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传统文化的“狗仔”

峰雨同行

对于通往麦积区社棠镇路是最熟悉不过了,因要时不时探望退休的岳丈岳母,一年起码要走它个五六十回,车程不远,十来里地,属于说走就走的旅程,全家跑去蹭吃蹭喝也是常有之事,目的地在岳丈家,目标是餐桌上的一餐饭,况且又是驾车,对路两边没有交集人和事就会一闪而过。<br> 去年暑假在写一篇有关马跑泉公园和尉迟恭的传说时,因要考证尉迟恭西征的路线,无意间检索到社棠绵诸村,心头不由得一震,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落,有时间定要走街串巷,实地探查拜访一番。<br>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为核心辐射五县两区,拥有约8000年的文明史,每到一地都会牵扯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往事或历史遗迹。<br> 翻开史书,社棠绵诸村一个湮没于历史长河、隐藏乡野郊区的自然村落,竟然在史书中独放异彩,麦积区不大,有幸让太史公青史留名的绵诸算是一个。《史记﹒匈奴列传(第九十二卷)》“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br> 上述文字记述的是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这一历史事件,算是最早的文献记载。公元前395年秦惠公五年,秦攻灭绵诸戎,此后,绵诸逐渐和秦人融合,西汉改称设置绵诸道。<br> 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学专著唐代的《括地志》记载:“绵诸城,秦州秦岭县北五十六里,其绵诸故城”。在今天水东50里之邽山下,保留有古城遗址(今天水市清水县西南贾川乡林河村,1974年在此地发现战国至汉代夯土城墙与兵器窖藏,青铜戈登,与西戎军事据点特征相符),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载:“清水径绵竹城南,其古城在秦州东北”恰好印证了《括地志》方位记载的准确性。<br> 瞧瞧这厚重的历史,得闲我要实地探访一访,虽自己学识浅薄,自叹不能像专家教授那样引经据典,言辞凿凿,但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文学爱好者实地凭吊一番也是好的。<br>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戏谑:“人家老公一有空闲都是逛商场、带老婆孩子搞个户外烧烤,喝个小啤酒,你倒好,满脑子都是古迷怪眼的事,不是带我们满山野洼跑,就是写一些没价值的东西,你嫌吵,喜欢清净,出家当和尚好啦,像个狗仔队的”,瞅她嘚瑟劲,我没好气回击:“你属狗,狗眼看人低是你的本色”。临川先生说的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呐。<br> 这贼婆娘,等下月发工资时,我定然要用钱糊了那双势利眼,砸她个七荤八素,让她摸不着回娘家的路。至于我出家之事嘛,还是算了吧,耗她个黄脸婆再说,现在不是讲究战争定力吗,面对“美帝”,必须保持“定力”,不占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交给时间去解决。<br> 自此以后,每每去社棠路过绵诸村,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债,无奈来去匆匆,只好作罢。昨日去岳丈家拜年,中午提议吃火锅,我驾车载妻子去社棠街上购买食材,暗暗想着等妻子采买完食材回家准备的空档,去绵诸村走一趟,当把想法一提又被妻子数落一通,此时天公也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雪,真是好事多磨呀。<br> 也许是年龄和阅历的缘故,不知从何时起,我注意力已由泰戈尔的《新月集》逐渐走向了如诗如画的边城、充满神秘色彩白鹿原、还有粗犷自然、大气磅礴的大漠,过了风花雪夜的年纪,也只能是翻晒一点历史的成年往事。<br> 再者,作为一个乡村走出来的“半瓶水”,也有义务“咣当”几声,大的文化是不敢胡说八道的,挖掘一点当地民俗民风、用拙劣的笔墨记录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的边角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传道”。当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化 “狗仔”。提到“狗仔”我还是有必要证明一下的,免得误判。咱可不是奔着娱乐大佬去拍花边新闻的。<br> “狗仔“是一个舶来词,譬如“派对”和“比基尼”,都是坐大轮船漂洋过海来的。据“度娘”检索 “狗仔”源于意大利,指一些专门跟踪知名人士(例如明星、艺人、有影响力的人、等)的从业者。 “狗仔”一词港台地区的八卦新闻常见,时不时扔进几个深水炸弹,炸的某明星神魂颠倒,五内俱焚,瞬间点燃窥视、猎奇、八卦者情绪,或者抖一个大包袱,瞬间踢爆明星家隔离老王的门槛。大佬们对其恨的是牙根痒痒,时时得提防“狗仔”们不怀好意拍裙底,或者口无遮拦地宣传自己的黑料。冠名为“狗”,当然狗有“舔狗”也有“疯狗”之分。<br> 大佬希望一方面希望“狗仔”们聚焦自己,借以保持“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的光环,宣传炒作抬高自己身价。活干得好就是“靓仔”,若调皮捣蛋,行为有失操守,也只能被轻蔑地称之为“狗仔”。<br>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科技强国”的号角声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狗仔”一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自媒体”,自媒体也不在狭隘地盯住一些下脚料,而把目光延伸到更多的民间的烟火当中,真正做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在宽松自由好时代,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狗仔”何其有幸。<div> 2025年1月31日凌晨<br> </div><div> 后记:因两次受阻未能前往绵诸村探访,甚是遗憾,意难平,特作文以记之。<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