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血战大鱼山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张大鹏 何亦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7日,我新华社向全国播送了一条消息:《气壮山河的大鱼山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鱼山岛是浙东沿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偏僻小岛,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东面邻近岱山、秀山,西与慈溪、镇海海域相接。全岛长约6公里,宽1.5公里,共有400多户人家,千余人口,多以捕鱼为生。浙东沦陷后,日军屯兵岱山、定海,把舟山群岛作为浙江沿海重要的海军基地,特别是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更进一步加强了舟山群岛及其附近海面的控制,将舟山群岛当作他支援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基地。大鱼山岛虽无日伪军据点,但常有日军豢养的爪牙上岛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纵队司令部决定由海防大队派出部分武装开辟隐蔽的海岛游击根据地,发展和加强海岛斗争,牵制敌人的力量,以备日后作为配合盟军进军舟山群岛的跳板。5月,纵队政委谭启龙、司令员何克希,向海防大队大队长张大鹏面授了这一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必要的侦察与部署,海防大队决定由副大队长陈铁康率领第1中队,去执行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19日晚,海防大队第1中队70余人,于慈溪古窑浦下海登船,分乘5条木帆船,其中两条是登陆作战的哨船(该船属海防大队编制),有指战员四五十人;另3条是装大米、油盐、医药用品的后勤船,有武装保护。当晚因风向不对,无法起航。20日晚,风向转好,5条战船向大鱼山岛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21日清晨,我部顺利抵达大鱼山岛南水头,时适落潮,指战员士气高昂,奋勇抢先,占领了滩头阵地。接着冲上海岛,控制了山冈。陈铁康和中队长程光明仔细察看地形,布置警戒,派出小分队,分路搜索。指导员洪珠、副指导员孙岳,带领部分战士,分头到各村岙宣传,以稳定群众情绪,并侦察敌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岛上居民由于深受盗匪顽伪侵害,见我部队上岛,一时摸不清情况。他们开始以为是盗匪上岛,惊恐异常。后来看到指战员身穿土布衣服,脚穿百纽草鞋,头戴草帽,举动文明,队伍整齐,态度温和,觉得与盗匪不同,从而很快平静下来。但驻岛伪军舟山保安总队大洋山独立中队俞康祺部的1个分队,约七八人、四五条枪,却吓得胆战心惊,龟缩在“龙王宫”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他们是闻风潜逃,窥测我军动向。为头的是一个名叫张阿龙的分队长。此人是日军特务,绰号“沙山龙”,十分凶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部队移到老厂基丁家宿营,召开连排干部会议,安排了部队进岛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日,部队移到地势险要的小西洋岙驻扎。按照干部会议的安排由指导员洪珠率领一部分战士分别到大西洋、湖庄头各村岙访贫问苦,调查情况,向群众宣传抗战救国的道理,并说明我们是抗日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一面宣传,一面还为群众修理草房,打柴挑水。当群众看到战士有饭无菜时,主动拿出鱼虾、泥螺、海蜇、咸菜等,各班都一一照价付钱。相反地,战士们看到居民以番芋度日、藤菜充饥时,就主动把大米饭送给面黄饥瘦的老人、小孩吃。这些爱民的举动,破除了群众对我们的疑虑,赢得了群众的好感。他们说:“这样好的队伍,还是第一次看到,恐怕是从四明山来的三五支队。”在进行群众工作的同时,陈铁康、程克明对岛上的乡保长和其他头面人物开展统战工作,向他们宣传我们抗日救国的主张,说明部队上岛的目的是“联络各方,共同抗日,保卫地方,保护百姓”。还听取了部队进岛后群众的意见和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上岛部队的领导却忽略了一个基本情况。这就是:大鱼山岛长期受日伪统治,群众害怕日伪军,担心好队伍一走,岛上还是“沙山龙”为王。那个作恶多端的“沙山龙”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竟然大模大样地出现在我们的中队部,在保长王才荣的陪同下,以群众代表自居,“拜会”我们的陈铁康同志。