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年糕带来的思考

陈励

<p class="ql-block"> 过去自认为烹调技术高超的我到哪里都受到赞许,其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想想真可笑,着实</span>有点儿强买强卖强加于人的架势,不就是不管别人点头还是摇头,愣往人家嘴里塞嘛!</p><p class="ql-block"> 老北京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如好(此地念耗)!众口难调,你爱吃的不一定别人也爱吃。再美味的食品也有人不喜欢,尤其是地方特色的食物如王致和的臭豆腐,老北京的豆汁。</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习俗及不同的饮食文化, 大年初一这天,我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年年有余(鱼🐟)步步高(糕)借谐音发挥到带有年味的食材上。带有江南习俗与肠胃的我,过去除夕在娘家年夜饭桌上必有炸春卷,大年初一早上必有煎年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次在儿子家过春节,我便主人般积极地卷起袖子,正准备亲自下厨做一道【黄洋菜鲜肉春笋炒年糕】呢,万万没想到遭到孙子与儿媳的连连摇头。</p><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宁可吃西红柿热汤面也不品尝我的炒年糕真让我堵心。最后还是儿子给我面子说晚上演出结束后,他会拿它当宵夜吃。唉~真扫兴!</p> <p class="ql-block">黄芽菜金灿灿的富贵色彩,新生命盎然的冬笋,我们的生活状态如同坚韧又柔软的里脊,我炒的水磨年糕的寓意多么美好啊!</p> <p class="ql-block">送龙年迎蛇年,欢欢喜喜过大年</p> <p class="ql-block">除了习俗不同带来的尴尬外,我还发现,我们每个人各自味蕾的需求,都是再次发展或翻新便成了他家的风格,来自于原生家庭即常说的妈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难怪我们姐妹俩能吃到一起去,我儿子也欣然接受,恰恰儿媳与孙子不卖账哦!哈哈哈,我终于懂了“妈妈的味道”真传只限一代人,经儿女们继承并发挥后,又形成了各家自己新的风格。</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作为一个长者老太太的我,以后可不能在后辈面前“耍威风”了,可得收起经验之谈,该退则退,因为时代在前进后生可畏!今年的年夜饭家宴全是出自大厨儿子之手赢得众人一致好评,他说不用您动手 您带一张嘴来就行了。哈哈哈,儿子这是孝顺怕我累着呗!可老太太咱也得活到老学到老啊!</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蛇年伊始我炒年糕带给我的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