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神奇的、清新而又罕见的艺木群体。</p><p class="ql-block"> 当你从一墙之隔的灯红酒绿,迈入这支艺术团的门坎,仿佛穿越到人人讲奉献,镜花缘里的君子国。</p><p class="ql-block"> 他又绝不是当年李汝珍老先生笔下的空幻意境,而是一支有理想,有血性,有担当的高尚群体。</p><p class="ql-block"> 这支艺术群体的全称是: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p><p class="ql-block"> 当你走进这个神奇而又清新的艺术团队,就会发现,这里呈现出许多民间艺木团体不具备的,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个有”</span><b style="color:rgb(1, 1, 1);">。</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是在民政局有注册登记,为“民非”艺术团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这个艺术团是经过沈阳市民政局注册的 “民非”艺术团体。他们有自己专门的驻地。办公地点非常完备。有办公室,会议室,兰贝排练场地,还有展览大厅、休息室、洽谈业务等接待区域。</p><p class="ql-block"> 这个空间里,展示着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图片,那金光闪耀的奖杯,向人们介绍着艺术团成员努力奋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省内许多知名演员、社会名流、企业家来这里现场教学、进行业务指导,参加庆典活动,深切的留言,赠送的锦旗,是诸多名人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他们以“讴歌光荣军旅,传承红色基因”为办团宗旨,业务上归口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管理。可见,这个民间的业余艺术群体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这个艺术团成立六年来,做到了 注册有登记,建团有宗旨,排练有埸地,活动有方向。是一支有理想追求,充满正能量,脚踏实地的业余艺术团队。</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是艺术团成员有奉献精神,皆为志愿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上至团长副团长、政委和管理人员,下至各部委、办公室、各合唱队,舞蹈队成员,都是文化志愿者。</p><p class="ql-block"> 团员们胸怀一颗赤诚的心,带着多种技艺走到一起来,不论是平时训练,轻骑演出,大型义演,都不要报酬,皆为个人出钱出物完成,有些活动和办公费用,都是团长及骨干自己掏腰包支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是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其凝聚力来自于光荣传统的庚续。</b></p><p class="ql-block"> 这个艺术团的人员组合,退伍老兵占大多数。老兵们把热爱党、热爱人民,雷历风行、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融入日常活动,使这个团队成为一支准军事化的行为整体。</p><p class="ql-block"> 艺术团的创建者、团长张艳丽,从部队转业到沈阳市公安系统工作,立过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自筹资金创办这个艺术团体,为艺术团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重要贡献,她创作演唱的《110之歌》,成为公安系统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副团长于鸿雁,是部队退休军人,她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退休后热心于公益事业,多次济贫助残、捐款捐物。为艺术团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艺术团政委杨世贺,用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做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统一全团的思想认识,做战前动员,激发斗志,增强群体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多数为退伍老兵,这些人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良好的军人素质,艺术团历时六年经久不衰,不断成长壮大,与军人潜移默化的素质传承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是有党支部领导,战斗堡垒作用明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在民间业余的艺术群体建立党支部,实属罕见。党支部的成立,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是全团工作的领导核心,每年的宣传演出工作规划,由党支部研究制定。做到了全年工作有目标,每月工作有分解,每周工作有落实,皆以红头文件下发执行。</p><p class="ql-block"> 比如2024年的全年工作安排,除完成正常的慰问演出,主要是排练《长征组歌》,从年初计划,到逐月落实,都有详细的落实安排,由督导组到排练现场督促落实。</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是有多方助力,社会上许多精英的支持,为军旅之声增光添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这个艺术群体成立于2018年8月1日,六年来,他们良好的声誉,赢得市民、企业家和各方精英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如国家一级演员、电台著名主持人,知名词曲作家,摄影家,记者,编辑等等。还有文化、文联、以及政府部门的退休领导干部,也参与到这个志愿者奉献活动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艺术家们,每到关健时刻都亲临现场,进行战前动员,排练指导,持棒指挥,还在许多大型演出中,亲自上阵,担纲主演。为这个艺术群体助力,增添了光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是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养成习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团队里的退伍军人,仍然保持着军人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他们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宁愿个人吃苦受累,也要服从整体工作安排。