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结束南美四国的行程,我们开启了为期十五天的南极之旅。南极,这片位于地球最南端的神秘大陆,一直是探险家和旅行者向往的目的地,没想到在有生之年,我也会踏上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行程归游轮公司安排,我们乘坐船方的包机飞往乌斯怀亚。由于是包机,航班的时间只能听从邮轮公司安排,包机是早上六点半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前往乌斯怀亚,所以我们凌晨三点便出发机场,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斯怀亚</span>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尽头之城,它距南极只有800公里,因而也被称为南极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 按计划我们在下午四点钟开始登船,因而在乌斯怀亚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船方考虑很周到,利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我们在乌斯怀亚做了一个简单的城市观光,并就近游览了火地岛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火地岛国家公园成立于1960年,是阿根廷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占地面积约为630平方公里。这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拥有雪山、森林、湖泊等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火地岛公园内的邮局,曾经是一个非常著名且有特殊意义的景点。被称为地球上最南端的邮局,由于原主人年事已高加上身体因素,现在已经关闭了。</p> <p class="ql-block"> 泛美公路标识,显示这条公里北起美国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也是泛美公路的终点。可以看到木牌上标明这里距阿拉斯加17848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乌斯怀亚,有许多体现乌斯怀亚元素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登船时间是下午四点,所以在火地岛游了一圈,大巴车就把我们送到乌斯怀亚码头,现在是南极的旅游旺季,所以有许多邮轮停靠在码头上。</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我们登上了探险邮轮阿蒙森号,正式开启期待已久的南极之旅。</p><p class="ql-block"> 南极是一个偏远、极寒的地方,1911年12月14日才有挪威的探险家阿蒙森第一个成功登陆,我们所乘的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蒙森号隶属于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海达路德邮轮公司由挪威人理查德·韦特船长于1893年创建。该公司拥有14艘设施先进的邮轮,其航线覆盖挪威、南极、北极等地。阿蒙森号于2019年首航,是比较先进的混合动力探险游轮。油轮的吨位为20,890吨,长度约为140米,宽度为24米,拥有10层甲板,邮轮可容纳528名乘客,但为了能符合在南极只有少于500人的邮轮才能登岛的规定,所以一般收客不超过500人。</p> <p class="ql-block"> 上船后凭护照领到了房卡,我们的房间在七楼,是带阳台的,站在阳台上,远眺乌斯怀亚码头上的游船以及一往无际的太平洋,心情着实有点激动。晚上七点,邮轮缓缓驶离乌斯怀亚,正式开启南极游。</p> <p class="ql-block"> 南极行的整个行程安排,一共15天,船上14晚,其中在南极五天,福克兰群岛三天,其余为穿越德雷克海峡及海上巡航。</p> <p class="ql-block"> 晚餐时,导游说今天是登船第一天,收费餐厅有新鲜的帝王蟹,每位35欧元,我们本来计划在乌斯怀亚去品尝帝王蟹,但由于时间上不允许,所以没有吃成,一听船上有,几位团友相约一起去收费餐厅吃帝王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邮轮上共有三个餐厅,分别为自助、点餐和收费餐厅。前二个为免费餐厅,其中自助餐厅需预约且规定用餐时间,点餐餐厅为全天候的,菜品大多为西餐。</span></p> <p class="ql-block"> 收费餐厅的帝王蟹与我们想像中的差距甚远,非常少的一点点,以图为证,大家自我安慰道,少是少了点,但也算品尝过帝王蟹了。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在自助餐厅,看到与昨天吃过的帝王蟹肉样子差不多的蟹肉,免费吃,大家吃的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二天</p><p class="ql-block"> 船在海上行驶一个晚上,没有感觉非常的摇晃。按计划,我们将在茫茫大海中行驶二天才能到达南极半岛,其中最具挑战的就是穿越有着魔鬼海峡之称的徳雷克海峡。</p> <p class="ql-block"> 徳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与南极半岛之间,是连接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徳雷克海峡以其狂风巨浪和变化莫测的天气而闻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峡之一,许多人因惧怕徳雷克的狂风巨浪而放弃南极,我也是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前往南极。