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一代

渔童

<p class="ql-block"> 回忆是苦涩的更是甜美的,我们这帮老头儿老太太,上高中同窗两年,至今毕业已五十载,可是,我们之间的同学情如同亲情,至今彼此牵挂。</p> <p class="ql-block"> 同学/高华楼</p><p class="ql-block"> ---2025春节寄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住黄骅港沿岸,</p><p class="ql-block"> 中考入学高三班。</p><p class="ql-block"> 寒窗苦读虽短暂,</p><p class="ql-block"> 梦魂萦绕近眼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一挥间,</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两载同窗结友谊,</p><p class="ql-block"> 天南地北寄思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华楼 /高九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亲亲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苦苦的咸水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两载结下不了情,</p><p class="ql-block"> 50年同窗述砚生。</p> <p class="ql-block"> 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读《同学》有感/渔童</p><p class="ql-block"> 同窗两载读高中</p><p class="ql-block"> 缘续半世也匆匆</p><p class="ql-block"> 老朽不闻少年梦</p><p class="ql-block"> 孙辈年华正相逢</p><p class="ql-block"> 金樽清酒斗十千</p><p class="ql-block"> 难盛五十同学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蛇年抒怀/张发义</p><p class="ql-block"> ——毕业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打揖俯首笑开颜,</p><p class="ql-block"> 乙巳祗福慰平安。</p><p class="ql-block"> 期盼兄弟尽胜意,</p><p class="ql-block"> 恭祝姐妹梦长圆。</p><p class="ql-block"> 今将旧事从头忆,</p><p class="ql-block"> 更喜衰暮思少年。</p><p class="ql-block"> 同窗皆显鸿鹄志,</p><p class="ql-block"> 犹见东海竞千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斋同习,</p><p class="ql-block"> 一生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小学,1973年全国教育回潮时,从十几个带帽初中毕业班中考出来的高中生,全班56个人。因为高一班和高二班都是从初中班全部端上来的,所以,我们凭自己考上来的高三班的学生,无比自豪。</p><p class="ql-block"> 那时上大学不是从高中生中考取,高中毕业生全部回乡务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后,其中劳动好、不怕吃苦、思想品德好,特别优秀的,被村上推荐去当工农兵大学生,但是。能被推荐当工农兵大学生的人是凤毛麟角,40多个海堡村一年推荐不了一两个,我们回乡后再想上大学就是痴心妄想。</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我们这些高中生回乡后,也被村干部视为有文化的宝贝,我们在不同的海堡村,有进学校做民办教师的,有背起药箱做赤脚医生的,有做售货员的,有上国家的船当报务员的,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有当工人的,总之,没有屈才的。</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的老师都是从天津名牌学校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主动下放到渔村,接受渔民的再教育,为渔民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当时都30岁左右。</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岳万才老师-物理、化学</p><p class="ql-block">大李老师李奉仁-语文</p><p class="ql-block">小李老师李德玲-数学、英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敬爱的岳万才老师,会做人,会做事,思想觉悟高,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利用星期天,骑着铁驴自行车,走着泥泞的路,硬是踏遍56个学生的家门。散落在十几个渔村的学生,家访一遍,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里,他带领学生和泥抹房,每年都是他带领我们,给我们的教室穿上新衣裳,他一身泥水蹬讲台,给我们讲牛顿定律,讲“达因”是力的计量单位。如今他八十六岁了,身体仍健康,在天津安享晚年,我们祝他万寿无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李奉仁老师已经病故了,但是,他那云卷云舒的授课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至今令我们叹服。</p> <p class="ql-block">  小李老师-李德玲,说话高声大嗓,率真知性,最爱吃我摘来的小酸枣。</p><p class="ql-block">课堂安静时,她运用共鸣腔讲课,穿透力极强;课堂喧闹时,她嘴一撅,臂一抱,压低嗓音,声音极其细小,使得我们不得不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大家不爱学习的英语课,在刚刚学了26个英文字母和几个单词时,就在爱国主义情怀中砍掉了。</p> <p class="ql-block">  高三班的同学,出了不少干部:刘俊强、任建庆、高九林、张宗合、吴亚平、张发义、赵清杰、马云飞,他们都是高三班走出去的社会各界精英,官职大的已经是厅级高干。</p><p class="ql-block">还出了几位大企业家:高华楼、刘风堂、刘风平、辛月泉。还出了几个好大夫:高秀云、贾启江、姬红霞。</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不枉此生,这里不一一列举。</p><p class="ql-block"> 最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是:</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不婚主义者,没有二婚玩弄者,我们都是一婚到底主义者,都在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而且各个家庭幸福,儿女孝顺,生活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