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208)甘宁:勇谋相长竞风流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甘宁年轻时力大勇猛,喜好结交侠士,招集轻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经常组织攻伐打劫。后来改邪归正,开始研读诸子书籍。投靠刘表、黄祖,均不受重用,最终归附东吴,在周瑜、吕蒙的推荐下,受到孙权旧臣般的看重。</p><p class="ql-block">甘宁向孙权建议说,刘表没有远见,他的儿子又低劣无能,应先于曹操动手图谋荆州之地。黄祖已经年老,内部矛盾重重,荒于军备,应首先攻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孙权对此非常赞许,而在座的张昭认为此举“恐必致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也表示“今年行讨”。不久,孙权向西出兵,一举打败黄祖,尽获其兵众。孙权向甘宁授予兵权,令其驻守当口。</p><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后,孙权派周瑜率军向曹军名将曹仁所占据的南郡发动进攻。但曹仁沉着应战,固守南郡重镇江陵,多次击退周瑜的进攻,双方陷入胶着状态。这时,甘宁献计先攻取夷陵。结果甘宁率军前往,一举拿下该城。当时,甘宁攻城的兵力仅有几百人,加上进城后招募的新兵,总计一千人。曹仁调遣五六千人围攻夷陵城,在城外筑起高楼,箭像雨点般射入城中。守城兵将非常害怕,惟有甘宁谈笑自若。甘宁在指挥将士守城的同时,派人出城将夷陵的战况向周瑜做了汇报。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率诸将驰援甘宁,夷陵之围遂解。</p><p class="ql-block">后来,甘宁跟随鲁肃镇守益阳,抵御关羽。关羽号称拥有兵士三万人,挑选精锐五千人,说要在夜里涉水渡河。甘宁当时只有三百兵士,便说:“可再给我增加一百兵士,我前去对付关羽,保证关羽一听见我咳嗽的声音,就不敢渡河,渡过河就会全部被我军捉拿。”鲁肃便挑选了一千兵士加强给甘宁,甘宁连夜前往。关羽听说甘宁来了,便停下来不再渡河,就地扎下营寨。</p><p class="ql-block">曹操出兵濡须,甘宁为前部锋,受命出击敌人的前锋部队。孙权专门赏赐米酒和很多菜肴,甘宁便计算着将这些酒菜分赐给手下一百多人吃。吃完后,甘宁先用银碗斟酒,自己喝了两银碗,才斟酒给他的都督。都督伏下身子,不肯立即接酒碗。甘宁拿过一把雪白的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说:“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个更受信任?我尚且不惜生命,凭什么唯独你怕死呢?”都督见甘宁满脸怒气,立即起身行礼端酒,并给兵士们通通斟上一银碗酒。到了二更时,大家口里衔着竹枚,出击杀敌,魏军终于败退。</p><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再次进攻合肥,遇上疫疾,大军已回撤到逍遥津南,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和千余虎士跟随孙权留在逍遥津北。魏将张辽趁机发动袭击,甘宁引弓死战,确保孙权安全撤离。</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对一位优秀的将领而言,这五个方面就像一个健全之人的各个部位,缺一不可;而勇与智就如身与首,二者不可分离与或缺。比如,历史上(包括三国中)就有一些大智者,由于勇不足而无法让奇谋大策“变现”,错过了战机,枉费了“智源”。甘宁作为“江表之虎臣”,“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故能常立奇功。</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