</p> <p class="ql-block"> 船在航行中,会安排许多的活动,如各种讲座、做手工、科学探险小组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选择参加,但南极公约介绍是每位游客必须参加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在南极登陆,必须要了解南极公约。</span></p> <p class="ql-block"> 南极公约通常指的是《南极条约》,这是一项国际协议,旨在规定南极洲的和平利用、科学调查以及环境保护。《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苏联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并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截至目前,目前共有56个缔约国。中国于1983年6月8日正式加入《南极条约》。</p><p class="ql-block">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南极洲只能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任何形式的军事活动,包括核试验。促进科学合作,允许任何国家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保护南极环境,禁止任何可能破坏环境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船第二天安排隆重的船长见面会,船长带领全体探险队员及后勤保障人员与全体旅客见面。会上介绍了船的整体情况,包括设施的位置、使用说明等。船长通报了本次邮轮的大体情况、航行中注意事项,我们这次船上共有游客406人,来自23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115人,台湾30人,澳大利亚66人,美国53人,能说中文的华人包括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占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有30位超过80岁的耄耋老人,还有三个不满10的小孩。船上工作人员包括探险家、科学家、摄影师、船员及后勤保障人员180多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船长欢迎会上的科学家、探险队员、后勤保障人员策依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 探险队长代表探险队对整个行程中将安排的活动作了介绍,到南极后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会安排冲锋艇巡航和登陆,为了便于管理,船方把所有人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动物来代表组别,分组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出发,船上广播会提前通知,被叫到的小组,按要求穿好服装从三层甲板出发。行程中还安排自费项目,自由报名,但资原有限,船方会根据报名人数采用抽签形式决定谁能参加。</p> <p class="ql-block"> 傍晚,船相对于白天摇晃明显,据说有三四米的浪,船舱里走路也开始有点八字型魔鬼的步伐。害怕晕船,吃了晚饭和晕船药,早早躺下,躺在床上还是能感觉到床明显的摇晃,衣柜中的衣架不时地撞上柜门发出咚咚的响声。晕船药很快起了作用,一觉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到餐厅就餐,发现就餐人员明显少了,船在穿越德雷克海峡,<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不少人晕船了,</span>船上工作人员说,这样小的浪真的很少碰到,我们的运气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安排依然很丰富,为接下来的登陆作准备。按规定时间领取登陆靴,对登陆要穿的外套、背包等进行清理消毒,下午对登陆专门召开说明会,强调登陆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后每天傍晚都会召开说明会,对第二天登陆和巡航的地点、注意事项进行说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一个接一个,有英文和中文的,我们也是忙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登岛前的准备工作,穿、戴以及背包都需吸尘消毒,确保不把外来物种、细菌等带上岛。</p> <p class="ql-block"> 登岛前的说明会。以后每天晚上都会召开第二天登岛、巡游说明会,内容包括登陆什么岛、看什么、注意事项等。</p> <p class="ql-block">船上第四天(南极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舱外的风景与前二天完全不一样,天空飘着小雪,冰川、雪山、浮冰一下子映入眼帘,这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我们进入梦寐以求的南极了,南极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永久居民的大陆。</p> <p class="ql-block"> 尽管下着雪,气温也很低,但大家还是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冒着小雪走到甲板,欣赏这如童话世界般纯净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位先生为拍好照也是很拚的。