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浣花溪公园

范学谦

<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八月二日下午,我游览了成都浣花溪公园。本来想同老伴一块儿去的,但老伴说,天太热,又很累,不想出去了,因此我就只好一个人去了。我去过杜甫草堂,知道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很近,也就一墙相隔,在杜甫草堂的东边和南边,就像锦里在武侯祠的东边和北边一样。于是就坐82路公交车到送仙桥站下车,再往回走不远就到了浣花溪公园的北门。</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立着的石头上刻写着“杜甫草堂 浣花园林区”,不是写的“浣花溪公园”,但知道它就是浣花溪公园。这个大门是浣花溪公园的北门,公园有两个北门,这个北门在杜甫草堂北门的东边,叫东北门;另一个北门在杜甫草堂西南万里桥西边,叫西北门。</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就是一座桥,这座桥建在浣花溪上。浣花溪公园就因这条浣花溪而得名。杜甫《卜居》诗中说“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溪水是由西向东流淌,西为上游,杜甫草堂在西边,浣花溪公园自然就在东边了。</p><p class="ql-block"> 公园总占地面积450多亩,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成都最美公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过了桥,有一个小广场,叫“诗圣广场”。广场上有一尊杜甫塑像,站在一块石头上,昂首挺胸,眼望远方。脚下石上刻着“一览众山小”。这里是整个公园的起点和标志。</p> <p class="ql-block"> 走出诗圣广场,沿道向前走。路右边是一条溪水,路左边是大量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  右边溪水那边,是一边湿地景观,叫“白鹭洲”。是以李白的《送别得书字》诗中“日落看归乌,潭澄羡跃鱼”为造园意境,营造适合白鹭栖息的生态环境,以吸引鸟类到此生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 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现。</p> <p class="ql-block"> 路左边是杜甫的千诗碑刻。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瑰宝。千余首碑刻遍布整个公园,既突出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展示这些碑刻的同时,也介绍了杜甫一生六个重要的生活阶段。这些阶段通过摩崖石刻和书法碑廊的形式展现出来,由当代的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书写。</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时期是 : 游学壮歌。这一时期,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偶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这一时间诗歌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游龙门奉先寺》等。诗歌风格充满雄壮、意气风发、积极进取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就体现了杜甫这个时期的风格。后面骏马抬步欲行,马前杜甫器宇轩昂,充满活力与希望,他挥舞着手臂,衣袖在空中荡漾,一派少年英姿。仿佛在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时间 : 长安沉吟。杜甫35岁时赴长安应试不中,空有一腔报国之心,但无用武之处。而因家境破落,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向皇帝献赋,向权贵投诗,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汤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公元755年,杜甫43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妻将雏”,一次次逃亡。这个时期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及“三吏”“三别”等诗。</p> <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体现出了杜甫壮年时期的怀才不遇,清瘦的面颊已见沟壑,他忧国忧民,命运与国家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悲切沉郁,又无可奈何。他低头躬背,沉吟不语,双手拂膝,仿佛一座凝固的山。</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又叫“诗长廊”。长长的墙壁上刻写着一首首的诗。</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时期 : 流寓秦州。公元759年,杜甫48岁,史思明称燕王。当时关辅饥馑,民不聊生。杜甫于这年七月带妻儿离开长安,西赴秦州(甘肃天水)。他的侄儿杜佐及他的一个好友赞公和尚也都在这里,他在这里过上了一段幽闲的生活。本来想在这里定居,但未得实现,居住三年,最终离开这里。这个时期他的主要诗作有“秦州杂诗二十首”、《月夜忆舍弟》等。</p> <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显示杜甫在长期、长途多地的流荡中,人马俱瘦。马成了一个长条,不得志的杜甫拖着无力的身躯随马而行,便感到那么的沉郁悲凉。