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b>汾州文化</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b>6175500</p><p class="ql-block"><b>音乐:</b>年味</p><p class="ql-block"><b>配图:</b>年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民俗华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韩 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年味,是萦绕在记忆深处的醇厚芬芳,它从腊月的寒风中袅袅而来,在正月的烟火里肆意绽放,直至正月十五的明月高悬,才缓缓落下帷幕。这一段从初一到十五的时光,是一年中最具温情与色彩的篇章,每一日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一:新岁启封,希望开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穿透黎明前的黑暗,正月初一,这个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憧憬的日子,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的守夜,让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刻,感受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整个世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鞭炮声瞬间打破夜的寂静,那噼里啪啦的声响,如同大地奏响的欢歌,宣告着新岁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穿上崭新的衣裳,那鲜艳的色彩,如同他们此刻雀跃的心情。一家人齐聚堂屋,先是庄重地向祖先牌位上香叩拜,感恩先辈的庇佑,也祈求新的一年家族平安昌盛。而后,晚辈向长辈拜年,一声声“新年好”“恭喜发财”,饱含着纯真与敬意。长辈们满脸笑意,将准备好的红包一一递出,红包虽轻,却承载着厚重的祝福与关爱,孩子们接过,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那是新年最初的财富,也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憧憬。</p><p class="ql-block"> 走出家门,邻里间碰面,皆是满脸笑容,拱手作揖,互道吉祥。平日里忙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放慢了脚步,寒暄着过往,畅想着新岁。村子里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舞龙舞狮的队伍,彩龙翻腾,金狮跳跃,锣鼓喧天,引得众人围观喝彩。舞龙者们步伐矫健,手中的巨龙仿佛有了生命,时而盘旋,时而腾飞,象征着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舞狮者则配合默契,将狮子的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眨眼、每一次跳跃,都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年味在这欢声笑语中愈发浓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二:归亲之喜,亲情升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一大早,女儿们便精心打扮,带着丈夫和孩子,提上大包小包的礼物,踏上归乡之路。一路上,孩子们兴奋不已,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见到的外公外婆,想象着家中的热闹场景。而女儿们的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p><p class="ql-block"> 回到娘家,父母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看到女儿一家,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开来,满是欢喜与欣慰。一家人相拥而泣,互诉着思念之情,那些平日里未曾说出口的牵挂,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泪水与温暖的话语。母亲拉着女儿的手,走进屋内,桌上摆满了女儿爱吃的饭菜,那一道道熟悉的菜肴,散发着家的味道,是母亲的爱与关怀最朴实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席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父亲询问着女婿的工作情况,关心着外孙的学业,一家人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有欢笑,也有感动。孩子们在屋内屋外嬉笑玩耍,追逐打闹,那无忧无虑的模样,是家庭最温暖的画面。午后,一家人或是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聊聊家常;或是陪着父母在村子里走走,看看熟悉的一草一木,感受着家乡的变化。这一天,亲情在团聚中升温,年味也因这份浓浓的亲情而更加深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休养生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三,俗称“赤狗日”,在传统习俗中,这一天不宜外出拜年,人们多选择在家中休息,安睡迟起,养精蓄锐,为新的一年积攒能量。经过前两天的忙碌与热闹,这一天的宁静显得格外珍贵。</p><p class="ql-block">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照在还在熟睡的人们脸上。没有了鞭炮的喧嚣,没有了拜年的匆忙,一切都变得缓慢而惬意。人们在睡梦中舒展着身心,让疲惫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憩。当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简单吃过早餐,一家人或是围坐在一起,打打扑克,玩玩麻将,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或是翻开一本久违的书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着知识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午后,泡上一杯热茶,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院子里的花草在冬日的暖阳下,也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仿佛在与人们一同享受着这新年的闲适。在这一天,人们远离了外界的纷扰,回归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品味着平淡日子里的幸福,年味在这份宁静中沉淀,化为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四:迎神接福,祈愿安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王爷等诸神回人间的日子。一大早,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清扫庭院,整理房间,将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以最整洁的面貌迎接诸神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厨房中,主妇们精心准备着丰盛的祭品,有寓意吉祥的鸡、鱼、肉,还有各种新鲜的水果和点心。这些祭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摆放在神龛前,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屋内,仿佛是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家中的长辈带领着晚辈,虔诚地向诸神上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诸神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孩子们虽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所感染,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磕头行礼。</p><p class="ql-block"> 迎神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寓意团圆的饭菜。