</p> <p class="ql-block"> 形态各异的冰川,真的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南极的五天里,每天有一次登陆和巡游的机会,但南极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天睛时而下雪,登陆的地方也会随气温、风速、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到南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所以到南极就是与探险挂上钩,探索未知。今天本来是登陆夏科港,但由于浮冰太多,冲锋艇无法靠岸,只能改为登陆普雷诺岛。</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乘冲锋艇巡游,在冰山中穿行。冰山上有许多的巴布亚企鹅(也叫白眉企鹅、金图企鹅)。这是南极半岛最多的一种企鹅。</p> <p class="ql-block"> 当阳光透过冰川的裂缝,蓝冰是如此的晶莹剔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登陆,地点是普雷诺岛(Pleneau Island),普雷诺岛位于南极洲的拉美尔水道南侧。这个岛屿是由法国南极探险队在1903年首次发现的,并以探险队的摄影师命名。</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聚集许多巴布亚企鹅,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的观看企鹅,在南极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及野生动物,游客被要求登陆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能随便走动,距离企鹅的距离不能少于5米,如果企鹅自己走过来,需要停止走动或向后退,静等企鹅过去。不能遗留任何东西在南极,也不能拿走南极的任何物品,总之一切行动听指挥。</p> <p class="ql-block">船上第五天(南极第二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天空又飘小雪,南极的气候是多变的,昨晚的登陆说明会,安排今天将登陆奥恩岛,但船上广播通知,由于天气原因,风浪很大,登岛的地方冰层太厚,冲锋艇无法靠岸,因而船方决定取消今天的登陆计划,只安排内科港冲锋艇巡游。</p><p class="ql-block"> 在南极,行程安排是多变的,充满不确定性,探险队员说,他们对每天的活动要制定A、B、C三套方案,最终执行那套方案由船长根据天气、环境等因素来决定。</p> <p class="ql-block"> 站在阳台上,冰川、浮冰在眼前掠过,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天空转晴了,蓝天、白云、雪山、冰川交相辉映,又是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 傍晚,轮到我们巡游了。每次巡游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每条冲锋艇可坐十个人,探险队会按照组别,通过广播通知,大家按规定时间到三层甲板有序登艇。冲锋艇在浮冰间穿梭,形态各异的冰川在眼前掠过。</p> <p class="ql-block">岸上的企鹅在裸露的岩石上跳跃嬉戏。</p> <p class="ql-block">内科港巡游。</p> <p class="ql-block">船上第六天(南极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计划是巡游及登陆达摩角。</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窗外的景色惊艳到我了,此时,邮轮已经行驶在利马水道上,甲板上聚集了许多游客,欣赏这壮丽的美景,我觉得自已进入童话般的冰雪世界。</p> <p class="ql-block"> 利马水道以比利时探险家查尔斯·利马(Charles Lemaire)的名字命名,他在1898年的比利时南极探险中首次探索这一地区。</p><p class="ql-block"> 由于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利马水道常常被浮冰所覆盖,通行条件受到限制,有许多探险船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放弃走利马水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阿蒙森号邮轮,是目前比较先进的邮轮,抗风能力强,还有破冰的能力,1米2以内的冰层,不会阻碍它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 利马水道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冰山,此刻蓝天白云,无风,水面如镜,高耸的冰山,清澈的海水,冰山倒映在满是浮冰的水中,如同一幅幅移动的水墨山水画,景色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利马水道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未被人类大规模活动影响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南极自然美景的最佳地段。</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邮轮放慢了前进的速度,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这壮美、静谧、纯洁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穿过利马水道,游轮继续向达摩角行驶。</p><p class="ql-block"> 达摩角位于南纬64度49分,西经63度31分,上个世纪初被探险家发现,并逐渐成为南极旅游常用的登陆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座红色建筑,名为“达摩小屋”,历史悠久,它曾在1975年到1993年之间被英国人用作停机坪的操作中心,后来变成了探险队的应急补给地。