当时,有的同志从“沙山龙”的言行中引起了警觉,主张把他扣留起来。由于主要领导人警惕性不高,强调“初次上岛,应该联络各方,争取利用”,加之事先又未能与定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情况不明,难以判断,致使留下了这个毒瘤,种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日晚上,这个死心塌地的汉奸“沙山龙”,趁我不备,和保长王才荣偷渡到岱山,将我1中队登陆大鱼山岛的情况报告给日伪军定(海)东指挥部李思镜和大队长郑留忠。郑留忠得此情报后,立即向驻岱日军密告说:“大鱼山岛发现新四军三五支队二三百人,请求进剿。”驻岱日军亦惧我军威,深感驻岱日伪军不足抗我兵力,于是又电告舟山日军司令佐滕经藏说:“大鱼山岛发现新四军三五支队数百人,请求空军支援和海军配合。”这样,日军经过一番苦心策划,拼凑了日军200余人,伪舟山保安总队王继能等部三四百人,在日军指挥官和王继能的率领下,于8月25日凌晨,分乘105号兵舰1艘、登陆艇2艘、小汽艇5只、机轮船5条,在两架敌机的配合下,向大鱼山岛发动了陆海空联合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日清晨,大鱼山岛一切都显得很宁静。突然间,“沙山龙”鬼鬼祟祟地来到中队部,对陈铁康说:“今天日本的飞机和兵舰要来进攻。”几乎是同时,隆隆的马达声,在大鱼山岛的东方响起。瞭望哨徐一宏发现敌舰,立刻向带班的5班长报警。5班长飞奔中队部,向陈铁康报告说:“发现敌舰10余艘,向大鱼山岛急驶而来。”陈铁康闻讯后,感到情况严重,一面下令各班做好战斗准备,一面召集连排干部开会。大家一致认为,悬海孤岛,部队无处转移,也无法隐蔽,出路只有一条,打!坚决地打!于是作出了应战的决定,并由司务长沈长文负责撤退后勤,帮助群众转移。中队指导员、党支队书记洪珠向部队作了简短的动员,号召大家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英勇战斗!并要求人人沉着应战,节省每一颗子弹,多消灭敌人!同志们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阵地。副大队长陈铁康和中队长程克明带领杨文海排占领大岙岗阵地。指导员洪珠带领陆贤章排占领打旗岗阵地,副排长陆林生带领18名战士占领湖庄头阵地。这3个阵地恰成椅角,既能各自监视敌人可能的登陆点,又能互相火力支援,控制滩头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人欺我兵力单薄,孤军无援,上午8时许,向我发起进攻,一面以飞机扫射和战舰火炮轰击,压制我方阵地,一面避开我正面阻击,从大鱼山岛的南北两端登陆,然后分两路向我夹击,沿途烧杀抢掠,十分疯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小西洋滩头敌人登陆时,遭到我打旗岗阵地战士的猛烈打击,上岸的10多个敌人,被打死打伤六七个,敌人就败下阵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指挥官见状,一面命令南北登陆的敌人,加紧包抄,一面用更猛烈的炮火,向打旗岗阵地轰击,并驱使伪军再度发起冲锋。当这批伪军提心吊胆、畏畏缩缩爬上山坡时,我军发动了政治攻势,向伪军高喊:“和平军听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昧着良心替日本佬卖命,你们回去吧!你若不打我,我们决不打你,如若你一定要打,等着吧!我们送你回老家。伪军一听,吓得蜷缩着身子,放慢了爬行速度。日军指挥官见状,命令鬼子像赶鸭似的逼着伪军冲锋。当日伪军硬着头皮,爬向山冈时,指导员洪珠向全排指战员喊道:“同志们,咬住敌人,狠狠地打,打得他腰断背裂,脑袋开花!”于是那挺横插梭的捷克式机枪喷吐出愤怒的火舌,子弹和手榴弹一齐飞向敌群,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冲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北路的日伪军到了大东岙。敌人发现了我大岙岗阵地,便一面选择地形,一面指示敌舰炮击大岙岗。炮击约一刻钟后,一群日军带着几十个伪军,开始了侦察性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岙岗是我一中队的主阵地,布置了2挺机枪、1门土炮、20多条步枪。左有打旗岗阵地为依托,右有湖庄头阵地为屏障。当时,陈铁康看清敌人缩着脑袋,弓着身子,战战兢兢地爬到山腰,他一声令下,机步枪同时开火,把敌人打下山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旗岗、大岙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气得日军指挥官直骂伪军“混蛋”、“废物”,并手持指挥刀,胁迫伪军头目带头冲锋。同时,急令炮兵疯狂射击。敌人发狂了,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倾巢出动,全面进攻,3个阵地各有日军60多人,伪军七八十人,采取南北夹击,分割围攻,妄图一举陷我阵地。