下基层演出时,许多成员放下家事,私事,坚持到第一线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2024年排练《长征组歌》时,腊月的天气,已经天寒地冻,有的成员不远数十里,乘坐地铁和公汽,在零下十几度严寒的情况下,每天都提前赶到排练场地,排练半天之后,已经很疲劳了,仍然坚守在原地,听从专家们的讲评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是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六年来,许多精英纷纷加入,使这支文化艺术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数百人的队伍,功能越来越完善,分工越来越明确,形成了“一室”、“两委”、“三队”、“四合、“六舞”、七部”的组织架构。</p><p class="ql-block"> “一室”即办公室” ;“两委”即艺委会(由文化艺术界专家和知名演员组成)、顾委会(由懂专业,有创作和表演经验的退役战友组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队”即:演员队(每位演员都有特殊表演才能,可独立挑大梁),民乐队,蓝贝影音队(负责全团图文音频影视制作和对外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团”即:战旗、拥军、战友、启航四个合唱团。每个合唱团都有数十人,能自成一体,单独组成一台戏。四个合唱团集中在一起时,形成声势浩大的合唱队伍,适合大型开场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舞”即:凤霞芭蕾、战鹰情景、民族、预备役、拥军、铁軍舞蹈团。这六支舞蹈团队,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分别在各地舞台演出或伴舞,受到观众们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七部”即:宣传部、影视部、编辑部、播音部、演出部、外联部、拓展部。各部职能明确,一场演岀,七部配合,演出和宣传效果互为作用,相得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由此可见,这是一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分工明确,执行力很强的艺术团体。</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是有自已的原創作品,形成了沈阳市军旅之声自身的文化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个艺术团组建六年来,作品多多,硕果累累。先后</span>创作编排了芭蕾舞《茉莉花》、歌舞《十颂红军》、朝鲜族《长鼓舞》、舞蹈《保卫黄河》、相声《男兵女兵》、歌曲《入党誓词》、座唱《生死时速300秒》、轻喜剧《你们都是谁》、三句半《舞蹈姐妹说舞蹈》、诗朗诵《点亮迷途那盏灯》、小品《审鹅》等数十部作品。</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配合省里“六地史实宣传”,推进了许多原创作品,他们剑作的抗日名剧《火种》(1932 赵一曼在奉天)、六幕八场情景剧《血歌》,已经形成完美的脚本。並与辽宁广告学院合作,进行排练,为延续红色基因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他们还集中精英们的智慧,形成了军旅之声、军艺星光的品牌标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艺术团领导组合器乐、舞蹈、表演、独唱、合唱、朗诵、造型等力量,进行为时一年的大练兵,并且在2024年10月底进行了全团练兵誓师会。12月底参加了沈阳市关公委组织的文艺演出。2025年春节前,部分节目参加了《中国网上电视台汉字春晚》的文艺演出。后来与辽宁广告学院师生进行联袂演出,一炮走红,引起很大轰动,被国内央视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是有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六年来,这个艺术团一直保持双拥工作光荣传统,在组织团员们参加大型演出的同时,坚持组织文艺轻骑队下基层演出。先后到工厂、农村、社区、军营、养老院等地慰问演出200多场次。</p><p class="ql-block"> 2019年冬季,他们不顾严寒,赴喀左县进行“脱贫摘帽专场”慰问演出,在严寒下,她们翩翩起舞,省内和当地多家媒体以蒙汉两种文字,报道了她们脱下军装不忘初心的军人本色。</p><p class="ql-block"> 这个业余的艺术团体,还为公交安运集团一线退役军人进行慰问演出,为参加珍宝岛反击战的军休功臣进行专场慰问,所有这些义演,都受到高度的评价,先后获得多种形式的奖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是有自家</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的</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舆论宣传平台,被读者赞领为传播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播种机”、宣传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他们在立足演出平台的同时,还创建了团队的舆论宣传平台。</p><p class="ql-block"> 2022年年初,在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辽宁军艺星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由知名作家、编辑和记者,组成一个编辑部,在公众号上注册了自己的创作平台, 每个月的发刊量最少在25期,年发稿量都在320期左右,基本上为原创。</p><p class="ql-block"> 近六年来书写和发表各类体裁的文章1800多期,大约500余万字,同时配有数万幅图片(含音频视频)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在蛇年春节放假期闻,编辑和总编们仍然不休息,坚持笔耕和发表作品,将中央苏区红色故事连环画连载,刋登在公众号上,为庚续红色基因,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做出不懈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他们筛选平台上发表过的文章,整理出一套《军魂颂》系列丛书。全书分三辑,第一辑《铁流滚滚》、第二辑《群星璀璨》,第三辑《艺苑芳华》,共百万字的一套丛书。</p><p class="ql-block"> 这套丛书凝聚了百名作者的心血,编辑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军人的奉献与情操。还有众位战友、亲友们的才艺展示,彰显出这个艺术团体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爱国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 这个民间业余文艺团体的“十有”特色感动了许多人,也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加盟。分支机构遍布辽沈大地,数百名成员声势浩大。</p><p class="ql-block"> 人们纷纷赞扬他们为新时代发声,捍卫红色舆论宣传阵地的奉献行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袁守芳上将,高度评价了他们退伍不退色,甘当新时代文化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民江山的义举。还为这个艺术团题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时代奋斗之声”</span>的赞美,是对这个民间业余艺术团深刻的了解,准确的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