饭桌上,长辈们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些关于诸神的传说故事,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天,人们怀着对神灵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满满的祈愿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年味在这庄重的仪式与美好的期许中愈发浓烈,如同那袅袅升起的香烟,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久久不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五:破五迎新,财源广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新年里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破除诸多禁忌,迎接新的开始,同时也是迎财神的日子,寄托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天还未亮,家家户户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比初一的鞭炮声更加响亮、更加持久。这鞭炮声不仅是为了驱赶邪祟,更是为了迎接财神的到来。人们相信,鞭炮声越响,财神就会越眷顾自己的家。放完鞭炮后,一家人便开始吃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吃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饺子里还会包上硬币、糖果等,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财运亨通。孩子们为了吃到硬币,都大口大口地吃着饺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p><p class="ql-block"> 吃完饺子,人们便开始打扫卫生,将家中的垃圾清扫出门,这叫做“送穷”,寓意着送走贫穷和晦气,迎来富裕和好运。随后,男人们会出门去集市上采购年货,添置一些新的物品,象征着新的一年万象更新。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琳琅满目的日用品,也有色彩鲜艳的装饰品,人们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一天,年味与商业的气息相互交融,人们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六:送穷出门,开市大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六,依照传统习俗,要送穷神。一大早,人们就将家中的破旧衣物、垃圾等整理出来,拿到路口烧掉,寓意着将贫穷和晦气一并送走,希望新的一年远离贫困,生活富足。送穷的过程中,人们口中还会念念有词,诸如“穷神走,富神来,金银财宝滚滚来”之类的吉祥话,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送穷之后,便是商家开市的日子。店铺门前张灯结彩,贴上大红的对联和“开市大吉”的横幅,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店主们早早地来到店铺,点燃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意红红火火,财源广进。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街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顾客们也纷纷前来捧场,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一天,街市上的生意格外兴隆,人们在购买商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商业的活力。无论是大商场还是小店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开启了新一年的消费之旅,也为新的一年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活力。年味在这送穷与开市的热闹中,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仿佛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七:人日节庆,祝福生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是人类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人的诞生,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祝福。</p><p class="ql-block"> 清晨,家中的长辈会早早起床,用七种蔬菜熬制“七宝羹”。这七种蔬菜各具寓意,有的象征着健康,有的寓意着吉祥,它们汇聚在一锅羹汤中,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七宝羹,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在喝七宝羹之前,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讲述人日的由来和传说,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 吃过七宝羹后,人们会外出游玩,登高望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万事如意。山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或是在山间漫步,欣赏着冬日的美景;或是在山顶上俯瞰着城市的全貌,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在山间奔跑嬉戏,采摘着野花野草,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间。这一天,人们放下了生活的琐碎,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点上花灯,寓意着照亮人生的道路,驱散黑暗与迷茫。花灯的光芒温暖而柔和,映照着家人的脸庞,那温馨的画面,是对生命最好的祝福。在这一天,年味因对生命的敬畏和祝福而变得更加深沉而美好,人们在庆祝人的生日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恩生命的馈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八:谷日祈年,敬畏自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八,是“谷日”,这一天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祈求五谷丰登,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p><p class="ql-block"> 天刚蒙蒙亮,农民们便来到田间地头,举行简单而庄重的祭谷仪式。他们在田边摆上祭品,点燃香烛,向天地神灵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庄稼茁壮成长,粮食丰收。随后,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在田间撒下一些谷物种子,寓意着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希望这些种子能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家中的孩子们也会参与到与谷日相关的活动中来。大人们会教孩子们认识各种谷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孩子们还会用彩纸剪出各种谷物的形状,贴在窗户上,寓意着五谷丰登。这些五颜六色的谷物剪纸,为新年的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也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天的收获和喜悦。大人们会讲述一些关于农业生产和自然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这一天,年味与农业生产、自然崇拜紧密相连,人们在庆祝谷日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了期待,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满仓,过上富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九:天公生诞,感恩上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天公生”。