屋内储存有食物和一些探险用具,还有用于生火做饭的炉灶,这座小屋在2009<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被确定为南极第83号历史遗迹,并对外开放。可惜我们登岛后被告知,小屋旁有企鹅活动,暂停对外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达摩小屋旁还有一座阿根廷房子,这座桔红色的简易房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早期探险家留下的遗迹之一,</span>由阿根廷探险队修建,但目前已废弃。</p> <p class="ql-block"> 二座颜色鲜艳的建筑,在皑皑白雪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南极的气候变化无常,我们登上达摩角时,天气转阴,并开始下雪了。</p> <p class="ql-block"> 达摩角不仅有历史遗迹,还是巴布亚企鹅、贼鸥等动物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蓝眼鸬鹚。</p> <p class="ql-block">阿得利企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船上一名探险队员拍的企鹅视频。</p> <p class="ql-block">达摩角巡游。</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七天(南极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在南极的前三天,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是在南极大陆周边的岛屿进行巡航和登陆,因而事实上不能算到南极大陆,今天</span>我们将在奥恩港登陆,虽然还是在南极半岛,但是毕竟与南极大陆相接,真正意义上的登上南极。</p><p class="ql-block"> 奥恩港由比利时的极地探险队于1898年发现,并以挪威捕鲸者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 山顶是帽带企鹅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船已停在奥恩港附近,然而天气十分糟糕,雾蒙蒙一片,还下着雪,从邮轮望过去,山体若隐若现,无法看到山的全貌,十分担心会取消登陆计划。</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看见探险队员冒着风雪开始做登陆准备了。冲锋艇驶向对面的山体,探险队员上岸,为我们的登陆打前站,确保登山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第一游客开始登陆了。</p> <p class="ql-block"> 从阳台望出去,雾蒙蒙的山体清晰起来,登山的游客按Z字型一点点往山上沿伸。</p> <p class="ql-block"> 参加皮划艇的旅客在探险队员的带领下,在风雪中开始巡游。参加皮划艇的活动,是自费项目,但有人数控制,如果报名人多需抽签才能确定能否参加,我们一开始也报了名,但对该项目进一步了解后便放弃了。皮划艇这个项目一是要有体力,二是有一定风险,配合不好有翻船的危险,想想一把年纪了,还是稳妥为好。</p> <p class="ql-block"> 下午轮到我们登陆时雪已停了,登陆的小山坡垂直高度差不多一百米,不高,但在雪地爬山还是有点难度,必须走Z字才安全,中途看见有好几个人因路滑而摔倒,许多人也因此而放弃登上山顶。</p> <p class="ql-block"> 尽管登山困难,但我还是坚持着,没有轻易放弃,当你登上山顶,看见帽带企鹅在你眼前跳跃,再难也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片南极大陆的制高点,感觉还是挺好的,我也算是踏上南极大陆的人了。我无法走遍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但是现在全部7大洲上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同伴还带了国旗,让大家拿着国旗在南极大陆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图为证,我们踏上了南极大陆。</p> <p class="ql-block"> 山顶的另一边,视野开阔,又是另一番景色,遗憾的是云层很厚。</p> <p class="ql-block">遥看阿蒙森号邮轮。</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看到憨憨的帽带企鹅。帽带企鹅因其头部下方有一条黑色纹带,看上去好像戴着盔帽一般,因而得名,也是最容易被辨认的企鹅之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南极的夏季,山顶的雪最早融化,企鹅筑巢都是在石头上,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点孵化出小企鹅</span>,它们只能不辞辛苦,爬上山顶筑巢,长大的企鹅更有利于抵御寒冬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几只企鹅可能累了,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八天(南极第五天)</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原因,第五天的行程迟迟没有出来,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得知原计划登陆欺骗岛改为登冰,因为经验丰富的船长在威尔米纳湾发现有一块很大冰面适合安排在冰面上行走。</p><p class="ql-block"> 登冰是很难得的,不是每个来南极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机会,因为要找到一块面积够大、冰层够厚、适合行走的冰面不是很容易的。