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当敌人相距我们只有几十米远时,指挥员一声令下,阵地上的3挺机枪、1门土炮、数十条步枪一齐开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大岙岗、打旗岗、湖庄头3个阵地,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军连续打退敌人的3次进攻,不仅激励着战士们杀敌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后勤人员也是莫大的鼓舞,掩护后勤的孙民权班,以及炊事员、船老大也纷纷要求参战。他们主动跑上阵地,接过伤员的枪,参加了战斗。后经洪指导员的劝说,在司务长沈长文的带领下,回到了后勤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已午后,敌人一面在山下喘息,调整兵力;一面用舰上的炮火,不断向岛上轰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指战员们满身尘灰,血迹斑斑,有的伤口还在流血。虽然短兵相接的战斗暂时停止了,但他们深知,恶战还在后头。因此,顾不得伤痛、疲惫和饥渴,一面安顿伤员,掩埋牺牲的同志,加紧抢修工事;一面组织力量收集石块,准备给予来犯之敌有力打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1时左右,日军从全面进攻的失败中,改变了战术,以打旗岗为主要目标,展开猛烈的进攻。炮弹像冰雹般地在打旗岗爆炸,一时打旗岗浓烟滚滚,岩石被打得粉碎,积起一层厚厚的泥沙。战士们把弹坑当掩体,碎石作枪弹,顽强抵抗。洪指导员和一些战士相继负伤,他们不顾伤痛,坚持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时部队伤亡越来越大,弹药将要耗尽,洪指导员忍着伤痛,在阵地上爬动着,从牺牲和负重伤的战士身上收集子弹,又把它分送到坚持战斗的同志们手上。他每交出几颗子弹,便鼓励对方说:“革命同志不做俘虏,不缴枪。”“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给自己,准备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当着敌人的进攻被暂时打退以后,他还领着大家唱《繁昌之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i>皖南门户,</i></p><p class="ql-block"><i> 长江边上,</i></p><p class="ql-block"><i> 平静的繁昌,</i></p><p class="ql-block"><i> 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i></p><p class="ql-block"><i> 无耻的日本强盗,</i></p><p class="ql-block"><i> 海陆空军一齐进攻,</i></p><p class="ql-block"><i> ……</i></p><p class="ql-block"><i> 我们的血,发扬了民族的荣光……</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滔滔东海的一座小岛上,也受到了日本强盗海陆空的一齐进攻。此时此刻,唱起这样的歌子来,怎能不叫人满腔怒火,热血沸腾!又怎能不使人勇气倍增,感到无限的光荣与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况越来越危急,眼看着打旗岗阵地保不住了,洪珠同志从皮包中取出文件,点上了火。这时,排长陆贤章提着1挺机枪过来了,他要指导员带几个战士后撤。洪指导员坚决不肯,命令陆贤章领着大家撤退。撤退的同志才走,便听得指导员的驳壳枪打响了,这是他在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他们又走了一段路,又听得单发的一枪。这是敌人已冲上山冈,洪指导员向活着的人们报告自己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枪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守卫在湖庄头阵地的陆林生排,也打得非常艰苦,情况十分危急。陆林生腿负重伤,仍顽强坚持战斗。而当他被战士王根生强行背下阵地后,阵地上只剩下3个人了。班长张宗发带领战士张小弟、储连排,和冲上山冈的日军进行生死搏斗,当场击毙日军指挥官。班长张宗发和战士储连排在和敌人拼杀中牺牲,战士张小弟负了伤,乘敌混乱中滚下山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旗岗、湖庄头失守后,残酷的战斗转移到大岙岗。大岙岗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中,但阵地上的英勇战士,却临危不惧,殊死坚守。当日军全力攻击,冲上山冈时,战士朱大钧沉着应战,接连击毙日军3名。