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

-弘-明因

<p class="ql-block">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雉科马鸡属的珍稀鸟类,乃我国特有物种。其体态约莫60厘米高,体长可达1至1.2米,体重约5千克。褐马鸡浑身尽是浓褐色的羽毛,头部与颈部为灰黑色,头顶上绒黑短羽如冠,脸颊裸露无羽且呈艳红色,尾羽高高竖起,甚是独特。褐马鸡翅短,不善飞行,但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它们主要栖息于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以及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之中,是留鸟,喜欢集群活动,白天活动,喜爱沙浴,善于奔走,性情机警。褐马鸡的食物多为乔木、灌木和草木植物的叶、嫩茎、幼芽、花蕾、浆果、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也会吃少量动物性食物。褐马鸡分布范围狭小,仅见于我国山西、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其中山西沁源县是褐马鸡繁衍生息的重要栖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褐马鸡作为中国特有的鸟类物种,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级”物种,被誉为“东方宝石”。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褐马鸡一度濒临灭绝,仅存于山西省吕梁山脉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山地。1980年,山西省建立了庞泉沟和芦芽山两个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至2022年,山西省林草局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褐马鸡物种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太行山四个地理区域均有褐马鸡分布,涉及山西省8市45个县(区),褐马鸡分布区总面积达11900平方公里,适宜褐马鸡栖息的森林面积为5500平方公里,山西省褐马鸡数量平均为19000只。</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褐马鸡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压力。在山西,沙棘的浆果是褐马鸡冬季降雪封山后的主食,由于人们对沙棘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人与褐马鸡争夺沙棘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乱砍沙棘林,这将威胁到褐马鸡的食源。在褐马鸡的栖息地内,一年四季都有马、牛、羊等牲畜放养,它们践踏山林,污染环境,严重惊扰了褐马鸡的正常生活。每年春末夏初是褐马鸡的繁殖期,也是当地村民上山采药、砍柴、割条、挖菜等经济活动频繁的季节,许多村民在丛林中发现褐马鸡的巢便连窝取走,或追逐驱赶孵卵的雌鸟,这使褐马鸡的繁衍生息面临威胁。</p> <p class="ql-block">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主要栖息于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们白天多在灌草丛中活动,夜晚栖息于大树枝杈之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 - 1500米的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则多在1500 - 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霍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3年11月1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5年01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