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冬季旅行手札4--参观永乐宫前该做点什么功课?

深秋子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历史价值高,但专业性很强,参观永乐宫前应该做点功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永乐宫是唯一保持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筑群,被誉为“元代建筑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美感和历史价值令人叹为观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永乐宫表现出来的元代建筑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构简化‌:元代建筑注重实用性,强调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永乐宫巧妙地运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使得整个建筑群既敞亮又通透,透露出一种道家思想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样化:元代建筑不追求一种固定的风格,而是结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形成了多样性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清殿的藻井设计精妙绝伦,第一重为方形斗栱层,第二重为八角形,第三重呈圆形。斗栱层层重叠交汇到藻井顶部,中央刻有二龙戏珠的浮雕,令人叹为观止。重阳殿屋顶正脊两端的鸱吻,象征着降雨和避火的功能,使用了琉璃制作,历经数世纪仍然光彩夺目,这种制造技术是从西亚传入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楣上往往绘有彩色图案,而永乐宫则别出心裁,引入了雕塑元素。元代宗教建筑异常兴盛,永乐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布局疏朗‌。元代国力强盛,追求宏大的建筑规模,但布局疏朗。永乐宫中轴线上排列着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欣赏性强:元代建筑中的壁画、彩绘等装饰艺术手法,在细节上的处理十分精美,具有较高的欣赏性。永乐宫的壁画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总面积达960平方米的壁画绘制精美、题材丰富、画技高超。这些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秀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朝元图》是世界上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永乐宫1247年开始建造,到1358年壁画才全部完成,前后经过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为什么修建了这么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代末年,吕洞宾老家的百姓为纪念吕洞宾修了吕公祠,后来祠堂改为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27年金军攻占开封,北宋灭亡,永乐宫所在的运城被金国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1211年开始进行了蒙金战争,1234年蒙灭金,运城归蒙古国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蒙古国开始,整个元朝都是以藏传佛教为主的,但成吉思汗命其后裔要给各种宗教以平等待遇。 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了道教的全真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强调“识心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20年,成吉思汗邀请全真教著名的道士丘处机在兴都库什山脉附近进行了会面,出于对全真教治国理念的欣赏和统治汉人的需要,开始全力支持全真教的发展,在永乐宫的文物中有一件1245年的道教度牒,记录着成吉思汗免除了道士的赋税,并希望他们能专心为民众祈福,建立永乐宫,让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仪式场所,确保王朝国运昌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45年,元太宗(窝阔台)敕令“升观为宫”,进封吕洞宾为“天尊”,1247年派潘德冲主持开始了“大纯阳万寿宫”的兴建。15年后四座宫殿完工,开始壁画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元中期开始皇权更替紊乱,政变不断,社会不安定,全真教参与政治很深,元朝统治者对全真教有时支持有时打压,全真教内部斗争也很复杂,所以永乐宫的修建期间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社会动荡,导致修建工作多次中断和重启‌,历时一百余年才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永乐宫的整体搬迁,也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项奇迹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清以后,道教发展陷入停滞僵化。一直处于低谷。全真派没落之后,永乐宫也被弃置。700年来,默默伫立在黄河边,辉煌不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开展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这一建筑瑰宝再度现世,不久又陷入两难之境,根据当时的推算,永乐宫会被计划修建的黄河三门峡大坝的蓄水淹没,必须搬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柴泽俊是这项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见证了整个搬迁过程。当时他刚刚20出头,正在五台山主持修复古庙工作。榫卯结构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可以拆开重新组装,搬迁壁画在当时“国内没人干过,也没人敢干”。从19世纪初敦煌壁画的被盗取到日军侵华时大量壁画被盗取,壁画揭取技术一直都是外国人秘而不宣的“高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央请了两个捷克斯洛伐克的“洋老师”,但他们也没做过在泥皮土墙上的壁画揭取。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自己搞的要求。一支来自全国各地人员组成的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成立了,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为了保存壁画,国家先派来了美术界的精英,中央美术学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画系高年级的学生陆续到达,带队的老师则包括了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国画大师。持续了一年时间将永乐宫上千平方米的壁画按照原样临摹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国人盗取壁画时的割法是将壁画平均分割成0.3平方米的小块,永乐宫的壁画,都是以人物画为主,群像排列,人物密集,上下重叠四五层之多,无法平均分割。经过各种研究、试验,最后采取了不均分切割,就是按照人物的头部边缘和衣冠边缘来切,尽量不损伤画面的精细部位。这样的切割工艺非常复杂,之后的包装和运输也要“一画一包一运”。从切割工具到包装办法、运输办法每一项都是发明创造,经过9年的艰苦工作,1966年,终于完成永乐宫搬迁,但文革开始了,永乐宫就此关闭了大门,一直到1979年7月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新中国最早开展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拆迁中发现大量文物,2万余页搬迁的详尽记录,现在也成为了珍贵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苏联专家设计上的问题,三门峡水库出现了一些问题,永乐宫的原址并没有被蓄水淹没,永乐宫因为离开了历史原址,也无法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但永乐宫的艺术价值不可磨灭,永乐宫的搬迁奇迹不可磨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永乐宫壁画的分布和绘画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整个壁画共有960平方米,分别画在四座大殿的墙壁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三清殿是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要从几个方面来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构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宏伟的构图是三清殿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画家在400多平米的墙面上,以传统的对仗形式,描绘出了290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行列。290位神祇主次分明,面向大致朝北,前后分四层,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他们虽有坐立、俯仰、正侧、面背等不同姿态,但都随着自己的领班,共同拱卫三清,构成一幅完整的“朝元图”。诸神脚下祥云缭绕,背后瑞气浮腾,使观者如临金阙仙宫,玄都圣境。