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的美篇

XJ

<p class="ql-block"> 闲话美食</p><p class="ql-block">新春佳节走亲访友, 面对的是各类美食。</p><p class="ql-block">都说世界上能治愈人心灵的东西, 一是美食, 二是文字。</p><p class="ql-block">文字先不论, 静下心来, 且聊美食。</p><p class="ql-block">坊间曾有一说法, 全世界的美食至高代表为日本河豚, 法国鹅肝, 意大利披萨, 北京烤鸭。听起来近乎浅见寡闻, 供人一笑倒也无伤大雅。</p><p class="ql-block">2001年冬, 我曾在乌鲁木齐路上的上海宾馆23楼吃日料。席间上了河豚, 日本社长分分钟便分辨出盘中河豚并非日本产, 面对东道主的高调推荐, 社长私下跟我说, 这蒙不住他, 彼时我方知"此河豚非彼河豚"也。</p><p class="ql-block">日本人引以为豪的类似佳肴, 还有比如神户牛肉, 再如各式生鱼片, 寿司, 拉面等等。然而, 仅靠这些来跟中国庞大的美食范畴来相提并论, 我以为无论是食材, 还是菜品, 抑或饮食文化, 是绝不可以同日而语的。</p><p class="ql-block">当然, 对待食品多方位的极致最求, 日本人一以贯之的敬业精神, 让我们自愧不如, 尤其是当下。缘由我以为主要是我们经历了文革, 以及对外窗户打开后, 人们趋利心切; 加上政府的不作为, 连带的食材链安全隐患, 让人扫兴。</p><p class="ql-block">另一笑谈,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享受的四件事情:</p><p class="ql-block">住英国房, 吃中国菜, 娶日本女人, 挣美国工资。</p><p class="ql-block">中国当之无愧在世界范围内, 被公认为美食的天堂。</p><p class="ql-block">然则, 何为美食?</p><p class="ql-block">各大菜系里的经典菜品, 我以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更不是老外眼里的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等等。</p><p class="ql-block">现今, 假日里人们习惯于顶风冒雨赶回自己的家, 去感受外面世界不可替代的亲情, 还有就是他们心目中认定的至美佳肴, 而这种美食偏偏又都出自寻常人家。</p><p class="ql-block">装逼的商业化包间里, 再花哨的精致摆盘, 都无法替代家里清淡的, 始终带有一缕朴素味道的鱼羹稻饭。</p><p class="ql-block">简单纯粹的美食概念一旦被打破, 或商业气息浓厚, 实际上就会变得一文不值。</p><p class="ql-block">记得扬州档次高点的茶社里, 早茶鲜见寻常百姓喜欢的阳春面, 肉包, 只是因为不赚钱。茶楼里, 本来大众喜好的鲜美蒸饺, 店家为了提高售价, 总要塞一粒虾仁进去, 偏要让你按他的要求去做品尝。</p><p class="ql-block">记得1991年初秋, 我调至当时位于广陵路上的扬州军分区, 得胜桥的老富春茶社近在咫尺。下午偶尔得闲, 总喜欢过去买一些荠菜包子, 而店家一直推崇的三丁包, 五丁包, 却始终入不了我的法眼, 皆因幼时养成的饮食习惯极其顽固, 不接受包子里块状的肉丁, 而简单的肉泥馅制成的鲜肉包, 就着绿杨春茶, 我能一口气吃到饱为止。</p><p class="ql-block">说到扬州鲜肉包, 扬州面点师调制搅拌的肉馅, 葱姜汁料酒, 以及生抽, 生粉和盐的配比放置, 感觉异常的精准到位, 以至每次吃到的包子, 味道都能完全一致, 很是鲜香, 绝没有丁点的腥臊之味。</p><p class="ql-block">自然, 这种鲜肉包极其适合我的口味, 成了我每次回到扬州一项必须完成的程式, 且品尝起来享受无比, 吞咽完全不假思索, 毫不犹豫!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提及美食, 又不得不说说扬州炒饭。</p><p class="ql-block">不知从哪天起, 扬州炒饭里, 玉米粒竟变成不可或缺的配料, 更有甚者, 还添加了另一种配料安豆, 这样的炒饭我不敢恭维。偶或逢朋友请客或应酬, 必须面对时, 我会悄悄把玉米粒及安豆挑出。</p><p class="ql-block">80年代及90年代, 那个年代的扬州炒饭, 就像那个岁月的的人一样, 简单而纯粹。</p><p class="ql-block">炒饭的食材也简单至极, 隔夜的小米饭, 加上土鸡蛋第二天颠炒, 顶多再加点河虾虾仁, 火腿丁, 香极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若再配点可口的小菜, 就便是完美了!</p><p class="ql-block">简单至极的家常菜, 即是经典美食。</p><p class="ql-block">实际上, 真正能烙在记忆深处, 挥之不去的菜品, 永远是那几道看似平淡无奇, 却又总能让你垂涎欲滴的菜品。</p><p class="ql-block">譬如, 香干青椒炒肉丝。</p> <p class="ql-block">这道菜的主角或灵魂是香干。