</p> <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时期 : 草堂岁月。杜甫离开秦州,辗转颠簸,来到成都。在好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一草堂,定居下来,开始过上了几年的安定生活。在成都的几年中,杜甫写诗较多,较有代表性的有 :《卜居》,《堂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p> <p class="ql-block">  这款塑像中,杜甫冠带整洁,面相慈祥,可见他因生活较为安定,心情亦为舒畅。但从杜甫微微低垂的目光中,仍可看到他的执着与坚定,一副倦鸟归巢思来春的沉思者形象。杜甫安然静坐,神态平静安祥,似在与邻居或客人吟诗畅论。</p> <p class="ql-block">  在右边的林岗上,有一尊陶渊明的塑像,标为“东篱采菊”。</p> <p class="ql-block">  第五个时期 : 夔门抒怀。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意图去潇湘。后来,严武又回四川,杜甫非常高兴,暂停东游的打算,又返回成都,并写了一首《奉待严大夫》的七律诗 :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但回到成都不久,严武竟突然病故,杜甫无奈,又只好离开成都,出发东游。他先在云安大病一场,后又去了夔州,在这里住了两年,安居养病。</p><p class="ql-block"> 在夔州,杜甫一边养病,一边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把这些都融入了他的诗歌之中,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他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诗歌,几乎平均每日一首。比较著名的有 : 《秋兴八首》、《九日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古柏行》、《登高》、《八阵图》等。</p> <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中,我们看到杜甫举起右臂,长袖挥舞,吟诗抒怀,与青年出游时充满斗志相呼应,表达了杜甫内心深沉强烈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前边有一条道,很多小车从这条路上通过。过了这条道,就进入了沧浪湖区。</p> <p class="ql-block"> 溪边的道又叫“寻香道”。</p> <p class="ql-block">  第六个时期 : 洞庭余响。杜甫在夔州居住时期,天天听到四川战乱的消息,他觉得夔州也不会安定,就带病离开夔州,前往潇湘。杜甫这时疾病缠身,左臂偏瘫,右耳已聋。因为没钱,只能买一些廉价的中药维持生命。为了生计,公元768年,杜甫前往岳州投奔朋友。谁知,等他千辛万苦到达岳州以后才知道,他的朋友刚刚调任去了潭州。无奈之下,贫困潦倒的杜甫只有寄居舟中,每天以野菜汤度日。但他仍不忘写诗,一日,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一首千古悲凉之作 : 《登岳阳楼》。全诗如下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公元770年冬天,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舟上去世。去世前的一天,仿佛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在飘荡的小舟中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在长诗里,杜甫总结一生,托付后事,充满凄切感人的家国之忧。一代诗圣,就这样悲凄离去。</p> <p class="ql-block">  这尊塑像,杜甫的手尽管豪气犹存,却也难掩无力的颤抖。他的膀臂下垂,高昂着头,流露出他的无奈和不屈。几尊塑像,通过塑造手的动态,身体的姿态与马的势态,将杜甫不同时期的状态表达得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又有一条大道,叫“诗歌大道”。这条大道是以一条以诗歌为主题的文化景观道,是从中国三千年诗歌长河浪花中选取了一百多朵绚丽夺目的诗花和两百多位著名诗人,连同生卒年代都镌刻在坚硬的花冈石大道上。大道起于浣花溪公园南大门的雕塑“源泉”,终于草堂南门外屈原、杜甫、李白巨型雕塑。大道上以我国三千年诗歌为主线,按年代由清推至先秦,直达楚辞诗经源。其中重点选择了清代以前各时期有代表性的两百余位诗人的名诗句,构成宽阔的长200余米的诗歌大道。漫步其间,会不由自主被中国诗歌的魅力所濡染,人们的诗意诗情会油然而起。</p><p class="ql-block"> 公园的南大门内矗立着华夏古今第一鼎的文化源泉鼎。源泉鼎仿春秋龙凤青铜鼎铸造,最大直经6米,高4米,重7吨,其支撑大鼎的四根水泥柱子有9米高。之所以叫“源泉鼎”,是可以让水从鼎中自溢而出,再顺着诗歌大道蔓延,象征着中国诗歌鼎盛,源远流长,中国诗人“文思泉涌”。但大鼎里的水并不是天天都往外溢。</p> <p class="ql-block"> 诗歌大道左右两边的松柏树丛里,由雕塑家叶毓山“操刀”的25位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各个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龚自珍</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杨慎</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 、 黄庭坚</p> <p class="ql-block">初唐四杰 : 卢照郃、王勃、杨炯、骆宾王</p> <p class="ql-block">陈子昂</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p> <p class="ql-block">韩愈</p> <p class="ql-block">庾信、鲍照</p> <p class="ql-block">三苏 : 苏轼 、苏洵、苏辙</p> <p class="ql-block">三曹 : 曹丕、曹操、曹植</p> <p class="ql-block">杜甫、李白、屈原</p> <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塑,选取重要诗歌故事或诗人代表性诗句中富于情节性的经典瞬间加以刻画。