1班长兼机枪手施铁山,更加英勇顽强,他站立身子,满面怒容,圆睁双眼,横扫机枪,一下打死了七八个敌人。当他身中数弹时,还忍着痛,咬着牙,打完最后一梭子弹。他把枪芯甩掉,跳出战壕,挥动着手中的枪托,与敌人厮打,最后倒在血泊中。其他战士也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重伤员不能行走,就举起石块与敌人拼杀。正当敌人庆幸占领山冈,企图活捉勇士时,一位战士身怀2颗榴弹,待敌人接近时,2颗榴弹先后爆炸,炸死鬼子多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许。鬼子凭着优势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在惨重的伤亡中占领了这个阵地。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荒秃的山冈,浇灌了抗战必胜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5时,敌人撤离大鱼山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当中,有一部分伤员被俘,敌人把他们押上了战舰。途中,3个同志跳海。敌人用机枪扫射,两个战士牺牲在海中;战士李金根左臂中弹,仍顽强泅渡,奋力向大鱼山岛游去,后来被当地渔民搭救。惨无人道的日军,公然违反对待俘虏的国际公法,将押上105号战舰的我军战士集体屠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金根回到岛上,找到了负伤突围的张小弟,过后又会合了10多个跳崖脱险的同志。他们一个个身上多处负伤,幸亏当地群众大力支援,帮他们擦拭血迹,包扎伤口,妥善隐藏。渔民们还给伤员喂水喂饭。26日晚,隐蔽在山脚、岩洞等处的沈长文、孙民权等同志,在岛上群众的热情帮助下,打扫了战场,掩埋了烈士的尸体,并陆续找到了10多名伤员,把他们送上3号哨船。当晚,3号哨船回到了海防大队所在地古窑浦。以后,又有一部分伤员陆续回队。这些伤员都是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脱险的。小西洋村有个叫夏杏花的妇女,不顾枪毙杀头的危险,机智地藏过了我们的两个同志,使他们安全脱险。这样,先后回来的指战员共有3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排长陆贤章,也是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归队的。归队时,他的身上还绑扎着轻机枪枪芯等零件。正是他,又于28日奉命带了2中队两个班重回大鱼山岛,感谢、慰问当地群众。在他们离岛时,群众自动聚集起来,含泪相送,一直送到船上。并一再表示,大鱼山岛人不会忘记牺牲在岛上的这些好人,盼望新四军的海防大队早日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鱼山岛战斗,共毙伤日伪军七八十人,自己付出了牺牲40人的重大代价,损失了很多武器,教训是深刻的。但是,这又是气壮山河的一役。这一点,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事后,舟山日军指挥官惊叹,在攻占中国沿海诸多岛屿的战斗中,碰到这样英勇善战、血战到底的中国兵还是第一次。我军血战大鱼山岛的壮烈行为,在大鱼山岛、在舟山群岛广大群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样,大鱼山岛人民舍死忘生救护1中队同志的动人事例,也是一首嘹亮的海上战歌。同志们说得好,在这次战斗中,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在东海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它迟早会发芽开花、结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纵队特地召开了一次表扬大会,宣扬了气壮山河的大鱼山岛战斗事迹,表彰了大鱼山岛战斗中的英雄模范,并向他们发了奖品。我们的《战斗报》上,还编印了《血战大鱼山》的连环画册。大队长张大鹏还为大鱼山岛战斗谱写了歌曲。其中唱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呼呼怒吼的风呀,</i></p><p class="ql-block"><i> 白浪滔滔的海呀,</i></p><p class="ql-block"><i> 漂泊在海上的船呀,</i></p><p class="ql-block"><i> 都有我们同志乘呀!</i></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i> 海上的英雄打鬼子呀,</i></p><p class="ql-block"><i> 鱼儿鱼儿安息吧!</i></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1987年12月定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