一四七都有集会。父母利用赶集购物的机会,常顺路来学校送生活所需的物品,比如面粉、珍子、蒸好的花卷、馒头等。母亲说:“累了,周末就回家来。”我一直都知道,这一世与母亲的情缘,不仅是母亲生养了我。母亲对我的恩情便是知我,懂我,她是最理解我的心思。后来有了孩子,母亲义无反顾的放下家里的农活,父亲的一日三餐,对二弟的照顾,每日来学校帮我带孩子。等孩子稍大一点,能自己玩了,母亲便回家帮顾父亲干农活,料理家务。父亲每天骑自行车,早晚来学校接送孩子。父亲每天风雨无阻,往返于家和学校那段长长的路。回家下地干农活,父亲就用架子车拉着孩子去田地里,母亲带着孩子喜欢吃的玩的东西。孩子在地头间玩耍,父母在田间劳作。我以为自己是孤单的,原来父母的陪伴一直都在,我心安处永远是生我养我的父母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数个曾经的记忆总让人忘怀,多年过后的今天,在外奔波的这些年,身在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人生收获的时候,每当孤独失落的时候,我都会想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想起心里牵念的那个家。我已把娘家当成自己永久的家——我的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流转,爱从未改变,正月初三走娘家的温馨时光,无法言喻的幸福,时时刻刻伴随着岁月的沉淀,就像翻开一本温馨的旧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刻满了儿时的欢笑,心灵回到最初的感动。娘家,永远是最安心的港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