这一天,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感恩上苍的庇佑,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天还未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人们将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在正厅的天井或院子里,摆上一张供桌,供桌中央摆放着玉皇大帝的神位,周围摆满了丰盛的祭品。祭品中有象征吉祥如意的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凤梨),寓意着甜甜蜜蜜的五斋(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还有整只的猪、羊等三牲,以及各种美酒佳肴。这些祭品摆放得整整齐齐,香烟袅袅升腾,弥漫在空气中,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祭祀仪式开始,家中的长辈带领着晚辈,虔诚地向玉皇大帝上香叩拜。他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表达着对玉皇大帝的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上苍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庇佑人间,赐予人们平安、健康和幸福。孩子们在一旁看着大人们严肃的神情,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所感染,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地磕头行礼。祭祀过程中,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那热闹的场面,仿佛是在向上苍宣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祭祀结束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丰盛的饭菜。饭桌上,长辈们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些关于玉皇大帝的传说故事,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天,年味因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而变得更加浓郁,人们在庄重的祭祀仪式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力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在玉皇大帝的庇佑下,新的一年一定会万事顺遂,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初十:石头生日,敬畏万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b>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与石头相关的活动,表达对石头的敬畏之情,同时也祈求石头能够保佑人畜平安、庄稼丰收。</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人们会在这一天忌动石器,诸如磨盘、碾子等石制工具都要休息一天,不能使用。他们认为,这一天是石头的生日,应该让它们好好休息,以免触怒石神。有的地方还会在石头上贴上红色的纸条,或者摆放一些祭品,向石头表示敬意和祝福。孩子们对这一天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会跟着大人一起去看那些被贴上红纸的石头,听大人们讲述关于石头的传说故事。在孩子们的眼中,石头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守护者。他们会围绕着石头玩耍,想象着石头里面住着的神仙,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大人们会告诉孩子们,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我们应该尊重和敬畏它们。石头虽然看似平凡,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建造房屋、铺设道路、制作工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通过这一天的活动,孩子们更加懂得了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身边的一切,敬畏每一个生命。在这一天,年味在对石头的敬畏和对万物的尊重中,蕴含着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伟大,也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和期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与万物和谐共处,生活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妇女祈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一,是祭奉紫姑的日子。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因被正室所妒,常被驱使干繁重的活,于正月十五含恨而死。人们同情紫姑,便在这一天迎她回家,向她祈求诸事顺遂。</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妇女们早早起床,准备好祭品,多为一些女性喜爱的食物,如糖果、糕点等。她们来到厕所、猪圈等地方,轻声呼唤紫姑的名字,将她"请"回家中。在摆放好紫姑神位后,妇女们虔诚地跪地叩拜,诉说着自己的心愿,有的祈求家庭和睦,有的希望自己心灵手巧,还有的盼望着子女健康成长。孩子们在一旁看着母亲们认真的模样,虽不太理解,但也被这份庄重的氛围所感染。随后,妇女们会进行一些与紫姑相关的占卜活动,比如用筷子或其他物品,通过观察其动静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这些活动充满了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命运的探索。这一天,家中的男性多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让妇女们能够安心地进行祭奉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年味里又多了一份女性的温柔与期许,那是对家庭幸福,着追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准备元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二,年味在忙碌中逐渐向元宵节靠近,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搭建灯棚,为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男人们便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找来竹子、木材等材料,开始搭建灯棚的框架。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虽然帮不上大忙,但他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女人们则在一旁准备着装饰灯棚的材料,如彩纸、灯笼、彩带等。大家分工合作,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灯棚逐渐搭建起来,一个简单而又充满节日氛围的框架呈现在眼前。接着,女人们开始发挥她们的巧思,用彩纸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等,贴在灯棚上。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拿起画笔,在彩纸上涂抹着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然后兴高采烈地将作品贴在灯棚最显眼的地方。不一会儿,原本朴素的灯棚就变得五彩斑斓,充满了童趣与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 除了搭建灯棚,这一天家家户户还会开始准备元宵节的美食。主妇们将糯米粉、豆沙、芝麻等食材一一取出,准备制作汤圆。孩子们围在一旁,看着母亲熟练地揉面、包馅,心中满是期待。他们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糯米粉,试图包出一个汤圆,虽然包出的汤圆形状各异,但每一个都饱含着孩子们对节日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搭建好的灯棚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此时,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年味的延续。