</p><p class="ql-block">食材里的香干, 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豆腐干, 更不是普通的宽边油滑豆干。</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初上军校时, 毗邻的城市是马鞍山。当地采石矶出产的香干, 除了用以佐茶以外, 若配以青椒肉丝, 爆炒出来的菜品, 胜过我多年来曾品尝过的诸多美味。</p><p class="ql-block">青椒, 肉丝只是陪衬, 即便没有这两种配料的情况下, 有点猪油都可以做替代, 当然前提是主要食材香干必须靠谱过硬。</p><p class="ql-block">说喜欢并分享这道菜, 意味着对我而言, 桌上有了这道菜, 我便不会再多看一眼其它菜品。就这么神奇,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喜爱。</p><p class="ql-block">可以说, 能做好这道看似简单不过的菜很难, 一是而今的厨师大都被店老板左右, 不可能静下心来做好这道微利菜品。我找过苍蝇馆子, 大排档等等, 想尝到这种记忆里的味道, 每次都以失意而告终。争取下次自己备好原材料, 操作一把这道看似简单, 又不简单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许多年过去, 自己如今成了新上海人。</p><p class="ql-block">幼时见上海亲眷来兴化, 餐桌上只记得他们口中念念有词“这个小菜好吃, 味道很赞”。临回沪前, 觉得当地人冬日里腌制的东西样样都好, 都想着带回沪上。</p><p class="ql-block">最受青睐的是当地老人们晾在竹架上那一颗颗腌制老咸菜……。</p><p class="ql-block">多年后, 我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每次回兴化前, 总想着能带点诸如现磨的新鲜辣椒酱回沪。缘由简单至极, 我不习惯湖南剁椒, 四川麻椒。琳琅满目的辣椒品类里, 只有江西及安徽辣椒酱更接近兴化口味, 但还是能辩得出个中的细微差别。</p><p class="ql-block">兴化家常人家制作的辣椒酱, 是我在沪上做拌面, 吃水饺不可或缺的调料。这就真应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老话。</p> <p class="ql-block">提及沪上生活, 当然离不开美食。</p><p class="ql-block">说到沪上美食, 我会第一时间想到本帮菜响油鳝糊。</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在扬州, 包括南京的淮扬菜馆子里, 点过几次炒软兜, 较之80~90年代品尝过的味道, 感觉相差甚远。出自骨子里对长鱼的偏爱, 我总能默默说服自己, 譬如拿中国足球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每次看球知道会生一肚子气, 可忍不住还得看下一回。</p><p class="ql-block">但对炒软兜的失望, 远超中国足球, 到了倘若再品尝不出我记忆里的味道, 兴许我就真不会再去品尝下一回了, 就像曾经的甲鱼一样。</p><p class="ql-block">好多年前, 我曾在梅珑酒家品尝过一盘响油鳝糊, 后来在老外街的上海菜馆也吃过几次, 品尝后总有下次再来的意愿。但内心深处, 总还会默默将它跟淮扬炒软兜相比, 以为无论名气, 还是烹饪水准, 响油鳝糊较之炒软兜, 多少还是逊色一筹。</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的是, 水平参差不齐淮扬厨师, 让我失望不已, 不知不觉中, 口味极顽固的我, 愣是被转变了过来, 响油鳝糊竟成了我的至爱美食之一。</p> <p class="ql-block">去年岁末, 来到了沪上一家小有名气的本帮餐馆"醉庐"。</p><p class="ql-block">这家餐馆的响油鳝糊果然不同凡响。鳝鱼背段整齐宽厚, 经爆炒后油光水滑, 鲜香爽口, 胡椒粉及蒜泥撒放的恰到好处, 关键是食材新鲜, 现划现炒, 并未曾经冰箱存放。</p><p class="ql-block">还有, 与其它酒家不同的是, 店家在餐盘下方设置了小明炉, 持续的微火确保了盘底始终温热, 因鳝鱼丝极忌讳因受冷而变得有腥味, 难以入口。</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体验到酒家这么心细,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这样经营, 不成功都难。</p><p class="ql-block">终于再次品尝出了长鱼在我心目中该有的味道, 品尝后, 除了回味舌尖上地地道道的鲜香美味, 感触良多的, 还不如说是让我重新拾回了记忆里的寄托。</p><p class="ql-block">倘若茶馆店家都能效仿"醉庐"模式, 注重细节, 多一份用心, 换来的效果绝对可以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修其理不急其功才是正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