诗人们或悠然、或悲怆、或温婉、或激昂、或宁静、或刚烈、或超然,或坐或站,“述说”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再现出他们卓尔不群,仪态轩昂,个性昭然的风采,形象鲜明生动。</p> <p class="ql-block">  千古流传的名句,在脚下镌刻着。游人跨越时空阅诵着镌刻的诗句,崇拜之情会油然而生。驻足于此,时空流转,仿佛聆听到诗人或慷慨激越、仰天长啸、悲壮苍凉的高歌;或绮丽典雅、悠扬婉转、清新飘逸的吟诵。</p> <p class="ql-block">  公园的南大门建得也很气派,门前也竖立着一块刻着公园名字标示的石头,门内也是一座大桥横架在溪花溪上。桥两边各有一个走廊,湍湍溪水从桥下流过。</p> <p class="ql-block"> 大门里边和源泉鼎之间,是“万竹广场”。</p> <p class="ql-block"> 从万竹广场出发,顺溪边路往东走,南边就是万树山,路旁仍布满了诗碑。</p> <p class="ql-block"> 前边的路旁,又出现了一道一道的诗碑墙。</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一个小广场,叫“川西文化广场”。这是一处露天文化观演广场,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前边是一个茶坊,叫“川西茶廊”,在这里喝茶的人还很多。</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走上了登万树山的路,山不高,慢慢地往上走,山上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  前边有个月亮门,门内有个亭子,叫“看云亭”。</p> <p class="ql-block"> 前边有三座石雕像,分别是李白、杜甫、高适,他们在汴梁吹台相遇。</p> <p class="ql-block">  前边有一座亭子,亭子题名“浣花流韵”,亭中立一碑刻,为“杜甫千诗碑记〞。</p> <p class="ql-block">  前边是下山之道,一梯一阶,弯弯曲曲。下边路边的山壁上,又全是诗歌石刻。</p> <p class="ql-block">  山壁诗碑刻很长,重重叠叠,甚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溪水,溪水那边有一排房子,叫“含翠轩”。</p> <p class="ql-block">  一旁有个亭子,叫“朝晴“,亭子另一边又是诗碑廊。</p> <p class="ql-block">  一旁还有一个《诗经 关雎》的雕塑,男女主人公很是活泼动人。</p> <p class="ql-block"> 一旁有两堆石雕,一堆四人,共八人,为“醉中八仙”。他们分别为 :李白、贺和章、李适三、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p> <p class="ql-block">  一旁,还有一块儿石头,上刻杜甫《饮中八仙歌》诗。</p> <p class="ql-block"> 饮中八仙歌 杜甫</p><p class="ql-block">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p><p class="ql-block">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街杯乐圣称世贤。</p><p class="ql-block">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p><p class="ql-block">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p><p class="ql-block">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p><p class="ql-block">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p> <p class="ql-block"> 又往前走,为“思乡泉”、“游客诗墙”、“新诗小径”。</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又到了浣花溪上的万里桥。</p> <p class="ql-block"> 过了桥,溪边有一码头叫“草堂码头”。</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到了杜甫草堂南门,照壁南边下面,横放一断碑,为唐代诗人元稹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 :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为草堂广场,左右各有“三苏”“三曹”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广场南边是高大的李白、杜甫、屈原的雕塑像。200多米长的诗歌大道到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  左边就是美丽的沧浪湖。</p> <p class="ql-block"> 李白、杜甫、屈原三人雕塑前边是一座浣花溪大桥。过了大桥,右边有一条上万树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这里竹子很多,被称为“竹林”。 路旁端坐着一尊杜甫的雕塑像,他双手扶琴,此像为“幽篁扶琴”。突然想到王维的《竹里馆》诗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切无不显示着浣花溪公园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文化的沉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