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上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床,船已经稳稳地停在冰面上了,探险队员说船长的水平很高,没有很大的动静,一下子就把船稳稳停进冰面,就如停车,有的人要来回几次才能停进车库,有的人只要一把方向就进去了,船长就是后者,干净利落,不偏不倚。</p> <p class="ql-block"> 走到阳台,外面下着小雪,天地一色,白茫茫一片。</p> <p class="ql-block"> 很大的一片冰面,雪还在下。</p> <p class="ql-block"> 探险队员已经下到冰面,为我们随后的冰面登陆做前期准备。</p> <p class="ql-block"> 人生第一次走在厚厚的雪上而且是冰面上的雪,那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据说冰面平均厚度超过七十公分。但为了安全,每次登冰的人数有控制,不能超过五十个人,给每个人在冰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其实没拍几张照片,时间就到了,但大家意犹未尽,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是自愿回到船上的,都是探险队员采用挡去路、不让拍照、缩小包围圈等手段把游客一个个赶上船。尽管登冰时间很短,但确实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站在阳台上看到这几只可爱的小企鹅,它们从水中跳上冰面,一直往前走,好不容易走到船头的位置,本想拐弯走到船的另一边,但被我们登冰的人挡住了去路,它们穿越不了人群,吓得又往回走,这一圈对它们小小的身躯来说也是够远的,不一会它们都累坏了,趴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又继续往海的方向走,也许是太累,它们干脆躺在冰面上,四只脚在冰面上划动,这样应该会省点力气,但我觉得费肚子。休息过后它们又重回水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 中午登冰体验全部结束,探险船缓缓启动,意味着南极半岛的行程全部结束,虽然恋恋不舍,但终有曲终人散时。</p><p class="ql-block"> 告别南极,我们将再次穿过徳雷克海峡去往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尔维纳斯群岛</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穿越徳雷克海峡,我们的运气依然很好,风浪只比来时略微大了一点,吃了晕船药,平稳地完成了二次穿越,有了这次的体验,我想说不要一听到魔鬼徳雷克海峡就吓退而放弃南极,南极是值得冒险去一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穿越徳雷克海峡,很多海鸟在邮轮旁飞翔。</p> <p class="ql-block"> 历经六十多个小时的航行,我们来到福克兰群岛。</p><p class="ql-block"> 在福克兰群岛,我们将逗留三天,每天登陆的地点将根据天气情况而定。</p> <p class="ql-block"> 福克兰群岛也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它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根据历史资料,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不同时期声称拥有该群岛的主权。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为马岛的主权,爆发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最终英国获胜,继续实际控制该群岛。</p><p class="ql-block"> 尽管英国和阿根廷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存在争议,但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为自己的英国血统感到骄傲,在2013年的一次全民公投中,有99.8%的人投票支持,福克兰群岛为英国的海外领地。</p><p class="ql-block"> 中国对马岛的主权态度明确,在2017年5月,我们国家重申了支持阿根廷在马岛问题上的主权要求。</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十一天,福克兰群岛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登陆福克兰群岛的首府斯坦利,它是一座融合了英国殖民历史和现代生活气息的小镇。它位于东福克兰岛的东北海岸的山坡上,面向着宁静的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大西洋重要的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 斯坦利是福克兰群岛人口最多的地方,但整体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大约有2000多名居民。主要是英国人、福克兰人(英国后裔)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所以岛上的居民对英国持有强烈的忠诚感和认同,更愿意接受英国的管辖。</p> <p class="ql-block"> 斯坦利的市容市貌就是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许多建筑的外墙是白色,而屋顶则采用红、绿、蓝、灰等彩色,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这些色彩搭配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抢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带着我们漫步斯坦利向我们介绍这座小镇的兼职导游,她是五年前从英国来到斯坦利,在学校任职。