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一朵净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蛇年有感而发</b></p> <p class="ql-block">  一提起过年,童年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物资匮乏,没有零食大礼包,也没有电子玩具,可过年,依然是最盛大庄重的仪式。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还有一家人围坐的年夜饭,简单却满是温暖。在那朴素的岁月里,年的味道纯粹而浓烈,成了记忆中最亮的光 。</p> <p class="ql-block">  当腊八的第一缕粥香在厨房里弥漫开来,年的序幕便悄然拉开。</p> <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每当腊八这天,母亲总会早早地熬上一锅腊八粥,几种简单的谷物在锅里翻滚交融,不一会儿,厨房里便弥漫起了咕嘟咕嘟的热气,与黑煤炉子里跳跃的烟火交织在一起。热气如轻纱般袅袅升腾,带着腊八粥特有的香甜气息,缓缓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烟火则带着质朴的温暖,在炉子里肆意舞动,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温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香甜软糯的腊八粥,欢声笑语在热气腾腾中回荡,仿佛在向旧年告别,也在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大街小巷的年味便如潮水般渐渐涌来,大人们也随之忙碌起来,整个家都沉浸在一种别样的热闹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  父亲总是最先行动起来,他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将家里的扫帚稳稳地绑在上面,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打造一件无比重要的“神器”。随后,他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扫尘大战”。我家的墙壁是土坯泥巴墙,一年下来,房梁、墙壁上积攒了厚厚的灰尘和杂乱的蛛网。父亲带着我,帽子、口罩全副武装,像是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只见他用力挥动手中的“长扫帚”,每一笤帚下去,尘土便如烟花般飞扬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尘埃光柱。父亲说,这尘土飞扬,寓意着除旧迎新,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我在一旁帮忙递东西,虽然被灰尘呛得直咳嗽,但看着原本脏兮兮的墙壁和房梁逐渐变得干净,心里也满是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扫完毕,母亲也带着我开启了衣物的拆洗缝补工作。那个时候还没有洗衣机,家里唯一的清洗工具便是那口大铁盆子,一点为数不多的洗衣粉,没有洗衣粉了碱面代替。对我来说,拆洗被子是最让人头疼的事,被子又大又沉,我使出浑身解数,臂力却根本使不上劲。母亲还要在一旁指导和监督我,我只能尽力揉搓。在我们的努力下,原本脏兮兮的被子终于渐渐变得干净许多。</p> <p class="ql-block">  小年开始,母亲顾不上休息,便一头扎进厨房,厨房里瞬间热闹起来:蒸馒头的腾腾热气,炸果子的油花四溅,剁肉馅的“咚咚”声不绝于耳,蒸、炖、煎各种肉的香味更是弥漫在整个屋子,乃至整个院子。各种美食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我童年最难忘的味道。弟弟妹妹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眼睛一刻也舍不得从那些美食上移开。我在给母亲打下手时,趁她不注意,偷偷抓一个刚出锅的丸子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可那美味却让我欲罢不能,依旧吃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的忙碌与我们的欢笑中,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p> <p class="ql-block">  快到除夕,大街小巷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更是将年味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除夕那天,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一大早,爷爷开始为我们及邻里写对联,他是我们靖远县书法协会的会员。父亲则带着我打扫院落,洒水、贴春联、挂灯笼。我拿着春联,看着父亲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贴在门上,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仿佛为家披上了一件喜庆的新衣。贴完春联,父亲带着俩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去放鞭炮。那时候,鞭炮的种类并不多,但每一声清脆的炸响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捂着耳朵,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欢笑着、奔跑着,感受着新年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传统意义上的年夜饭——靖远臊子面。吃完臊子面,吃着洋糖嗑着瓜子话家常。到了十点以后,一家人再次围坐在桌子前开始“咬鬼“。“咬鬼“是靖远人的风俗——即啃吃酱肉骨头。那时候的猪肉特别香。我们双手拿着大骨头,迫不及待地啃食着,手和嘴都油光锃亮的。饭桌上虽没有如今这般丰盛的佳肴,却满是家的温暖与期待。父亲则忆苦思甜,意在教育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我和弟弟妹妹们则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父亲给的一毛钱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起床后换上母亲亲手为我们赶制的新衣裳。而父亲早早起来,去河边挑一担进财水。母亲则开始给我们做美味佳肴——靖远九个碗,我在一旁打下手。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蒸鱼,有寓意着团圆的八宝饭,还有我最爱吃的肉丸子……一家人围桌而坐,举杯欢庆,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温馨的氛围让我感到无比幸福!</p> <p class="ql-block">  从初二到初三,再到后面的日子,每天妈妈都有说辞。初七被称作人的日子,要吃长寿面,寓意着长命百岁。这样的传统说法,伴随着一道道应景的美食,从年初延续到正月十六,直到这时,热热闹闹的年才算过完 ,阖家团圆的温暖也在这些仪式里愈发醇厚。</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也从跟在父母身后的懵懂孩童,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花甲老女人。但那种童年过年时的仪式感,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从未褪色,并且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每逢年节时分,我总会戴上围裙,全身心地投入厨房,精心设计并制作各类美食,且沉醉其中、不知疲倦!如今的厨房,成了我的舞台,我像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将对家人的爱与对年节的敬畏,都融入到每一道菜肴里。</p> <p class="ql-block">  我会像母亲当年一样,精心挑选各种食材,为家人熬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看着那些饱满的米粒、鲜艳的红枣和软糯的桂圆在锅里翻滚,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温馨时光。当腊八粥的香气弥漫整个屋子,我知道,这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除夕的年夜饭,更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刻。我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构思菜单,既要保留传统的年味,又要融入一些新的创意。我会精心烹制那条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上面撒上青红白色的细丝,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而包饺子的时候,我会尝试各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馅料,猪肉白菜的经典口味、虾仁韭菜的鲜美组合等,每一个饺子都包得饱满精致,就像把满满的祝福都包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我会细细品味每一个步骤,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有时候,我会因为一道菜的摆盘不满意而反复调整,有时候,我会为了找到最正宗的调料而跑遍整个市场。但我从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我知道,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人的味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过年是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时刻,可如今,年味儿却如被时光悄悄抽离,变得越来越淡。</p> <p class="ql-block">  以往过年,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的。除夕夜里,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接连绽放,震耳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那是独属于新年的热闹与喜悦。可现在,城市里为了环保与安全,烟花爆竹受到诸多限制,少了这份噼里啪啦的声响,年的氛围一下子冷清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走亲访友,本是春节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过去,大家提着精心准备的礼品,真诚地寒暄问候,分享着彼此生活的点滴,欢聚一堂。但如今,尤其经历了疫情,人们很少登门拜访,即使登门拜访,匆匆聊上几句,便各自拿起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原本热络的交流变得流于形式。</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却常常被手机屏幕分隔开来。曾经那些一起守岁、玩闹的欢乐场景,只能在回忆里找寻。</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团聚的喜悦,是亲情的温暖,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新一年的憧憬。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年味里,我们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汲取着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新岁新程福运长</p><p class="ql-block"> 贾门喜乐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维心向暖迎祥瑞</p><p class="ql-block"> 莉影婀娜岁月香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视频一今年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视频二鼠年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福”字是父亲的学生,北师大的彭姐姐所写,她年逾古稀,笔力却依旧苍劲。每年春节,家里的“对联”“福字”“灶爷联”等,都出自她手。我向来不爱买现成的,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彭姐姐的笔墨,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度,让年味儿更浓。</p>