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位于番禺区的西北部,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古镇保留了约400间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除了宝墨园,还有国保单位留耕堂。</p> <p class="ql-block">2005年,沙湾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留耕堂,即番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早了170多年。留耕堂得名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p> <p class="ql-block">留耕堂前代表古代科举功名的旗杆石,祠堂中高悬着的“进士”“文魁”牌匾,足见历史上文风之鼎盛。沙湾古镇何氏家族自明朝以来,先后考取进士的有46位,考上秀才的不记其数,任职中央及地方官吏大臣人数在广东省排名第一。</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包括山门、仪宫、钓鱼台、享殿、寝殿、东西两廊和村祠。由青砖石、木、牡蛎构成,先后经过三次大修,是番禺区年代古、规模大、艺术精、格调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p> <p class="ql-block">建筑以多栋梁闻名于世,一共112条木、石柱,也许是寓意祈望何氏多出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两边的项脊长联</p> <p class="ql-block">用于围垦勘界标志的一对憨态可掬的小铁牛,文革中牛角等被破坏。</p> <p class="ql-block">古镇一角</p> <p class="ql-block">民盟之家</p> <p class="ql-block">沙湾是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当地粤音粤曲的民间组织称为“私伙局”,沙湾的私伙局据说有100多支,音乐之风可谓盛矣。</p> <p class="ql-block">有多位何氏音乐家对广东音乐发展作出过贡献</p> <p class="ql-block">《雨打芭蕉》为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针姨的鱼制品店上过央视</p> <p class="ql-block">香煎瓤土鲮鱼是一道地道的家常功夫菜,口感细腻丰富,但制作过程很考厨师功力。要做这道菜可从土鲮鱼肚腩处轻轻划一刀,将鱼皮和鱼肉分离的同时,将鱼腩的鱼刺拉出,而后在鱼尾轻轻砍一刀,整条鱼的鱼皮就剥离出来了。刮出来的鱼肉会加腊味、陈皮、葱花、生粉搅拌打成鱼滑,随后,把鱼滑瓤入鱼皮重新编成一条饱满的鱼,然后放入锅中先煎有鱼滑露出的部分,整条鱼煎至金黄捞出,把蒜、盐、生抽等调味料放入锅中做个酱汁,把煎好的鱼重新放回锅中焖煮20分钟后,食用前切块并拼成一条完整的鱼模样,这样煎瓤土鲮鱼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位于番禺区中部的南村镇。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可园、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有四座主体建筑,即卧瓢庐、临池别馆、深柳堂和玲珑水榭,中间横卧一座小虹桥,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门</p> <p class="ql-block">正门及门厅为祖先祠堂</p> <p class="ql-block">东园主要建筑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文曲星</p> <p class="ql-block">圣旨木牌匾,80年代从学生宿舍床板寻回。</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的布局巧妙,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园林所需的全部元素尽纳于园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既强调建筑物使用功能,又装饰有度,有简有繁,在简朴中显出典雅,繁琐之间却有协调美感。被视为岭南园林装饰精华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灰塑,广泛用于园林建筑的门头、窗楣、屋脊、墙壁、山墙的装饰中。</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的造园之妙在于通过回廊、花窗、影壁的巧妙借景,造就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绝妙效果,使得小小园中的景致更加的深幽广邃。而且在以模仿自然山水为特色的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不少来自西方的建筑元素。中西合璧,共同营造出这方别具特色的岭南佳景。</p> <p class="ql-block">中式花窗,西洋彩色玻璃,光影陆离,变幻无穷。</p> <p class="ql-block">深柳堂(深柳藏珍景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沿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它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廊檐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内部装饰精细,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堂前的铸铁花棚架,缠绕着炮仗花古藤,枝叶茂盛。堂前有柱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p> <p class="ql-block">2018年中秋前,余荫山房迎来了一批广东省非遗“广式红木宫灯”,为古建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夹墙翠竹是余荫山房绿化景观之一。苏东坡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咏竹》诗中,体现了竹类“雅”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名园中唯一能基本保存原貌的,并以其“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是人们感悟广府士大夫精神,领略岭南园林建筑艺术,博览地方民俗文化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年🧨 ㊗️我们所求皆如愿💗所行皆坦途。让我们一起出发看山川湖海,趁风景和年华正好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