</p> <p class="ql-block"> 斯坦利港很小,是一个英式风格的小镇,小镇中的房子很多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建于1887年,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而建造的。它们仿照了19世纪英国传统的带露台联排别墅式样,是斯坦利小镇上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斯坦利小屋。在斯坦利成为首府后建造的最早房屋之一。这一建筑是一名外科医生在1843年建造,后几经转让,1984年被福克兰群岛政府买下。</p> <p class="ql-block"> 位于罗斯路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基督教教堂。教堂1892年开始修建,中间因故停建,直到1903才建完。初建时是木结构,重新修建时采用石头为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基督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大教堂。每块玻璃有着不一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最特别的是这块玻璃上的图案,一位骑自行车的修女,据介绍自行车出现在教堂的玻璃上几乎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 教堂旁边还有一座由两条蓝鲸下颌组成的鲸鱼拱门。旁边的简介牌写着两条鲸鱼在1922年从南设得兰群岛运来,1933年竖立了此拱门,以纪念英国连续管理群岛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 斯坦利港的博物馆,是旅客必打卡的地方,博物馆很小,但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展示了福克兰群岛的历史,包括早期居民的生活用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用,以及1982年福克兰战争期间英军的作战情况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可以加深对斯坦利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 圣玛丽天主教堂,这座教堂历史悠久,教堂最初建于1873年,到1895年形成了现在的基本形态,它是由木材建造的,是斯坦利港最早期的建筑物之一。在福克兰群岛的居民中,大约有不到三百名天主教徒,这座教堂是群岛上唯一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由雅各布.拿破仑.戈斯在1854年建造的一家小型酒店和五座供家人屋居住的小屋,是斯坦利最早的酒店,主要为水手服务。1875年房屋主人去世后,房子几经转让,1889年转给福克兰群岛公司开办船舶酒店,现在已收回私人拥有。</p> <p class="ql-block"> 胜利绿地上的桅杆。</p> <p class="ql-block"> 斯坦利港市政厅,建于1950年,有邮局、集邮局、法院办公室等。</p> <p class="ql-block"> 英伦风格的邮局、邮筒。</p> <p class="ql-block"> 立法议会办公室。这里也是曾经对福兰克群岛归属进行公投的地方,结果只有二个人同意归属阿根廷。</p> <p class="ql-block"> 解放纪念碑,是为纪念福克兰群岛海战而建立的。这场海战发生在1914年12月8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分舰队在福克兰群岛附近进行的一场重要海战。</p> <p class="ql-block"> 马岛战争纪念碑,为了纪念在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中牺牲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旁边有一座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雕像,雕像上刻了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说过的一句话:“虽然他们势单力薄,但他们应该享有和平,并且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 意思很明白,是福克兰群岛的民众选择了自己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这尊雕像高2.44米,花费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9万元)铸造而成,落成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引起了阿根廷的强烈不满和抗议。</span></p> <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的码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建筑建于1957年,最早用于当地的电话交换机,1987年关闭,1989年成为爆炸物处理办公室,2010年成为一个画廊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渣打银行,斯坦利港唯一的一家银行。</p> <p class="ql-block">斯坦利港唯一的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被遗弃的伊丽沙白沉船。</p> <p class="ql-block"> 地标柱,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斯坦利的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 远眺斯坦利小镇。