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食神曾庆伟——《荆楚饮食文化研究》序言

雪映萍踪

<p class="ql-block">曾雪萍/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我见得最多的文化人之一便是家门曾庆伟,他年龄只小我一两岁,但却晚两个字辈,故总对我作崇敬状,长辈前长辈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腹笥充盈,研究荊楚饮食文化,著书立说;又广收门徒,授业传道。常听他侃美食,又常跟他“混吃混喝”,临走时,屁股一拍,其弟子店老板还要说声“谢谢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羡慕他,又在众人面前“封”他为“湖北食神”。而他却不然,说:“我不单是吃货,而是非遗专家,是专门研究美食的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没吹牛。他真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出版了好几本专著,如《楚天谈吃》《味蕾上的乡情》《武汉味道》《荊楚食谱》等;论文就更多,我在我主编的某杂志上就抢先发表过几篇,记得有一篇是写茶的,有一篇是写辣椒的,我还刻印、写书法作了插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他这两年忙于新作《荆楚饮食文化研究》。忽一日他要我写序,我以为他聊我。没想到不久,他竟带着文稿专程来见我,给我大讲篇章结构,硬是将我“赶鸭子上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前面有真正的大家姚伟钧先生写了真正的序。姚先生序其文,那我就序其人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他特别执着。</b></p><p class="ql-block">吃喝非小事。曾庆伟先生将对荆楚饮食文化的研究视为一生的使命,这种执着令人钦佩。他不畏艰难,深入荆楚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探寻那些隐藏在民间的传统美食。无论是偏远的山村小馆,还是繁华都市中的老字号餐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满足于表面的品尝,而是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为了还原一道古老菜肴的做法,他可以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无数的厨师和美食爱好者。他的执着不仅仅是对美食的热爱,更是对荆楚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他坚信,荆楚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必须用心去呵护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他相当专业。</b></p><p class="ql-block">曾庆伟先生在荆楚饮食文化领域的专业素养令人赞叹。他不仅对各种食材的特性了如指掌,还对烹饪技法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能够准确地分析一道菜肴的色香味形,指出其独特之处和不足之处。他的专业知识不仅来自于书本和理论学习,更来自于他多年的实践经验。他亲自下厨,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将荆楚美食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他还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荆楚饮食文化的人才。他的专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美食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上。他的著作和论文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推敲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他极具热情。</b></p><p class="ql-block">对荆楚饮食文化的热爱仿佛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时刻燃烧着他的内心。无论是在喧嚣的闹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只要有美食的地方,就有他探索的身影。他可以为了一道传统菜肴,不辞辛劳地走访多位老厨师,只为挖掘出最正宗的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故事。他的热情不仅感染着身边的弟子,也让每一个与他交流过美食的人深受触动,仿佛被他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荆楚美食世界。他积极参与各种美食活动,推广荆楚饮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这片土地上的美食。他的热情如同阳光一般,温暖着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也为荆楚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10于汉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