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村畔的凤凰古今交响曲》文:李宜普,诵读:望玉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李宜普(日照)‖2025·中国竹泉村凤凰文化节暨民间艺术节首届“凤凰杯”全国征文大赛作品选登(十)</p><p class="ql-block">原创 沂蒙诗社 沂蒙诗社</p><p class="ql-block">◎竹泉村畔的凤凰古今交响曲</p><p class="ql-block">文/李宜普</p><p class="ql-block"> 在悠悠华夏大地的版图上,鲁地东南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竹泉村。这里不仅有清泉潺潺、翠竹摇曳的秀丽风光,更蕴藏着深厚悠远、令人沉醉的历史文化宝藏,其中,“鲍宅山凤凰刻石”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跨越千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溯至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那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太初历》的颁行,将建寅之月定为正月,自此,这一历法规则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沿用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络。而在竹泉村西部的三山沟,“鲍宅山凤凰刻石”悄然诞生,其落款日期“三月七日”,以一种静默而坚定的姿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成为中国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方刻石,承载的远不止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凤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见证。凤凰,这一神鸟,在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东夷民族文化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夷民族,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对凤凰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崇拜。在他们的认知里,凤凰是祥瑞的象征,是吉祥、美好、幸福与和平的使者。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凤凰的传说,宛如繁星点缀在历史的浩瀚夜空。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它从遥远的天际翱翔而来,身姿优雅,五彩华羽闪耀着神秘的光芒。每当凤凰降临人间,世间便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凤凰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吉祥符号。它融入了诗词歌赋、绘画雕刻、建筑装饰等各个艺术领域,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能工巧匠手中的精美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泉村,这片神奇的土地,与凤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万鸟归巢”场景,堪称大自然与凤凰文化的绝妙呼应。每至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竹泉村的山林间,万鸟从四面八方翩跹归来,它们的翅膀在霞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犹如凤凰引领着百鸟归巢的盛大仪式。那一刻,整个村庄被一种祥和、神秘的氛围所笼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凤凰文化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2025·中国竹泉村凤凰文化节暨民间艺术节”的举办,无疑为凤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月七日”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历史深处的日期,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竹泉村一年一度的文化庆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文化节,精心策划的全国征文比赛犹如一颗投入文学海洋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它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挖掘与凤凰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被重新唤醒,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文学爱好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笔触,描绘着凤凰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以及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角度看,凤凰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它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古代,凤凰常与皇权紧密相连,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尊贵与威严。但在民间,凤凰则更多地象征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追求幸福与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现代视角,凤凰文化所蕴含的和谐、美好、创新等元素,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渴望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凤凰所代表的祥瑞之气,正是这种追求的生动体现。同时,凤凰涅槃的传说,寓意着在困境中重生与创新,这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于突破自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泉村,凭借着“鲍宅山凤凰刻石”和“万鸟归巢”的独特优势,成为了凤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古老的凤凰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到凤凰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竹泉村的凤凰文化节能够越办越好,吸引更多的友人关注凤凰文化,参与到凤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让这只古老的神鸟,在新时代的天空中,继续展翅翱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凤凰文化将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代代相传,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宜普,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诵读者:王玉,笔名:望玉,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类设计三十余年,喜欢诵读,热爱生活,临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散见于平台或者报刊,一名文学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