</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十二天,福克兰群岛第二天,登陆桑德斯岛。</p><p class="ql-block"> 桑徳斯岛位于福克兰群岛北部,是福克兰群岛中的第四大岛屿。拥有广阔的草地、苔原和沿海沙丘,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企鹅:<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企鹅、跳岩企鹅、白眉企鹅、麦哲伦企鹅,还有黑眉信天翁、贼鸥等鸟类。</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陆这一天风很大,与南极登陆不同,这里登陆地是沙滩。</p> <p class="ql-block"> 沙滩上的巴布亚企鹅。</p> <p class="ql-block"> 王企鹅是仅次于帝企鹅的第二大企鹅。这里是我们南极行程当中唯一一个可以看到王企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麦哲伦企鹅,它的头部、颈部和胸部都有明显的黑白条纹。钩状喙呈灰色和黑色,眼睛周围有粉红色的皮肤。脚呈黑色。</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有一片草地,成群的羊与麦哲伦企鹅和平共处。</p> <p class="ql-block"> 桑德斯岛上有很多的跳岩企鹅,它们喜欢在岩石堆或草丛中筑巢,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我们按探险队员指引,爬上山坡,放眼望去整个山坡都是正在孵化后代的跳岩企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跳岩企鹅的长相很特别,头顶有一个明显的冠羽,眉毛这有一缕长长的白色的羽毛,象是挑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睛是红色的,</span>喙是桔色的,脚掌是粉色,它喜欢双脚在岩石上跳跃,所以叫他跳岩企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跳岩企鹅脾气暴躁凶悍,是最具攻击性的一种企鹅。一般脾气暴躁者都没有什么耐性,所以跳岩企鹅巢穴通常就是在岩石旁。</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贼欧在跳岩企鹅上方盘旋,伺机偷袭。</p> <p class="ql-block"> 在跳岩企鹅的不远处,黑眉信天翁也在孵化后代。福克兰群岛是黑眉信天翁的主要栖息地,世界上 70% 的黑眉信天翁都聚集在此,桑徳斯岛是黑眉信天翁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许多黑眉信天翁在这里筑巢,它们的巢穴别具特色,象一个个石墩。</p><p class="ql-block"> 黑眉信天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鸟类。在信天翁的家族里他的体型算中等,但展翅也要两米多。每年只生一个蛋,然后夫妻轮流经过两个多月的孵化,小宝宝才能出生。</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已临近傍晚,山坡上已经有好多麦哲伦企鹅,它们准备返回自己的巢穴。通常,麦哲伦企鹅喜爱选择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坐窝,但生活在这里的麦哲伦企鹅是挖洞坐窝的,企鹅边上的洞就是它们的窝,我想看看它们怎么进窝,可惜它们就是站在洞口不进去。</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邮轮的路上,碰上一群王企鹅在沙滩旁,可能是风大的缘故,它们都朝着一个方向站立,受地域的限制,我们只能拍到企鹅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在王企鹅的前面趴着许多白眉企鹅,也是在孵小企鹅吧。</p> <p class="ql-block"> 回家整理相片,惊喜地发现企鹅肚子下面的小企鹅,因当时无法靠近,所以拍的不是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船上第十三天,福克兰群岛第三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我们将登陆西点岛,</span>西点岛原名信天翁岛,它位于群岛的西北角,面积约为1,469公顷。西点岛也是黑眉信天翁和跳岩企鹅的栖息地。从邮轮上望过去,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 在登岛说明会上,探险队员告诉我们,我们去的西点岛是一个私人岛屿,岛内只有一对老夫妻生活在此,从登陆地走到观看信天翁的地方差不多2.5公里,来回五公里,路途有点远,但风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 西点岛也是我们南极行的最后一站,尽管这一天身体严重不适,但还是强打精神,坚持登岛。</p> <p class="ql-block"> 岛上的黄色海花非常漂亮,沿着划出的线路,顺坡爬行,一路都是泥地,有点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到著名的魔鬼鼻子悬崖,不到三公里的距离,但我已觉得非常的远,走起来很是吃力。</p> <p class="ql-block"> 总算走到黑眉信天翁与跳岩企鹅的栖息地,一眼望去,黑黑白白、密密麻麻,成百上千只正在孵化的跳岩企鹅和信天翁,不知为何二个不同类的鸟类要挤在一起且相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 由于身体的极度不适,我已无心再欣赏这美丽的风景,走到崖边拍了几张相片就往回走。按行程,我们还可以去岛主家做客,品尝他们给我们准备的咖啡、甜点,但此刻的我只想快点回船休息,因而错过热情的岛主和美味茶点。