在这一天的忙碌中,人们不仅为元宵节的到来做好了物质准备,更凝聚了家人之间的情感,让年味在共同的劳作与期待中愈发浓郁,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奏响一曲欢快的前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十三:点灶灯,试花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三,年味愈发浓郁,好似一首即将奏响高潮的乐章,而“点灶灯”与“试花灯”这两个传统习俗,便是乐章中灵动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天刚擦黑,主妇们就走进厨房,点亮灶台边的小油灯,这便是“点灶灯”。昏黄的灯光摇曳,映照着主妇们满是笑意的面庞,这灯光不仅照亮了灶台,更承载着对新一年丰衣足食的祈愿。在过去,农耕社会的人们生活离不开灶台,灶王爷主管一家饮食,点灶灯,是人们向灶王爷表达敬意,祈求他保佑全年饮食无忧、炊烟不断。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一旁,眼睛盯着那小小的火苗,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憧憬。</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街道上、广场中,试花灯的活动也热闹开场。扎灯师傅们将精心制作的花灯一一点亮,刹那间,整个世界被五彩的光芒笼罩。有活灵活现的动物灯,兔子灯一蹦一跳,仿佛要跃入月光;有讲述神话故事的人物灯,嫦娥仙子衣袂飘飘,似在诉说着月宫的传说;还有寓意吉祥的荷花灯,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宛如仙子下凡。人们穿梭在花灯之间,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发出阵阵赞叹。孩子们兴奋地奔跑着,手中紧紧握着自己喜爱的小灯笼,或是纸糊的五角星,或是绸布做的小金鱼,在花灯的映照下,他们的笑容比天上的星星还要灿烂。</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天,整个村庄、城镇都沉浸在一种温馨而又欢快的氛围中。点灶灯的烟火气与试花灯的浪漫交织在一起,人们在忙碌与欢乐中,更加期待着元宵节的盛大狂欢,年味也在这光影交错间,愈发醇厚,成为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备元宵盛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四,在年味的脉络里,是一段承载着民俗信仰与生活温情的时光。这一天,有祭拜临水娘娘的传统,同时家家户户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精心筹备丰盛的晚宴。</p><p class="ql-block"> 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清晨,家中的女眷们便早早起身,精心梳妆打扮,而后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前往临水娘娘庙。祭品多是新鲜的水果、香甜的糕点,还有寓意吉祥的鲜花。到达庙宇后,她们怀着虔诚之心,摆好祭品,点燃香烛,双手合十,向临水娘娘虔诚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娘娘保佑家中孩童健康成长,妇女平安顺遂。庙宇中香烟袅袅,女眷们的神情专注而庄重,她们的眼神中满是对家人的关怀与期望。孩子们跟在母亲身后,虽然对祭祀的意义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所感染,学着母亲的样子,认真地磕头行礼。</p><p class="ql-block"> 从庙宇归来,家中便开始了元宵晚宴的筹备。厨房里热闹非凡,大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案板上切菜备料,有的在炉灶前生火掌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材混合的香气。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或是剥蒜择菜,或是摆放碗筷,忙得不亦乐乎。一家人一边忙碌,一边分享着近日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人们在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家人的关爱中,让年味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拜临水娘娘的庄重,备元宵晚宴的温馨,共同编织成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民俗画卷,也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满怀着憧憬与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正月十五:元宵狂欢,年味巅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年味最浓郁的时刻,宛如一场盛大的狂欢,将整个正月的喜庆氛围推向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夜幕还未完全降临,大街小巷便已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街头巷尾,有传统的走马灯,随着热气旋转,一幅幅历史故事在眼前徐徐展开;有憨态可掬的生肖灯,在蛇年,灵动的蛇形花灯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或昂首吐信,或蜿蜒盘旋,仿佛赋予了这平凡的动物以灵性;还有那巨大的莲花灯,层层花瓣绽放,灯光从花蕊中透出,如梦如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漫步在花灯的海洋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棉花糖,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时不时停下脚步,对眼前的花灯发出惊叹。</p><p class="ql-block"> 猜灯谜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花灯下,悬挂着一张张写有谜题的纸条,吸引着人们驻足思考。谜题内容丰富多样,有关于历史典故的,有涉及生活常识的,还有充满趣味的字谜。大家三五成群,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一旦有人猜出答案,便会兴奋地跑到兑奖处,领取一份小小的奖品,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表演热闹非凡。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中的巨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时而腾飞,时而盘旋,仿佛要冲破云霄;舞狮者们配合默契,将狮子的威武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狮子时而跳跃,时而挠痒,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踩高跷的演员们技艺高超,他们踩着高高的木跷,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却又游刃有余,让人不禁为之捏一把汗;划旱船的演员们则扮成船娘的模样,在“水面”上轻盈地飘荡,仿佛真的置身于江河之中。</p><p class="ql-block"> 而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热气腾腾的汤圆是绝对的主角。芝麻馅的香甜醇厚,花生馅的香浓酥脆,豆沙馅的细腻绵密,每一口都包裹着团圆与幸福的味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汤圆,看着窗外的烟花,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与家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照亮了整个城市,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一天,所有的欢乐、祝福与期待都汇聚在一起,年味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也为这一段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春节时光,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璀璨的句号。</p><p class="ql-block"><br></p> 作者简介:韩雅,中专学历,现担任灵石文史编辑、汾州文化研究编辑、以及汾州文化主编等职务。退休后对写作情有独钟,心灵与文字相互交融,以笔墨为伴,用文字书写人生感悟和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