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簪花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簪花,2008年,泉州蠔埔女的"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簪花不仅是一种美的象征,体现个人品味与情感寄托,不同花卉寓意各异,如牡丹寄寓富贵吉祥,梅花彰显傲骨清风。它还曾是社会地位的标识,在宋朝时期,官员受赐花,簪花成为区分官阶的重要 标志。同时,簪花在科举及第、宫廷庆典等重要场合扮演了礼仪角色,如唐代新科 进士的曲江宴上,簪花礼蔚然成风, 见证了一段段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认识簪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过去一年,“今生簪花,来世漂亮”一句话可谓火遍全网。簪花其实是中国古代佩戴头饰的一种,也称戴花、簪戴,通常是由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再由鲜花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花朵缠绕起来。簪花文化距今已有两至三千年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簪花历史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 以鲜花簪首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早在汉代已经出现,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所簪之花大多为时令鲜花;唐朝时期,人们喜爱在头上用鲜艳的牡丹、芍药等大朵花加以点缀,同时,簪花早已不是女性的独享,男性亦然;到了宋朝簪花已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称:“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明清朝代亦有簪花习俗的记载,清代诗人钱清益曾有“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的记录。</span></span></p> <p class="ql-block">体验簪花的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今天我们港城幼儿园大1班的孩子们来到赤坎老街,一起了解簪花的来历和制作过程,簪花的传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起来欣赏我们带上簪花的美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孩子们头戴簪花,笑靥如花。仿佛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仙子,纯真无邪与这份传统之美完美融合 ,每一帧都像是定格在最美的画面里。</span></p> 非遗文化———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