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回老家过2025年春节,小年前便回到家乡了。回到老家最想吃冬笋炒板鸭或腊肉。因为家乡的冬笋绝对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在那里竹子汲取土壤里的营养和空气都很安全,不仅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并富含氨基酸,这种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在别处是难于找到的。</p><p class="ql-block"> 听年迈的母亲说,尽管在山里,今年也没吃过冬笋。因为地太干,很难挖到冬笋,当地圩镇上售卖价要10~15元/斤。以前邻居会送几根挖坏的冬笋来吃,今年没人送了。</p><p class="ql-block"> 看来要吃冬笋只有自己亲自出马了。</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我也已经40年没有挖过冬笋了;孩童的时候挖过冬笋,但是那时掌握那点技术,估计很难挖到了。于是必须系统学习一下他人挖笋的经验知识。通过学习与实战确实不错。</p> <p class="ql-block"> 选择竹林很重要。要去挖笋,必须选择竹叶翠绿的竹林,也叫大年竹。如果实在没有,只能找到一个插花竹,即有至少有部分竹叶浓密翠绿的竹子,否则很难找到竹笋,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多年不上山,所以不知道哪块竹林是大年竹。</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和大弟弟准备去一块竹林,走到半路看到另一块竹林叶子还比较绿,便就地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 按照青鞭笋两边的理论,几分钟我就找到了第一根笋,尽管笋不大,但很有意义,说明他人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因土太干燥,随后挖的笋都很小,但是可以剥出肉来。</p><p class="ql-block"> 大弟挖不到便换地方了,不久我也走了。走到半路,看到田岸山壁上有根绿竹,我便过去察看,没人挖过,发现了烂笋洞,开挖后挖到了二根,有一根在一斤以上。准备回家发现黄泥土的翠竹,一查发现一根,于是连挖到4根,大小比较均勻,大概6~7两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带小弟儿子再去挖笋,当然他主要是观摩学习,没有旧衣鞋,因此没叫他挖。这次是根据他人推荐的山坡竹林,尽管土很干也挖了不少。发现有根隔年竹,没人挖过,我断定有笋,并且要找到它。于是用刀砍掉障碍的各种小杂树,扒开落地的树叶,发现了笋裂包,故而挖到了三根,还比较大。不小心一根大的还挖烂了,有些心痛。</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到了自己认为能挖到笋的花竹林去。上午10点出发,几分钟到了竹林山。这里主要是小年竹,有的当年竹虽然叶绿,但是基本无笋,有也是小笋,因此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挖到大笋。这时从山窝中发现一根二年竹,在山窝里没有人挖掉笋,理论上分析肯定有笋,而且会很多,于是决定打它的主意。根据经验理论开挖,开挖后很快找到竹鞭,并且1米左右处挖到竹笋2条,每条应在1.5斤左右,遗憾的是也挖坏了,不过不去卖,自己吃不影响。这时母亲电话来,叫吃午饭便回来了,这次挖得最少,但是炒二盘菜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今年土太干冬笋长不出来,所挖之处基本可挖到笋,但是笋很小。但体力耗了,从个人体验,市面卖30元一斤也不算贵。</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抖音视频里经常有人问,过了年以后挖的笋是春笋还是冬笋。有的人说只要立春了,以后的笋就叫做春笋,有的人侧不以为然。为此,我也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当地情况,大概可以这样界定。</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惊蛰前,未出土挖的笋可视为冬笋,这些大多冬天生长的。惊垫至春分之间为过渡冬笋,春分后皆为春笋。清明前后春笋生长迅猛,一般清明前三天开始禁挖笋,确保竹林。冬笋应多挖,以利于春笋生长。冬笋不挖,绝大多数也会自然死亡,长不成春笋。但因各地气温、雨水情况不一样,有的提前有的推后。因此,以立春来界定春笋与冬笋是不科学的。</p> <p class="ql-block"> 挖竹笋是个技术活,同时也体力活,所以出发时候一定要吃饱饭。尽管挖得腰背酸痛,但是能够吃到自己亲自挖的竹笋,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同时也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吃我安全营养的食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