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寻根之旅

董虹

<p class="ql-block">年前冬至常州祭祖之际,常州宗亲告知在宜兴太华镇一水库旁留有董氏宗祠及祖坟,并介绍宗祠当年曾作为新四军子弟学校得以保留。我根据描述并通过高德地图搜索,发现在太华镇“新四军纪念馆”附近有一公交车站名为“胥锦”。因先前对家谱研读时,了解宜兴有董氏“胥井”分支记载,故初步判断宗祠具体位置应该在此。</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30日(正月初二),我和夫人及两弟和同族兄长共五人,相约利用假期开启寻根之旅。上午十时月城出发,直接导航至“胥锦”公交车,目的地一眼就发现“新四军纪念馆”,顺路拐弯就发现路旁的“董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询问迎面走来一村民,上前告知我们的来历,获知对方系同族二十五世孙,并初步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通过门口标识获知现“董氏宗祠”于1985年1月被列为宜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上面文保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为我们联系到了董叶清先生前来接待。</p> <p class="ql-block">根据交谈了解,董叶清先生系董氏二十二世孙,“董氏宗祠”东西南三面环山,近百年来是乡镇文化中心地之一。民国3年(1914),秀才董观山和董建芝受张渚市镇府之托,在“董氏宗祠”内创办张渚市第六小学。民国28年(1939-1941)创办了江苏省第五临时中学。民国33年(1944-1945)创办新四军干部子弟学校三洲实业中学。民国35年(1946)创办胥锦保国民学校,1950年改太华乡中心小学。1960年办胥锦中学(初中),1970年办胥锦完全中学(有高中部)。 在此培养出许多优秀建设人才。正因如此,躲过动乱年代一劫,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现“董氏宗祠”三院三进建制,一进为办校旧址、二进中堂及两侧供奉董氏先祖画像、三进为始祖董综公塑像及供奉的历代牌位。</p> <p class="ql-block">另外董叶清还介绍,在宗祠后侧(东南方)还有二世祖董爰公墓,因原桂花坟水库建设需要,由桂花坟迁移至此。</p> <p class="ql-block">因一时仓促,我们一行五人准备不足,临时为祖先供奉了水果,并将我编辑的一套《常州青果巷董氏人物》馈赠董叶清先生以致答谢。</p> <p class="ql-block">胥井董氏,始祖董综,江西庐陵人,宋孝宗年间【162年-1189年1,苦读中进,朝为官,拜为左右谏议大夫。娶昆山童氏为妻,生子二,董爰(字亟行,葬宜兴胥井东山下桂花坟)、董夏。时值金兵大举南下,北宋徽、钦二帝畏敌如虎被金兵打得节节败,时局动荡,宦海沉浮。吾始祖董综即生隐退之心。漫游江南昆山,被“碧波泛金光,绿野皆粮仓”的秀丽风光所吸引,寻觅阳羡南山胥井,只见“古木参天,竹翠松茂,清溪潺潺”,顿生留恋之意。故后来把长子董爰安居于胥井,次子董夏着落昆山。此后董爰生二子董臣晋(葬胥井桂花坟)、董臣鲁(字思齐,常州路儒学教授,为常州青果巷前街派)。</p><p class="ql-block">注:宜兴市高塍镇有胥井村地名,故太华镇为胥锦村 。</p> <p class="ql-block">祭拜董氏祖先</p> <p class="ql-block">董氏宗祠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董氏宗祠曾为抗日电影《亲娘》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胥锦村简介:胥锦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东南侧,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村域东西南三面青山环绕,北临龙珠水库,区位优势明显、红色文化特色彰显、自然禀赋凸显,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暨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曾建立于此,粟裕、江渭清、王必成等苏浙军区领导人多次来此领导革命斗争,是苏南地区著名的红色村庄,素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之称。胥锦村村域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近1万人。胥锦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13名。</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胥锦村入选中组部、财政部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是宜兴首个和唯一一个入选村庄。胥锦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实施“党建强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善治固村”五大行动,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数千万元修复改造合兴饭店、三洲实业中学旧址等一批红色历史遗迹,探索走出一条“红色引领 绿色生态”的强村富民道路。近年来,胥锦村先后获得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卫生村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