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14.08亿人。各地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单说大年初二,有的地区走是亲戚,有的地区则是祭祖上坟。我的老家大年初二就是祭祖上坟。</p><p class="ql-block"> 与我相邻的县市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在当地正月初二,又称“迎婿日”,“回娘家”,客家传统叫法又叫“转妹家”。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正月最早源自春秋时期,它一般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之间。 </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开始了正月中最忙的时间,因为从初二开始,要走亲戚。各地风俗包括“回娘家”“祭财神”“祭祖”“祭牛羊”“开年饭”等众多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二是财神菩萨的生日,老板都要敬财神祭品,图吉祥和利市,北方还用饺子上祭,据说敬过财神的饺子是财神赐给人们的“元宝”,吃了这种饺子可以“财运亨通”。 </p><p class="ql-block"> 也不少地方当作归宁日,即已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女子出嫁后多依附夫家生活,正月初一只好在夫家度过,正月初二始能与亲生父母和兄弟姊妹团圆。女子回娘家,女婿需要同行,故而对于娘家而言又称“迎婿日”。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团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展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 </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正月初二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有在正月初二祭祖、上坟的仪式,无论身份地位多高,这天都要进行祭祖活动,俗称“给祖先拜年”,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天不亮就有人祭祖上坟了,还有的说,年三十请先人回家过年,初二祭祖上坟越早越好。在上坟前,一个家族的人先到供奉的家堂拜过祖先,然后集体去上坟。祭祖时,人们会摆放供品、焚烧纸钱、敬献酒水等,以希望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富足,同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利。到坟地,也是摆放供品、焚烧纸钱,都在逝去的先人坟前磕头,之后燃放烟花爆竹。</p><p class="ql-block"> 过了大年初二,也就算过完年了,各家开始走亲戚了。之后,一切归于平淡。</p><p class="ql-block"> 过年过的也是一种心情。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疗愈之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踏上回乡的路途,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与亲人团聚的期盼。回到家中,立刻就被那浓浓的亲情所包围,也被那份熟悉的气息和家的温馨所温暖,瞬间消解了所有的疲惫和烦恼。</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祭祖上坟是源自华夏大地孝道精神的传承,也暗含一种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春节吾家阳台上盛开的长寿花争奇斗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