神情肃穆,场面十分壮观,体现出高超的构图能力和艺术表现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幅作品以南墙上青龙、白虎为先导,神龛背面三十二天地君为后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部山墙以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后土娘娘)两位主神为中心,率领天蓬、黑刹、十二生肖、扶桑、福禄寿三星、四渎五岳、丰都和地府诸神、三元、天丁、力士、天驺甲族等各路诸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山墙东段以中宫北极紫薇大帝为中心,率领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等诸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部山墙以东华木公(东王公)、金母元君(西王母)两位主神为中心,统领天猷、真武、太乙、雷部诸神、八卦神等神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山墙西段以勾陈星宫天皇大帝为中心,统领天地水三官、南斗六星、二十八星宿等诸神。</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龛斗心扇面墙外侧以东极清华太乙救苦天尊、南极长生大帝两位主神率玄元十子做领班,为近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物形象刻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神祗的完整体系,各各不同的神仙,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也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世间形象。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隐逸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各各不同。显示了现实中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情思的各种人物。天篷元帅、天猷副元帅以及二十八宿、四曜等一些组合了人、兽两种生物特征的形象,利用禽兽的某些生理特征增强了人的性格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超的工笔画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00多平米的画面上,数百个人物、图案、器皿以及飘动的云彩,都要用线条去表现、去组织和勾勒,难度很大,充分展现了传统线描的最高成就。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笔勾勒都非常精细流畅,线条长有丈余,短不足寸,粗近厘米,细如发丝,饱含着生命感、流动感,将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中国画以线为骨,以线状物传神的独特之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云鬓、胡须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画直线不用界尺,画弧光不用圆规,这又要求画工具备过硬的画线本领。这些正是从六朝、隋唐壁画延续下来的优秀艺术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画法,以加强壁画内容和气氛,并有计划地分散使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石色,再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三青、四绿小块亮色间隔,使画面有活跃跳动的感觉。为突出帝后主神,用纯的大红大绿,用沥粉贴金突出衣袖、璎珞、服饰花钿。使观众远看有势,近睹则看到线条和服饰的优美。壁画所用颜料是中国传统绘画使用的纯天然矿物质石色,距今虽已600多年,仍然富丽堂皇、绚烂夺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纯阳殿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壁画幅高3.5米,面积为203平方米,分作上下两栏,幅与幅间用山石云树连接,每一事件既单独成章,而又能通过景色相互衔接。从总体看,全画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描绘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种种神灵事迹, 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纯阳殿扇面墙后壁还有一幅《钟离权度吕洞宾》的壁画,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是纯阳殿壁画的精华所在。画中的吕洞宾和钟离权坐在深山磐石上,背景是一棵苍劲老松,左右两旁流淌着山中泉水。背松而坐的钟离权,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带着慈祥、亲切的笑容,正注视着吕洞宾。吕洞宾则拱手端坐,神态谦恭的静听,画面环境处理巧妙,用笔简练,技法精湛,代表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法,也是用49幅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也妙趣横生地展示了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 无极门(龙虎殿)中壁画绘制于公元1129年,年代最早,残缺不全,后期补修重叠,比较凌乱, 壁画内容为门神和当差诸神,当地各级山川神、地方神及其兵马。</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壁画是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是中国传统胶彩壁画绘画技法的典范,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90位神祗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行列。8位主神高达3米,最低的玉女也有1.9米,均超过了真人的高度,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人物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在《中国绘画史》中指出:“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精彩的道教画,是古代道教绘画发展到高水平的范例,也是东方十四世纪宗教画中比较重要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大殿里不让拍照,游客如何才能保存壁画的影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6月16日,董宇辉在永乐宫直播遭到投诉,一是现场游客不能进殿参观,在外等待了三个小时,二是违反公开的规定在壁画前使用了强光照明灯。确实殿内没有照明设备,也不允许拍照,这是对壁画的重要保护措施,但壁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靠导游的几句解说根本记不住什么,别急,也别违规偷拍,在西院有一个壁画临摹室,一比一复原了壁画中的主要人物和重要场景,这里是供美术专业的学生临摹的,按小时收费,但如果你不做临摹,可以用相机拍照,这是免费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道教的基本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教义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汉后期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晚唐北宋以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全真道修炼主旨是以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忍耻含辱为内修“真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一派,重视符箓斋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超度亡灵等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教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经典,最上道术及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经典道术神仙体系。道可以修得,修炼的目的是得道成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四御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总管天道;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和世间刀兵,统御诸星;后土皇地祇,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与玉皇大帝分别称为天公地母。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星神与四方之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认为北斗七星掌管人间生死祸福。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和仙,都是中国的本土信仰。神和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系统:神威严,而仙自由;神秉承自然的力量,而仙成就于个人的修行;神是职责分明的官僚,而仙是云游四海的隐士..造神的是人,修仙的也是人,神和仙的差别,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两种理想、两种性格、两条精神之路。神仙思想折射出的是整个 民族的古老记忆和性格特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