</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偶遇斑胁草雁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白的是雄</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只鸟叫什么。</p> <p class="ql-block"> 船上第十四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船上的活动还是很丰富,安排参观驾驶舱,举行船长告别会,归还登陆用品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阿蒙森号船长室。</p> <p class="ql-block">船上助理和二副。</p> <p class="ql-block"> 傍晚举行船长告别会,这次的行程我们总共行驶2439海里,级4350公里,船方还把这十五的活动做成视频短片进行播放,片中每位探险队员把自己认为这次行程中最精彩的亮点或最让自已感动的事呈献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十四天的行程即将进入尾声,这次的旅行我们也认识了一些来自各地的新朋友,旅行让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在邮轮的最后晚餐上,大家定下了下一个目标,去非洲,去往纳米比亚、赞比亚一线,目标已定,把酒言欢,大家都期待着下一个旅行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船方很贴心,把我们的大件行李集中送机场托运。</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探险队长,我们在船上的所有活动都是由她组织设计并实施。</p> <p class="ql-block"> 六楼的艺术角。</p> <p class="ql-block">陈列室中南北极的野生动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 在船上的十五天,除了登陆与巡游,最多的是听各种讲座。</p> <p class="ql-block">野生动物摄影讲座。</p> <p class="ql-block">南极的鸟类讲座。</p> <p class="ql-block">南极气候变化讲座。</p> <p class="ql-block">鸟类专家为我们讲述羽毛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 在六楼的活动室看见一位探险队员在一张航行地图上绘画,交流后得知,他在为慈善募捐会准备拍品,好几次路过活动室,都看见他在伏案创作。这幅作品在阿蒙森邮轮的慈善晚会上被一位台湾的旅客拍走,募集到800多欧元的善款。</p> <p class="ql-block"> 站在甲板上可以捕捉各种野生动物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 在甲板上看到最多的就是鸟类。可以看到海鸥、鹬、管鼻藿、锯鹱、花斑鹱、黑力鹬、短翅船鸭、智利力鹬、斑翅鹬、美洲红头鹫、白草燕等许多海鸟,只是我们自已分不清。</p> <p class="ql-block"> 行程中发现的美丽瞬间。</p> <p class="ql-block">船上第十五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离船日,早晨起来船已稳稳停靠在乌斯怀亚的码头上。清晨的乌斯怀亚十分的安静,站在甲板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span>此刻的乌斯怀亚,宛如一幅画卷,宁静、美丽。</p> <p class="ql-block"> 八点是我们的离船时间,探险队员列队欢送我们,再见阿蒙森号。</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机场前,船方给我们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让我们再看一眼这座雪山脚下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斯怀亚。</span></p> <p class="ql-block"> 乌斯怀亚网红打卡地街头企鹅墙。</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南极行的三位领队。</p> <p class="ql-block">最南端的银行,巴塔哥尼亚银行。</p> <p class="ql-block">最南端的中国餐馆。</p> <p class="ql-block"> 乌斯怀亚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海军基地。</p> <p class="ql-block"> 到了乌斯怀亚,还有一个心愿就是飞一下无人机,以上帝的视角看看美丽的世界尽头城市,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困难的,在边境地区飞无人机有一点风险,这里有军事基地等,但耐不住对美景的渴望,所以冒险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起飞了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航拍三人组,当然还有在外观察动静的二人组。</p> <p class="ql-block"> 团内顾老师冒风险拍下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乌斯怀亚码头旁的一组雕像,查了一下,他们是与乌斯怀亚有关并为乌斯怀亚作出贡献的士兵、军官、将军等。</p> <p class="ql-block"> 由于行程的关系,对乌斯怀亚只能算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留有遗憾。告别乌斯怀亚,预示我们的南美、南极之旅进入尾声。</p><p class="ql-block"> 南极之旅,如梦似幻,壮观的冰川,可爱的企鹅都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